何建龍 劉欽龍 牛永剛 單瑛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資源與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當前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翻轉課堂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教學模式,為發(fā)揚“大國工匠”精神,深化產教結合,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以體育高職教學中體能訓練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基于體育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特征和就業(yè)導向,構建符合新時代體育高職院校學生認知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將翻轉課堂引入體能訓練課程教學,實現了“人文性、工具性與信息化”的統一,使教學過程更具人本化和個性化,優(yōu)化了教學要素的組合方式,提高了教學評價手段的科學性,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體能訓練課程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體育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c)-0088-05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big data age in modern society,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resourc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d become an innovative poin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s a new teaching mode of "Internet plus" era, Flipped Classroom provides new ways and ideas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great power craftsman", deep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onstruction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Sports Cognition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s will flip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humanity" and "tool" and "information" unified, make the teaching process more humanized and personalized combination, optimize the teaching elements, improve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means, helps to enhanc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
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在“互聯網+”背景下匯成知識洪流,不斷沖擊著高校傳統的教育教學目標和理念、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過程及模式,將知識的信息化融入到教育教學領域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1]。與此同時,我國高職體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已駛入深水區(qū),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2]的矛盾日益激化,高職體育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優(yōu)化遇到瓶頸,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已無法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特別是以技能與實踐為導向的高職體育院校教學需求[3]。在此背景下,為解決課堂教學困境、滿足特殊學生學習需求、體現技能型與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學生在課前通過學習教師上傳網絡平臺的資源包,對在課堂上需要講解的重要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方法提前認知和掌握,課中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問題討論、互動交流,增加技能練習時間,課后進行實踐拓展和知識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4]。翻轉課堂更加符合人類對于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促進教學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2],實現個性化教學與因材施教,促進教育公平[3]。另外,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zhàn)略的實施,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健身行業(yè)蓬勃興起,而將先進的體能訓練理念和方法與大眾健身的訴求相結合成為時下體育人才培養(yǎng)方向的熱點,體能訓練課程教學能夠將健康理念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深度融合,為體育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探索出一個新的以就業(yè)導向為架構模式的長效發(fā)展機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體育高職教學中體能訓練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以“翻轉課堂、體能課程教學、高職體育院校、課程評價標準”及相對應的英文翻譯為關鍵詞,利用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Springer等網絡數字信息平臺進行搜索,共收集142篇國內外相關文獻,并將其中的12篇列為重點參考對象,初步了解當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外體育教學中的研究進展,歸納整理出了體育高職院校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價值、理論基礎和實施策略。
1.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內容,分別對國內14名體育教學領域的專家進行了訪談,內容包含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動向,翻轉課堂在高職體育院校教學領域的實施步驟、價值體現和面臨的困境等,為本研究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2 體育高職院校體能訓練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2.1 教學現狀分析
體育高職院校的生源整體結構復雜,既包括參加了高考的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也有來自中專、技校和職高的學生,還有已注冊的現役專業(yè)運動員,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學習興趣和狀態(tài)、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學習條件及生活習慣均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刻苦鉆研;還有的學生只為應付課上考勤,被動到課,學習效果較差;對于專業(yè)運動員的教學,問題更為突出,自身文化基礎薄弱,技能掌握單一,學習時間被日常訓練和比賽大量擠占,學習內容的廣度和知識掌握的深度很難與其他同學統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比較單一,教師在課堂中對新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只需要被動完成聽課即可,這種“填塞式”的教學活動使得教與學形成了兩個分立的主體[5],教師不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學生參與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導向不明確,難以對學習內容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缺乏,導致了教與學在技能層面的脫離,無法形成有效地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基于以上分析,體育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瞄準市場定位,改變教學方法和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因材、因時、因地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符合上述理念,為體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法。
2.2 體能訓練課程教學內容分析
隨著國內人均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更加關注個人健康狀況,并且在國家“健康中國2030”的戰(zhàn)略方針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自己的健身之路,這其中走進健身房,接受專業(yè)私人健身教練的指導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但當前健身行業(yè)由于發(fā)展時間短、培養(yǎng)體系不成熟,具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從業(yè)人員極少,體育高職院校的體能訓練就是將先進的現代化體能訓練理念與大大眾健身相結合的一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技能型的高水平健身指導人員。體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分兩個學期完成,共128學時,每周4學時教學。教學內容為體能訓練中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見表1)。
2.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體能訓練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學生是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展開,倡導個性化教學;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成組織者,疑難問題的解答者,技能拓展的啟蒙者以及主動參與知識內化和自主學習的探索者。新型的教學模式解放了教師和學生頑固的“地位”意識,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增加互動交流,最終形成“和諧師生”關系。
翻轉課堂教學步驟共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單元。
課前:授課教師依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通過Sakai網絡教學平臺將微視頻、講義、PPT、Flash及肌肉圖示等形式的教學資料發(fā)送給學生,再以學習小組為單元在微信群中對授課內容進行討論學習,并將學習結果、問題反饋及與實踐結合構想反饋到Sakai平臺。通過這樣的學習既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習情況,課中教學更有針對性,也能夠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化和主觀能動性參與學習,使他們在課前完成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學習,并初步掌握。
課中:教師通過重難點內容精講、組織學生實踐練習、解答個性化問題及健身實踐的拓展四個部分,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和中心,通過分組討論、針對性實踐訓練,提高了動作技能及身體素質,并重點學習教師講授主要內容時的教學方法,完善個人教學技能的學習,實現教學與實踐技能的雙提高,符合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課后:教師要對學生課程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找出不足,調整下次課的教學設計,學生需統計課中練習的動作名稱、負荷、組數、頻率等要素并記錄,反思學習過程中的常見錯誤,使知識和技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圖1所示)。
2.4 教學成效評價與反饋
2.4.1 基礎身體素質測評
體育院校的運動技能教學是構成學生培養(yǎng)體系最主要的部分,也是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具特色的專業(yè)構成。通過各個學科運動技能教學首先發(fā)展的就是學生身體素質,體能訓練教學同樣將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視為首要教學任務,因此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將會是課程評價的重要指標,我們會在每個學期的開始和結束進行身體素質測試,具體內容如下。
(1)靈敏素質測試:伊利諾斯測試,測定學生完成用時,時間越短成績越優(yōu)秀,中途不允許觸碰標志桶。
(2)速度測試:背向起跑60m測試,測定學生完成用時,時間越短成績越優(yōu)秀,此測試能夠將反應速度、移動速度和動作速度三個主要因素包含在內。
(3)力量素質:
①上肢:男生——1min引體向上,女生——1min俯臥撐,測定單位時間的完成數量并記錄。
②下肢:利用芬蘭產Myltext力量素質測試儀測定學生深蹲動作1RM值。
③軀干:利用美國產BODY-Rotate Tester測定學生軀干屈伸時的最大峰值力矩。
(4)耐力素質: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測試,測定學生完成用時,時間越短成績越優(yōu)秀。
(5)綜合能力測試:30s攀爬機測試時,測定學生完成時的高度。這一測試能夠將將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協調素質進行綜合性的體現。
2.4.2 動作技能測評
在每個教學板塊結束的時候,教師根據所講授的技術動作內容設定測評標準和項目,由教師和隨機抽選的兩位教學小組的組長組成評判團,對學生完成教學動作的熟練度、規(guī)范度、關鍵點、易錯點及應用拓展進行打分,完成了師生評議、生生評議的教學過程。目的是檢驗每個學生對于體能訓練各板塊動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促進其學習技術動作,規(guī)范動作細節(jié),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2.4.3 教學能力測評
體能訓練課程的教學未來的就業(yè)著眼點在于健身行業(yè)中的私人健身教練,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和動作技能提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如何將一個科學有效的動作完整、流暢、清晰地表達給健身愛好者,因此,教學能力的測評也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教師將每節(jié)課的前15min留給學生,每節(jié)課選出一名“實習健身教練”,其任務就是將教師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布置的教學內容為全體學生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和隨機抽取的兩名學習組長為這一學生的教學能力表現打分,完成測評。
2.4.4 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滿意度測評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學習小組成員之間根據教師制定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評分標準”匿名互相評分;滿意度調查則由教師制定“課堂教學活動滿意度調查表”,學生完成填寫并最終反饋給教師,二者均是在每個教學板塊結束時進行,以便教師和學生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做出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適應性調整。
3 翻轉課堂引入體育高職院校體能訓練課程的價值
3.1 體能訓練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人文性、工具性與信息化”的統一
在體能訓練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通過以體能訓練視頻動作講解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前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然后在課中進行實際操作,并在學習小組內部完成討論,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深度內化、理論知識的廣泛拓展,體現了教學手段應用的工具性特點。通過網絡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在線交流、實踐內容拓展以及學習成果展示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tài)度,這又是體育教學“人文性”的體現[6]??梢姺D課堂將體育教學的人文性、工具性以及信息化進行了有機的統一,從而使學生體育課堂的知識、技能學習更加豐富、高效和有活力。
3.2 翻轉課堂使體能訓練教學過程更加人本化和個性化
教育的對象是“人”,所有與教育相關的活動均應首先體現“以人為本”的和諧發(fā)展理念,而“因材施教”則是實現這一理念的前提[7]。翻轉課堂教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表現,通過對課堂內外學習時段和空間的合理安排,實施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的協作化、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既有統一的體育技能學習目標,又有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個體目標;在學習進度和速度方面,學習能力較差或因訓練、比賽擠占學習時間的學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并分步驟練習技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新的體能訓練動作,進行實踐的拓展;在教學評價方面,摒棄傳統教學由任課教師個人通過期末考試進行單一評價的方法,實行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評審團對每個學生從身體素質、技能水平、教學能力和課堂表現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的方法,使體育高職院校不同運動能力基礎的學生都能夠按照自身的條件客觀的完成被評價與自我評價。
3.3 翻轉課堂與體能訓練課程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體質發(fā)展
體能訓練課程關注的是人體力量、耐力、靈敏、速度、平衡等五大基本素質,著眼于構建學生的運動能力基礎,其課程內容多為運動鏈式的各環(huán)節(jié)訓練動作,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體能訓練教學通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來實現因材施教,在課堂設置上分為了課前、課中、課后3個部分,有別于傳統課堂的預習、講授、復習[8]。翻轉課堂的教學重點分散于3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其獨特的功能,而傳統課堂的教學重點集中于講授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對于新知識的講解和示范占據了課堂大部分時間,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很少參與動作練習[9],而翻轉課堂的教學由于學生在課前部分已經通過學習小組討論過學習內容,課中教學只需教師答疑解問,為課堂實踐練習留出了大量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訓練量,進而加強其動作技能的熟練程度。體能訓練與翻轉課堂的有機結合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發(fā)展。
3.4 翻轉課堂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主體從過去單一的教師個人,變成了教師、學習小組組長及學生本人,評價的方式和內容呈現多元化特點。在課堂評價的四個組成部分中,身體素質測試部分是需要學生通過努力將規(guī)定動作的運動成績達到相應的標準,一般在學期末進行測試,評價相對客觀;學生動作技能的評定是由教師和學習組長在每個教學板塊結束后進行的,是對于學生動作技能是否掌握、技術是否規(guī)范的評價;教學技能的考察是根據體育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就業(yè)的趨勢專門設定的,主要評判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內容架構及教姿教態(tài)等內容,在每節(jié)課的前15min進行,由教師和學習組長進行打分;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滿意度測評需要全體學生參與,在學期末進行,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積極性的了解。這樣的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和未來職業(yè)導向的尊重,將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學習表現、進步程度、身體素質水平統統納入評價體系,提高了學生體育綜合知識的認知度。這種根據學生在實際課堂中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的表現情況所進行的評價,將有助于達成“教、學、評互相促進”的目的。另外,教學評價主體、方式和內容的多元化,使體育教師以更寬廣的眼光審視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學習困境,以問題導向來研究教師教學,從而向促進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3.5 翻轉課堂促進了課堂實效的提高和教學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要素的組成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別,它是將教學要素根據不同教學主體、目的、內容的不同進行科學合理的針對性重組,來提高教學實效的[10]。翻轉課堂的最本質特征就是在精準把握教學各要素特征的前提下,將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地位進行轉換,調整了教學過程,拓展了課程資源,優(yōu)化了課程反饋機制和評價方法,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廣闊的學習環(huán)境。
3.6 翻轉課堂在體育高職院校教學應用中的困難挑戰(zhàn)
盡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之中有著諸多優(yōu)勢,但在體育高職院校的實際應用中仍需要克服很多困難。首先,體育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較差[11],學生在課前學習和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果會有一定程度的打折,這就需要教師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特殊學生、重點內容等進行有效監(jiān)督管控;其次,對任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儲備、教學能力、教學經歷、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每堂課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結合實踐進行專業(yè)分析和答疑解惑,并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督,以保證課程的順利實施;最后,教學內容要緊貼實踐需要,從問題和任務導向出發(fā),選擇操作性、實用性強的內容進行授課,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內容教學效果有待研究。
4 結語
翻轉課堂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智慧教育模式,是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和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空間和時間,統籌規(guī)劃、合理布局,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團隊協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高職體育院校的教學中想要發(fā)揮翻轉課堂的功能,必須符合職業(yè)教學特色,以市場化職業(yè)定位為依托,整合學校、企業(yè)、教師、學生、服務對象五種資源共同努力,合力促進職業(yè)院校的“定向化”教育的長遠發(fā)展,為我國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文良,和學新.翻轉課堂:背景、理念與特征[J].遠程教育雜志,2015,39(11):3-6.
[2] 王國亮,詹建國.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2):104-110.
[3] 王益義,胡桂英.體育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5):55-58.
[4] Michelle Althea Vaughn.The Effectiveness of a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 Unit on student Knowledge, Skill Development, and Perception of Collegiate Physical Education[D].Alabama: Auburn,2014.
[5] 宋朝霞,余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38(1):96-104.
[6] 車子超,蔣家傅.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36(4):112-117.
[7] 李鳳梅.“有效體育教學”的邏輯缺陷與研究低效:基于有效體育教學研究現狀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91-95.
[8] 霍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chuàng)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84-90.
[9] 趙輝.翻轉課堂在體育保健課程教學應用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2014,35(5):110-113.
[10] 何朝陽,歐玉芳.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2):148-151.
[11] 盧強.翻轉課堂的冷思考:實證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3,8(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