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峻帆 郭濤
[摘要]腦科學作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加之近年來其與之教育、溝通所取得的有益經驗,為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提供了參考。腦科學研究可以給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以下啟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應該促進腦,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基于腦,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應該遵循腦。
[關鍵詞]腦科學;體育教育;改革;啟示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83-01
2017年,《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正式頒布,新《課程標準》似乎跟現在研究的熱點——腦科學仍然沒有很大的關系。然而,依據一些腦科學研究來指導我們的體育教育改革是有其明顯價值的:(1)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實驗得來的,具有真實性、可靠性;(2)腦科學成果的不斷更新,使我們的教育更具有先進性;(3)將腦科學研究成果加入體育教育中,可以使學生的體育發(fā)展更符合腦的生長規(guī)律。所以,依據腦科學研究對體育教育進行改革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促進腦
新《課程標準》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可以概述為:“(1)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能力、情感;(2)更加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3)更加注重通過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新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如果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解讀就是促進腦。
魏高峽等研究發(fā)現,運動員的大腦要比平常人的復雜,左側運動前區(qū)的灰質密度以及雙側丘腦的灰質密度都明顯的高于平常人。陳愛國教授研究表明,體育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正常兒童的大腦功能發(fā)展,同樣可以使非正常兒童的大腦功能得到增強。由此看出,練習體育可以使你“四肢強壯,頭腦發(fā)達”。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應該促進腦。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基于腦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該如何設置?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標準(實驗)》兩個版本理念基本是一致的,都倡導讓學生在體操類、田徑類、球類、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類、水上或冰雪類、新興體育類項目中進行選擇學習。但是,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體育課程的內容設置應符合學生的身心和大腦的發(fā)展規(guī)律。
研究發(fā)現,體操類運動可以使學生的深度知覺方面得到增強,球類能夠提高學生的本體感覺;田徑對學生心血管系統(tǒng)有很大影響,而心血管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又直接影響著大腦的發(fā)育。另外,體育運動還可以恢復腦部損傷,改善人的情緒、緩解人的壓力,可以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等。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設置應符合學生的需要,要基于學生大腦的需要來安排。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遵循腦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與目標確定后,下一步就是課程的實施。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方式方面,力求改變過于注重單一知識點以及把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割裂開來的灌輸式教學模式?!?/p>
其實,遵循腦的體育課程實施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我們可以借鑒以下經驗:
(一)注重男女差異
研究表明,男孩子的額葉區(qū)發(fā)育落后于女孩子,而女生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比男生快。因此,體育課的實施對男生與女生來說應該是區(qū)別對待的。
(二)根據全腦理論,改進體育技能教學
20世紀70年代,奈德·赫曼(Ned Hermann)提出“全腦”概念。學者徐本力研究發(fā)現,“全腦型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技能、智力、學業(yè)成績及心理方面的益處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三)根據遷移理論,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順序
學生剛開始學習網球時,是通過小腦與運動皮層協(xié)調合作,建立穩(wěn)定的通路來掌握動作。練習結束后,已經建立的鞏固需要經過6個小時的低沉期。如果在一開始學習網球的這6個小時的低沉期來學習有類似動作的第二個技術,比如乒乓球或者羽毛球,那么兩種通路就會混淆,導致兩種技術動作都得不到很好的掌握。因此,在安排技能教學時,不能在同一天安排兩種有相似動作的技能教學。
(四)讓音樂藝術走進體育課堂
研究證明:(1)音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音樂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節(jié)奏感,加快運動技能的掌握;(3)音樂可以加強動作記憶能力,提高運動成績;(4)音樂可以調節(jié)情緒及運動疲勞恢復。
總而言之,腦科學研究是新興的、前沿的、可靠的自然科學,依據其研究成果來指導體育課程的改革是有重要意義的。體育教育應遵循學生腦的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促進腦、基于腦、遵循腦的體育教育是新時代體育課程以及體育老師應該擔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2(38):3-20.
[J]魏高峽.基于體素的優(yōu)秀跳水運動員大腦結構性特征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9(7):718-723.
[3]陳愛國.運動干預改善聾啞兒童執(zhí)行控制的多模態(tài)磁共振研究[J].體育科學,2018,7(39):52-59.
[4]陳愛國.短時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對兒童腦的可塑性影響:來自腦功能局部一致性的證據[J].體育與科學,2015,8(35):24-29.
[5]徐本力.“全腦型體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3(2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