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摘要]從積極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提高新生的自我效能水平、培養(yǎng)中職學生成就動機促進其多元成才的策略及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等三個方面論述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中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303-01
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并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本文主要從積極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提高新生的自我效能水平、培養(yǎng)中職學生成就動機促進其多元成才的策略、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等三個方面加以論述,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職學生的教育,可以積極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通過挖掘其過去的成功經歷,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中職生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點因為外在因素的干擾受到一定的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進而也就需要通過其他途徑進行修復。在中職教育中,教師要能夠做到應用多種方式喚醒學生已有的優(yōu)勢,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還要扮演學生心理修復的角色。對學生取得成功的經驗進行喚醒,這需要學校教育中能夠配置專門的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職教育中能夠為學生塑造榜樣示范的主要是教育者,這其中主要包括班主任以及各科任課老師。中職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動機、技巧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
二、培養(yǎng)中職學生成就動機促進其多元成才的策略
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表達積極的期待與評價。中職教育教學的定位要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職教育中要能夠體現出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從以人為本中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教師必須牢牢占領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這一理論。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自身的閃光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自身知識體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學生成就目標的因素相對簡單,主要來自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對自己以住成功和失敗經歷原因所做的解釋以及情感因素這三個方面。每個人的智能分布都不相同,只要環(huán)境和條件允許,幾乎每個人都能在某一方面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要引導學生樹立“人各有長”的智能觀,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勢,并把注意力集中于此,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力爭通過努力來實現將優(yōu)勢轉化為勝勢。
1.要做到引導學生做好自身職業(yè)生涯目標,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yè)生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要制定循序漸進的小目標,對整體目標進行分解,制定每個階段的學習計劃,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具體怎樣學習、學習什么都要清晰的認識。不斷完善自我認知體系和計劃,為自身職業(yè)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3.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的分層次訓練,運用心理輔導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訓練,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方式方法已經被很多國家所采納,并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采取積極有效的訓練方式
根據此次研究的結果,基本能夠將阻礙因素聚焦于低成就動機水平、消極的歸因模式和自我效能感覺比較低,為此,在中職教育中對學生首先進行心理輔導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能夠建立較為積極的歸因模式,強化自我效能,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以下是我通過教學實踐總結的部分經驗,當然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接受檢驗。
1.進行歸因訓練。積極的歸因模式可以理解為個體對行動的成敗總是歸因于自己本身的原因,換句話,就是能夠從自身努力程度或者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這種歸因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成功的期望以及學習的動機,在學習中具有積極的情緒,也容易得到周圍人的肯定。
2.要注重成就動機方面的訓練。一些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對學生心理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最為明顯地表現在于學生受過成就動機訓練之后對策略的實施更加關心,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以此達成學習目標。間接產生的效果在于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3.對學生進行鼓勵式訓練,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自身優(yōu)勢有深刻的認識,并進行自我肯定,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潛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訓練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具體來說可以進行認知調整、討論或者扮演、行為訓練等。
總之,隨著當代中職教育的逐步普及,中職生只有表現出多元化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中職生只有不斷注重自我效能、動機等的提升,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才能讓教育回歸其真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宮晶.中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
[2]魏紅星.淺議中職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的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