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瑜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所以,對體育課程的重視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會使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對學生的運動效果、心理和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保障學生的運動安全。因此,本文針對課余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預防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運動損傷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課余訓練中常見運動運動損傷的有效預防措施、運動損傷的處理方式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體育訓練 運動損傷 成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024-02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所以,對體育課程的重視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體育的日常授課中,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運動損傷,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了影響,也影響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所以,在課余體育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保護,組織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進行身體的預熱活動,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提高易拉傷部位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有效手段。
1 運動損傷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1.1 教師缺乏專業(yè)的訓練知識
在課余體育訓練當中,由于有些教師的專業(yè)性較差,不能給學生的體育訓練進行合理的引導,也沒有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缺乏一定的保護意識,導致學生產(chǎn)生了一些運動損傷。因此,由于教師自身知識結構有些欠缺,安全意識比較淡,所以沒有做好相應的安全指導工作,這樣學生的安全運動意識會比較差,造成了運動損傷。此外,有些學生在發(fā)生了一些運動損傷以外,未能及時分析出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沒有實施有針對性的處理。
1.2 沒有重視訓練之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運動訓練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是有效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的關鍵,可防止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肌肉拉傷、踝關節(jié)損傷等,保障了運動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準備活動當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伸展運動、拉伸運動以及壓腿運動等,還要結合運動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1]。
1.3 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差,存在抵觸訓練的心理
在課余訓練當中,存在一項很嚴重的問題便是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差,并忽視教師的安全培訓,在思想上存在僥幸的心理[2]。所以,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很容易馬虎和大意,產(chǎn)生運動損傷。還有些學生,會因為自己的心理素質有些欠缺,比較抵觸體育訓練,不太喜歡參加體育訓練,對于訓練會比較隨意,也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
2 課余訓練中常見運動運動損傷的有效預防措施
2.1 更新思想觀念
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要將教師和學生的思想進行轉變,提升保健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的力度等,以便使學生能夠明了怎樣進行正確的體育訓練,有較強的安全意思,學會在運動中如何保護自己。
2.2 注重訓練之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對于運動損傷的預防,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以便使學生在正式運動之前,能夠將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程度進行提升,將各項身體技能提升[4]。利用有針對性、充足的準備活動,可幫助學生將身上的肌肉進行放松,提升彈性和力量。其中,準備活動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特診和運動的項目,有針對性的實施,通常情況下,以身體有些發(fā)熱,微微出汗為最佳的狀態(tài)。
2.3 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
為了進一步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提升。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將訓練的難度提升,在學生對基礎運動要領有充分的掌握之后,在逐步加大訓練的力度和難度,其中,要注重肌肉的協(xié)調性,并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guī)范,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2.4 易損傷部位的力量練習
在訓練的過程中,對于損傷部位的力量練習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以便提升對運動損傷的有效預防[5]。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體育能力和身體素養(yǎng)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練習和訓練。如可組織學生進行熱身跑、徒手操、頭部,肩關節(jié)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弓步壓腿、側壓腿、膝關節(jié)運動、手腕腳踝運動。此外,還要配合一些輔助性練習:如抱膝跳、柔韌練習、蹲起等。
2.5 提升學生自我預防以及保護的意識
在訓練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自己注意對運動的保護和預防,可有效預防運損傷。其中,教師要詳細講解一些預防損傷的有效方式,如在是摔倒時要進行翻滾緩沖等[7]。讓學生掌握提升預防的手段,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降低損傷發(fā)生的概率。
3 運動損傷的處理方式
3.1 肌肉和肌腱的拉傷處理
在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見肌肉和肌腱拉傷的情況,因為沒有正確的用力,導致肌肉的收縮過于劇烈,收縮力度超過了肌肉實際能夠承受的力度。這樣,會因為肌肉過分的拉展,出現(xiàn)肌肉拉傷的情況。因為發(fā)生拉傷的大小不同等,可引發(fā)不同程度的拉傷,如肌肉部分纖維斷、肌肉纖維完全斷裂等。肌肉拉傷后,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在進行一些簡單活動時,會感到明顯受到限制。肌腱拉傷為軟組織損傷,發(fā)生損傷之后,一般兩周能恢復。此外,在肌肉拉傷后,要立即進行冷處理,可使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24~48h,之后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也可使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根據(jù)實際拉傷的情況,還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藥等。
3.2 關節(jié)韌帶扭傷處理
在訓練時,學生還會出現(xiàn)一些運動扭傷的情況,這是由于間接外力導致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關節(jié)超過了正?;顒拥姆秶?,使關節(jié)韌帶出現(xiàn)扭傷。比較輕的扭傷可導致一部分纖維發(fā)生斷裂,嚴重的扭傷可以導致韌帶纖維完全斷裂,出現(xiàn)關節(jié)脫位的情況等。在對關節(jié)扭傷進行處理時可應用冷敷和熱敷的方式。在熱敷當中,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于患處,每3min左右更換一次,也可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min。如果關節(jié)扭傷已超過24h,則可改用熱敷療法,通過熱敷可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huán),有利于患處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進行熱敷時,可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于患處,5~10min后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1~2次,每次熱敷約30min即可。此外,還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式,在踝關節(jié)周圍痛點上用手掌或手指揉摩10min左右。然后左右搖動踝關節(jié)10~15遍。范圍由小到大,每日1~2次。按摩治療應在傷后24h以后應用,以免增加皮下出血。對關節(jié)韌帶扭傷的正確處理,可提升損傷恢復的時間,減少對學生身體造成的傷害。
4 結語
總之,在課余訓練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總會發(fā)生一些運動損傷,所以,教師要明確產(chǎn)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等。其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特別是在進行較在劇烈的運動之前,最好進行身體的預熱活動,可以適當?shù)夭扇∽鲆恍┥煅\動,彈跳動作等,讓身體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此外,還要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提高易拉傷部位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有效手段。在出現(xiàn)運動損傷之后,要正確對其進行處理,避免損傷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鵬.茶療法對體育損傷康復中的作用及治療措施[J].福建茶葉,2018,40(2):37-38.
[2] 吳軍鵬.中職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與防治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4):113-114.
[3] 常淵博.對功能性力量訓練在高考體育訓練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4):81-82,106.
[4] 張馨予.師范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的因素分析——以漳州師范學院體育系學生為例[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6(19):413.
[5] 李珍.從縣級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情況看體育訓練初級階段運動損傷的致因及預防[J].許昌學院學報,2016,35(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