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瑩 孫玲
[摘要] 溝通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重要橋梁是病理學,這個橋梁的質量,影響著醫(yī)學學生的學習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該文針對病理學的教學特點和臨床實踐及基礎、科研、PBL相結合的模式在病理學中的應用,為相關的學科提供探討的借鑒,并且對基礎醫(yī)學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支持。
[關鍵詞] 病理學;教學模式;臨床醫(yī)學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099-02
[Abstract] The pathology is an important bridge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e quality of the bridge affects the competence and systematicness of the learning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teach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basis and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PBL and provide reliable and solid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Pathology; Teaching model; Clinical medicine
病理學的學習可使學習者對于人體疾病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有效掌握,同時可使其對于疾病發(fā)生機制和規(guī)律進行掌握。醫(yī)學生所學習的多門學科之間,均依靠病理學進行聯(lián)系,但不同的學科之間又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在開展教學時,醫(yī)學生在對病理學進行學習時,由于醫(yī)學生此時剛接受醫(yī)學知識學習,其不具備較為扎實和豐富的臨床知識,同時病理學中的知識又較為抽象。許多知識無法具體進行表示,病理學中各個系統(tǒng)疾病間又相對較為獨立,因此使得學生對于病理學進行學習時難度較高,不容易理解病理學知識,記憶難度高,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從而使得學生不容易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又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打擊[1]。有資料報道稱,有學者通過對醫(yī)學生開展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50%的醫(yī)學生對于病理學均認為難度極高,認為其知識點理解難度大,不容易對知識點進行有效記憶,因此對于病理學的學習持有排斥心理。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對于病理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將病理學知識有效地與臨床知識進行融合,提高病理學的教學效率和效果,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國家對于醫(yī)學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不斷借鑒國外先進的醫(yī)學教育模式,我國的醫(yī)學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開展病理學教學工作時,對于教學模式轉變的探索從未停止。其中首都醫(yī)科大學就開展了相關探索,將病理學教學工作同科學研究、臨床醫(yī)療以及基礎性教學開展有效的結合,同時和臨床實踐、科學研究、基礎以及PBL等進行聯(lián)合應用[2]。最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較為理想,不但使得學校學生的病理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更為優(yōu)異,同時也得到其他醫(yī)學院校的肯定以及借鑒。該文就對病理學教學工作中,對于教學模式的改善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 病理學教學模式
1.1 將基礎性學科有效的融入病理學教學過程中
醫(yī)學生在開展學習時,就仿佛在建設高樓大廈,所學習的基礎知識就是磚頭,只有通過將基礎知識進行牢牢掌握,才能使高樓大廈穩(wěn)固可靠,而生理學、解剖學和病理學的學習,就好像是為高樓大廈打造地基。如果無法將這些基礎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則開始進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則不但學習難度較大,同時通常無法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就好比高樓大廈的地基建設不牢固,則高樓大廈很容易發(fā)生坍塌。因此在醫(yī)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在對某一章節(jié)開展學習前,就需要對該章節(jié)所需要應用到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回顧,從而使得學習能夠對相關基礎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從而為其構建病理學知識框架,使得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學習需求,針對性的選取所需要應用的基礎知識,并搭建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通過開展教學工作可知,將病理學和其他基礎性學科進行有效結合是病理學教學需要做好的工作,比如在對動脈硬化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協(xié)助學生對動脈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包括動脈的結構、分類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做好動脈疾病知識學習的鋪墊,提高學生對于疾病發(fā)病原理的理解能力。
1.2 將病理學與臨床醫(yī)學進行有效結合
病理學屬于臨床性醫(yī)學,因此在對病理學知識進行講解時,通常需要將其和臨床醫(yī)學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二者之間的關系密切,無法進行分離。因此對于病理學教師而言,其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將學生對于臨床醫(yī)學知識所具備的熱情以及渴望進行充分利用,從而提升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更為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思考,使其能夠對病理學進行高效學習。在對臨床醫(yī)學知識進行講解時,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其具備十分高昂的興趣,特別是在對診療環(huán)境進行設立后,學生的學習情緒更為高漲,因為在對診療環(huán)境進行設立后,學生會將自己代入臨床醫(yī)師的角色,其希望通過自身的知識來對患者進行有效知識,使其能夠恢復健康,因此其會對患者的病情開展認真分析,從而使得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開展病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可對臨床醫(yī)學知識進行適當引入,針對性選取一個臨床病例,可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學生能夠自己進行主動思考。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具備其神圣性,因此病理學教師需借助這一特點是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fā),從而提高病理學教學的效果[3]。
1.3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病理實踐
病理學的教學工作需在醫(y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進行有效開展,此時由于學生還未能有效接觸臨床,加之部分學生在學業(yè)完成后,將會成為一名病理醫(yī)生,因此其自身的工作中也會和臨床病理產生密切的關聯(lián)。因此在病理教學工作中,有效地融入病理實踐內容,可促進學生對于病理知識的掌握。在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后,可促使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能夠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能夠對其開展有效的整合和連貫分析,從而使學生對于自身所學習的知識有更為系統(tǒng)的掌握。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病理實踐不但可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點進行高效記憶,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基本的病理實踐知識有所掌握,使其能夠更為順利地進入臨床實踐工作。
1.4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科研項目
在對疾病的發(fā)病、病情發(fā)展開展探討時,均需應用到病理學知識,同時期也屬于當下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在對病理學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對當下涉及到病理學知識的科研項目及取得的進展進行報道,從而對學生對于病理學學習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得醫(yī)學不但需要對自身的醫(yī)療工作進行有效完成,同時也需要對醫(yī)學領域相關的科研成果進行了解。因此在對病理學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需對學生所具備的科研熱情進行培養(yǎng),使其能夠樹立遠大的科研志向,從而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更為積極主動。
1.5 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的開展是依靠問題為導向,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法,其確立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觀念,通過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分析,使其能夠通過自身查閱資料,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4]。而在實施PBL教學時,教師則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募ぐl(fā)和引導,使其能夠將問題解決得更為徹底。此方法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真實人物進行設計,使學生能夠融入到問題解決中,并對其進行鼓勵,使其能夠自主研究,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使其能夠對相關知識進行高效記憶。在開展病理學教學時,教師需對相關案例進行準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習過程中有效融入PBL教學法。
2 保證教學質量的方法
①為了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基礎學科學習,就需要明顯提升病理學教師自身的學歷水平,目前病理學教師隊伍中,博士學位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只有病理學教師自身具備充分的基礎醫(yī)學知識,才可使病理教學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②需要明顯提升病理學教師自身所具備的臨床資質:目前高校病理學教師中都已經(jīng)具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證,同時其自身的臨床醫(yī)學知識也較為豐富,可開展臨床醫(yī)學工作。③為使教師能夠在病理學教學中融合病理實踐,就要求病理學教師需定期在定點醫(yī)院病理科開展工作。④病理學教師需緊跟最新科研的腳步,不斷開展查新,由此使病理學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效結合科研方面的知識。⑤定期組織病理學教師接受各級授課技能培訓,從而使其能夠有效結合病理學教學和PBL教學[5]。
3 總結
教師屬于醫(yī)學教育的生力軍,因此其需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高效病理學教學方法,有效提高病理學教學效率和效果,使學生的病理學學習主動性得以提高,為其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進入臨床實踐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李佳,龐玉艷,莫偉嘉,等.新醫(yī)學教學模式下病理學教學的改革及探索[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4):167-168,171.
[2] 劉雙萍,張銘旋,李柱虎,等.迷你臨床病理演練評估(Mini-CPEX)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5,31(3):336-338.
[3] 劉魯英,韓艷春,董孟華,等.基于翻轉課堂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9):14-15.
[4] 唐瓊蘭,麥禮斌,黃海,等.聯(lián)合微信平臺與網(wǎng)絡教學平臺構建本科生臨床病理學教學新模式[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 23(23):171-173.
[5] 汪鑫平,謝鑫,劉燕,等.病理學與臨床醫(yī)學聯(lián)合教學探討[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7,37(5):696-699.
(收稿日期: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