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東知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數學教學整齊劃一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教學方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從宏觀角度把控,對數學課程標準、數學知識體系、學生情況以及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師要合理對學生劃分層次,和小組合作形式相結合;分層意識必須要貫穿到數學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發(fā)揮分層教學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上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分層教學 中職數學 宏觀把控 合理分層 分層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46-01
因為普通高中的入學標準降低,初中學生最后到中職學校就讀的部分,從基礎到能力都比較落后又參差不齊。中職數學教學如果一味采用傳統(tǒng)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學生培養(yǎng)目標也實現不了。那么中職數學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最好呢?筆者總結多年中職數學教學經驗,認為:分層教學是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
所謂的分層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在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的明顯差異,而進行分層次教學,達成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1]那么怎樣實施分層教學,才會達到預期目標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中職數學教學經驗談談“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教師宏觀把控,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導條件
一種教學方法順利達到預期目標,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只有對學科教學內容、課程目標,以及學生基礎條件都有清晰認識的情況下,才能合理應用某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產生的一種教學方法,其順利有效的實施,需要教師能從宏觀角度把控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這里的“宏觀角度”,主要包括:
①理解數學課程標準。尤其是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規(guī)定,這是制定分層目標的重要參考依據。
②熟悉數學學科知識體系。重點是中職數學教材的編排特點,這是選擇分層次教學內容的重要條件。
③了解學生情況。包括學生的數學基礎,數學學習習慣,以及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人際關系、班級地位等等。這是分層教學中制定分層次評價機制的根據。
④掌握必要的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這些理念都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問題,也是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選擇有效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
二、學生合理“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基礎
所謂的“合理”,既包括符合教師對學生基礎條件的認知,也包括學生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以往開展分層教學,只是教師單一角度對學生進行劃分,雖然這可以保護成績差學生的自尊心,但是也不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2]我們倡導的分層教學,建立在明確劃分學生層次基礎之上。
教師要做到合理“分層”,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統(tǒng)一思想,正確認識。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分層不是給自己貼上成績好壞的標簽,而是在班級中為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以便明確努力方向。
②統(tǒng)籌兼顧,個別調整。讓分組盡量接近教師認知。為學生劃分層次,要兼顧教師的認識和學生的意愿。教師要針對出現偏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調整。
③與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已是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常態(tài)。小組的劃分需要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搭配,不同層次學生在合作中達到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目的。
三、“層次”意識貫穿始終,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有力保障
“分層教學”實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要具有“層次”意識。也就是說,教師從教學目標的制定,到教學步驟的實施,再到教學效果的反饋,都要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關注,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fā)展。
以《等比數列》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例,其知識技能目標是:掌握等比數列的概念。針對學生劃分的三個層次,這一目標也解讀為三個層次:①識記等比數列概念,能識別等比數列;②識記等比數列概念,并了解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③在理解通項公式推導過程基礎上,理解等比數列概念,能說出等比數列的本質特征。
學生只要完成自己所在層次的目標,就代表他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達成。學生在原有的數學知識基礎得到提高,分層教學的意義得到了體現。在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這一點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已經得到證實的有效教學方法很多,但是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分層教學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幫他們重拾學習信心,讓他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不是最好,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李媛媛,姚長永.高職院校應用數學分層教學探索[J]. 職業(yè)技術. 2012,3.
[2]孫龍華.高二數學分層流動式教學的學生學習心理分析[D].蘇州大學.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