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芬
【摘要】近年來新課程教育改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素質教育全面普及,對小學閱讀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更加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取更多的感知,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感受文章更深層的情感,在目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需要更加重視朗讀,加強朗讀訓練與指導。
【關鍵詞】閱讀教學;朗讀方法;范讀;教材;教學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朗讀方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感。隨著朗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對于閱讀課文的理解程度也會不斷加深。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是在藝術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使得無聲語言變?yōu)榭陬^語言,讓學生各個感官能夠并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積累大量詞語與句子,使得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以,現(xiàn)階段強化朗讀訓練不僅能夠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概述
朗讀是將文字轉化為聲音的過程,是根據(jù)書本上已有的文字進行有聲的創(chuàng)作,與閱讀教學緊密聯(lián)系,是一種有聲有色的閱讀方式,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朗讀從一定角度看是進行有感情閱讀,對于理解文章重要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能夠培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建立良好的閱讀意識,幫助學生對已有的智力潛能進行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通過大量教學實踐活動可以看出,對大多數(shù)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對于語文成績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便于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解。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大多數(shù)課文都是以敘事類為主,讓學生進行朗讀能夠掌握更多的名言名句,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指導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處于被忽視的位置,導致學生朗讀能力受到限制。教師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未能充分認識到朗讀對教學以及個體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沒有建立明確的朗讀訓練意識。
(一)朗讀指導方法較為單調
從閱讀教學朗讀訓練現(xiàn)狀來看,教學任務是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當班級學生讀完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之后,教師會進行統(tǒng)一的表揚,這將導致學生在朗讀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容易被忽視。在閱讀感情色彩強烈的語句時,大多數(shù)教師讓學生加重語氣,這樣更能突出感情效果。為了提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會采用分小組或分角色閱讀的模式。從外部教學影響來看,此類模式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學生在朗讀之前沒有明確朗讀的任務,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沒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沒有對學生朗讀結果進行評價,導致學生的朗讀情感難以全面表達,朗讀的效果受到限制。
(二)朗讀時間較短,忽視了朗讀的作用
從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重視對文章以及寫作手法的講解,沒有認識到朗讀部分的重要作用,沒有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出現(xiàn)讀錯字等問題。閱讀教學的時間和課時受限,只重視教學,使得學生的讀書時間不斷縮短,朗讀訓練僅僅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點綴。
三、教師做好范讀,對學生進行感染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良好的范讀是重要內容,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自身需要具有良好的朗讀技能。當前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較多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通過范讀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朗讀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所以,當前教師通過范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師生都能有效融入教學角色中。教師在范讀開始之前,需要為學生布置各項任務,讓學生能夠邊聽邊思考,能夠從范讀中感受到節(jié)奏停頓以及情感表達,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情境中,感受更為豐富的學習情感。比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此類感情色彩較為濃郁的文章時,教師首先可以進行范讀,讓學生能夠掌握原文大體的情感,而后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感受到全國人民在送別周總理時的悲痛心情,眼前會呈現(xiàn)出更多依依惜別的場景。而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表達出全國人民與周總理之間的深情厚誼。為了更好地突出范讀的效果,教師在朗讀過程中需要聲情并茂,讓學生能夠在聞其聲之后感知到更為真實的場景,在感知情感的基礎上來提升閱讀能力和朗讀水平,理解更多深刻的情感,對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四、 以教材為基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重要基礎,所以當前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育需要從教材基礎內容出發(fā),根據(jù)不同課文內容以及思想情感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朗讀訓練開展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朗讀任務,要求學生能夠讀準每句字詞,不漏文字,完整讀完文章。教師要為學生整合多樣化的朗讀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各類形式的朗讀訓練中,掌握充足詞句,深刻感受各類情感。在掌握原文大體情感的基礎上,教師對朗讀語速等技巧進行調整。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朗讀技巧指導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機結合教材基礎內容,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課文情感,對自身文學素養(yǎng)也具有良好的培育作用。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給予學生一定指導之后,會逐步改變自身在朗讀中存在的各項問題,比如發(fā)音不準,情感表達不準確等。比如在學習《天山的托木爾峰》《莫高窟》等詞句優(yōu)美的文章時,小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對于此類地域性景色難以全面感知。教師需要在閱讀中對文章主體部分進行梳理,讓學生能夠明確作者的情感以及寫作思路,從而在反復閱讀中深刻感受到文章的主體意境,在朗讀中更好地通過語言表達突出文章情感。
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現(xiàn)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較快,在新時期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將多媒體設備全面融入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圖片、音頻等資源能夠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朗讀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育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為學習活動提供重要動力,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實踐活動中更積極地探索新知識,鍛煉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過渡階段,需要通過形象思維來促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各類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朗讀訓練中,在朗讀中建立更豐富的學習情感。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實現(xiàn)圖文并茂,給學生更為直觀形象的感知,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草原》時,教師在教學之前搜集與草原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能夠充分領略到大草原的風光,再配上與草原相關的音樂,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全面理解課文內容,仿佛置身于草原的情境中。這樣能夠為后續(xù)的朗讀活動奠定情感基調,當學生再朗讀原文內容時,能夠感受到更多深層次的情感,體會不同的學習情感。
六、對重點語段進行著重朗讀
目前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較多重點語段,許多詞語表達較為生動,句子也具有深層次的含義,與全文中心思想感情緊密相連。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對此類語段進行重點朗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比如在教學《第一場雪》時,當學生閱讀到“落光葉子的柳樹條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此類語句時,教師首先需要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對重點詞語讀重音,讓學生能夠從朗讀中感受到大雪過后的迷人場景,從而感受到自然雪景的變化萬千,在朗讀中能夠逐步愛上自然美景。又比如在《難忘的一課》中,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此類重點詞句需要進行深情朗讀,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各個重點語句的主要含義,通過反復閱讀對語感進行鍛煉,使得學生能夠強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便于學生強化對原文的理解。
大多數(shù)重點語段的句子都具有深刻含義,是全文中心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對此類語段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注意教學方式,多讀少講,讓學生先自行感知文章情感。目前小學閱讀教學的課時有限,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和理解,有時間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在重點語段朗讀中,字句需要不重復,不唱讀,不停頓,不添加字符等,讓學生能夠在精確化閱讀中對課文進行朗讀。
七、結語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f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強化訓練,深刻領會文章內在情感,通過反復性閱讀,培育朗讀情感,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思玲.小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08):55.
[2]李海燕.以朗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園,2014(09):98.
[3]沈春萍.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朗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3):73.
[4]土比阿爾.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朗讀指導[J].小作家選刊,2016(18):128-129.
[5]甘潤金.如何提高朗讀指導的有效度[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09):2-3.
[6]陳海燕,曲藝紅.閱讀教學中如何走出“朗讀”的誤區(qū)[J].學周刊(上旬),2014(0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