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摘 要】目的:對心理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護理前后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各維度評分。結果: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52.34±7.98)分,(52.46±7.46)分;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42.68±5.79)分,(43.58±5.79)分,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1;護理后SCL-90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1。結論: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明顯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疾病,此病病程較長,病情反復,有著較高的致殘率,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也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會恢復部分自知力,病情出現(xiàn)穩(wěn)定,對穩(wěn)定的病情進行維持和鞏固的這一時期稱為康復期??祻推诨颊邔χ車澜绾妥陨砬闆r已有了清醒的認識,因而容易出現(xiàn)情緒波動大、心情反復等情況,很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使病情加重[1]。有研究顯示[2],康復期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率較高,還會表現(xiàn)對以后生活及自身地位的各種擔憂等。故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其更快的融入社會,減少復發(fā)。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間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入選標準:
(1)均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2)病情趨于穩(wěn)定,精神癥狀顯示陰性為主;
(3)無其他器官嚴重病變;
(4)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37.9±10.2)歲;病程6個月-15年,平均病程(9.2±2.1)年;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學17例,初中29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7例。通過對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持續(xù)護理4周,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集體健康教育:每周組織患者進行集體健康教育,時間為30-50min,每周2次,要求每位患者至少有1位家屬陪同,將疾病的相關知識、致病原因、治療方式、藥物不良反應等詳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在健康教育期間,患者及其家屬可以任意提問,護理人員現(xiàn)場解答提問,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更好的認識疾病,指導一些減輕壓力的方法。
(2)個體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仔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每周進行1次的一對一心理輔導,鼓勵、疏導患者,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3)實施娛樂、勞動活動:每周一到周五,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和興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掃地、拖地、擦桌子、整理床單,娛樂活動如下棋、打球、唱歌、書法等,使患者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4)社會技能訓練:對患者的生活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患者改正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鼓勵患者多跟病友、護理人員、家屬進行交流,提高溝通能力。
(5)情感網(wǎng)絡建立:要求患者家屬、同事、好友等進行探視,每周不少于3次,與患者多溝通,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穩(wěn)定情緒,加快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抑郁自評量表(SDS)[3]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4]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抑郁狀態(tài)及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價。SAS量表和SDS量表各有20個條目,分為4級評分,標準分=總分×1.25,SAS標準分高于50分即表示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高于53分即表示有精神分裂癥狀。分值越高表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SCL-90量表以個別方法測定,患者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獨立評定,對于不理解的內(nèi)容可由測試者以中性立場統(tǒng)一解讀,每個維度分值越高表明該維度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σ=0.05。
2 結果
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52.34±7.98)分,(52.46±7.46)分;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42.68±5.79)分,(43.58±5.79)分,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1;護理后SCL-90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1。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好發(fā)于成年早期,此病的病程漫長,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有重大損害。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僅成為家庭的負擔,也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且還會對他人人身安全造成損害,因此對于此病的治療要盡早。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幫助患者緩解部分陽性癥狀,但僅僅依靠藥物治療無法改善行為倒退、精神衰退等癥狀。此時患者雖處于康復期,但不良的心理情緒仍可能加重病情,因此要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減輕負性情緒,更好的融入家庭和社會。除了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也很有必要,使患者家屬更多的了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多關心、照顧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重建生活的信心。本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研究顯示,與護理前比較,護理后患者焦慮和抑郁量表評分均明顯降低,P<0.01,此外,通過對護理前后SCL-90量表評分比較發(fā)現(xiàn),護理后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由此可見,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癥狀,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即使處于康復期,仍會有各種負性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尤為必要,能有效減輕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秦春紅.針對性情感支持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負性情緒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6):1665-1667.
陸艷.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5):70-71.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5-42,81-94.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