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玲
【摘 要】目的:探討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與預防控制措施。方法:調查分析三起聚集性疫情46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針對發(fā)生的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以控制呼吸道傳染病擴散。結果:本調查研究46例,傳染源4例,占比8.69%,有明顯傳染源接觸史的28例,占比60.86%,經隨訪研究的感染者經治療后全部治愈。結論:對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特點進行分析,有助于制定疾病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疾病傳播和蔓延。
【關鍵詞】呼吸道傳染疾病;特點;預防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R183.3 【文獻標識碼】R183.3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2-0-01
呼吸道傳染病一般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或者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分泌物直接或者間接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以造成傳播,而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控制難度十分大。本研究通過分析呼吸道疾病的傳播特點,制定出針對性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對結果進行回顧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分析從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調查核實臨桂轄區(qū)內發(fā)生的三起呼吸道傳染病,其中臨桂區(qū)某中學的一起流行性感冒34例,臨桂區(qū)某幼兒園一起流行性水痘11例,及散在發(fā)生的一起甲型H7N9禽流感1例。經調查核實這46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齡在4~15歲,平均年齡為(6.5±2.3)歲;病程1~12d,平均病程(3.0±0.8)d;
1.2 方法 通過分析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特點,制定有效的針對性預防控制措施,方法如下:(1)加強身體鍛煉:對于易感人群應鼓勵其進行積極的身體鍛煉,提高自身機體免疫機能,做好自身防護,積極預防疾病發(fā)生。(2)預防接種:對易感人群進行相應的疫苗接種,由于呼吸道傳染疾病具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因此易感人群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jié)前進行疫苗接種,積極控制疾病發(fā)生。(3)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可通過密切接觸、間接接觸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因此應加強室內通風,保持合理的空氣流通性,定期進行室內用紫外線照射或食醋消毒,地面、桌椅用含氯的消毒劑進行擦拭,預防細菌滋生和傳播。(4)隔離傳染病源:一旦局部區(qū)域爆發(fā)呼吸道疾病感染后應立即對患者進行隔離,減少周圍人群與患者的接觸。(5)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旦患者發(fā)現(xiàn)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應立即接受檢查,積極對疾病進行對癥治療,強化感染者的疾病知識,提高感染者的自我管理能力。(6)強化三級預防措施:①一級預防: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應加大對疾病的宣傳力度,做好相關健康宣教工作,做好室內消毒和通風。②二級預防:在相關醫(yī)院內設立疾病預檢分診臺和發(fā)燒門診,對于疑似病例進行積極診斷,劃分相關的污染區(qū)域、清潔區(qū)域及緩沖區(qū)域,對相應區(qū)域進行積極監(jiān)控,做好患者的隔離工作。③三級預防:對于已經出現(xiàn)感染癥狀的患者應進行積極的診斷和治療,做好患者的隔離工作,預防疾病蔓延擴散。
2 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的46例調研對象中,成為傳染源4例,占比8.69%,有明顯傳染源接觸史的28例,占比60.86%,經隨訪納入研究對象的感染者均經治療后全部治愈。
3 討論
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發(fā)病率極高,因此分析呼吸道傳染病的疾病特點可明確疾病的傳播特征,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阻斷疾病傳播和蔓延。通過分析46例研究對象的疾病特征發(fā)現(xiàn),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病原體: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病原體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其中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均有可能誘發(fā)呼吸道傳染性疾病。(2)傳染源: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人與人之間傳播、動物與人等方式傳播,隱性感染者及病原攜帶者傳染的傳播危害更加隱蔽,由于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廣泛,因此在疾病防控過程中應注意切斷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1]。(3)傳播途徑:①微生物傳播:自然環(huán)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雖然多數微生物不具有致病能力,但當患者免疫力低弱時,少數的致病微生物可趁虛侵入人體而誘發(fā)呼吸道傳染病。另外,在學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由于空氣流通不暢,病原微生物數量會急劇增加,病原體可通過空氣作為介質傳播給其他人,最易引起暴發(fā)的呼吸道傳染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猩紅熱、水痘等。②直接接觸傳播: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播是呼吸道傳染病傳播主要途徑之一,一旦某個家庭成員患病,與之密切接觸的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增加患病概率。③間接傳播:間接傳播以分泌物傳播和排泄物傳播最為廣泛,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由于包含大量的病原菌,若病原菌附著于公共用品或彌散于空氣中則會增加易感人群的感染率。前幾年盛行的埃博拉病毒就是通過接觸患者體液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發(fā)病,因此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需做好自身衛(wèi)生管理,同時易感人群需勤洗手、保持個人衛(wèi)生[2]。(4)易感因素: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好發(f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其中主要包括老年群體、嬰幼兒群體、其他患病群體等。(5)流行特征: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好發(fā)于春、冬兩季以及交替時節(jié),春、冬時節(jié)和季節(jié)交替時人體對氣候環(huán)境變化的不適應性更加敏感,當呼吸道感染疾病處于蔓延和擴散時會大大增加易感人群的感染幾率[3]。另外,呼吸道傳染疾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受環(huán)境及地理區(qū)域等因素的影響,潮濕、溫暖區(qū)域更適于細菌等微生物增殖,而寒冷干燥區(qū)域的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降低,但寒冷天氣人體的機體免疫力又會降低,因此寒冷的氣候變化同樣會增加呼吸道傳染疾病感染的概率??傊粑纻魅炯膊〉牧餍刑卣飨鄬碗s,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傳播結果,因此在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時應因時、因地制宜[4]。
呼吸道傳染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頭痛、咳嗽、發(fā)熱、流涕等,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應做好疾病防控。本研究通過分析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獲得了滿意的效果。本次調查研究的46例調研對象中,成為傳染源4例,占比8.69%,有明顯傳染源接觸史的28例,占比60.86%,經隨訪納入研究對象的感染者均經治療后全部治愈,上述結果提示在制定預防和控制措施時需根據疾病的特點,明確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染源、流行特征、傳播途徑等指標,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切斷傳播途徑,對易感染人群做好充分保護,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呼吸道傳染疾病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可誘發(fā)流涕、咳嗽、發(fā)熱等一系列癥狀,嚴重干擾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學習[5]。由于呼吸道傳染疾病具有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因此在季節(jié)交替時節(jié)和呼吸道高發(fā)季節(jié)應注意預防疾病。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針對已經出現(xiàn)感染的患者應做好隔離,嚴格限制家屬探視次數和時間,徹底切斷傳播途徑。應加強對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身體鍛煉,必要時可給予疫苗接種。另外,老年人和兒童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在疾病高發(fā)時節(jié)應做好該類人群的防護工作。
參考文獻
梁初林,蔣春燕.呼吸道傳染病特點及預防與控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3,23(6):2927-2928.
郭愛民,張莉.探討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特點及預防控制辦法[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A2):39-40.
謝宇飛,顧華.醫(yī)院兒科呼吸道傳染病管理及預防控制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3):171-173.
徐振生.探討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與控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33):124-125.
吳琦芳.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36):504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