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志慧
摘要: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而其中"寫"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這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切忌急于求成,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大量的訓練才能達到。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寫"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日積月累,有所突破。
關鍵詞:英語寫作;基礎;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9-0114-01
1.擴展語言輸入,奠定寫作基礎
掌握一門語言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學生只有通過讀和聽才能接觸地道的英語,也只有在獲得大量語言輸入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語言輸出。寫作是語言輸出,應建立在語言材料輸入的基礎上,如果學生沒有關于主題信息的知識輸入,就很難實現(xiàn)正確的語言輸出。所以筆者下面三方面入手:
1.1識記詞組和背誦固定表達句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多識記詞組。詞組就是單詞根據(jù)語用實際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如果想寫出或說出地道的英語,就要用那些約定俗成的詞組。例如,表達吃藥的詞組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或"eat medicine"。記住詞組have a good time意義及用法, 寫作中就不會出現(xiàn)"I played happily" 漢語式的錯誤了。英語中有許多比較固定的表達方式,如:I am afraid that….?It is hard to…等,掌握了它們,對學生寫作大有益處。
1.2用好聽力,精選素材。教材每單元的課后聽力練習往往都是精選的語言材料,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習俗,擴大知識面,為語言輸出做好鋪墊。為此,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聽懂和復述聽力材料內容,還要幫助他們欣賞其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方法,同時挖掘聽力材料的文化內涵。筆者將采取如下方式處理課后聽力材料:掌握材料中出現(xiàn)的生詞詞組和句型;講解連接詞在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的正確使用方法;分析并比較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體驗中英文表達方式的差異。
1.3擴充閱讀,以讀促寫。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作文素材和表達方式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充詞匯,擴大知識面,增強語感,從而匯集大量的語言信息,為寫作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因此,在學好課文中的閱讀材料以外,筆者將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最好是與每個單元的話題有關的文章,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色。比如訂閱一些關于英語的周報,每一期里都有關于這個單元話題的文章,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詞匯及句子結構,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2.既有獨立的寫作訓練課,又將寫的學習習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筆者認為應將寫作課獨立出來,而不是依附于其它課型或依賴課后練習。這更容易讓學生重視寫作練習,又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課堂形式進行寫作教學。我每學期至少會安排5節(jié)英語作文寫作欣賞課,有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范文或有進步的作文,配以相應的圖片或應景的音樂;有時課堂上給予命題作文,采用面批、學生互批、學生自批等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度過作文課,緩解了對英語作文的畏難情緒,互相取長補短,對寫作方法有了系統(tǒng)的了解、學習和復習,每次作文課后學生寫作文的熱情和水平都有相應的提高。也許有的教師會擔心教學進度會因此而耽擱,但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培養(yǎng)好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與學習習慣,突破難點比面面俱到要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除了有相應的作文練習課,還要最大限度地將寫作的概念和習慣滲透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聽寫時可采取多種方法,既可聽寫單詞或詞組,也可聽寫句子、語段,以便學生熟悉詞的用法和強化記憶;學生值日報告也可分多種方式,即可兩人對話,也可多人對話,還可自己完成,由學生自行選擇,但要有相應的主題,盡量貼近寫作要求;在課堂小組討論時應安排有人做相應的書面記錄并進行反饋評價;重視閱讀課,大量的閱讀是寫作水平提高的保證,有了信息的輸入才能有對等的輸出;重視測驗試卷書面表達的講評和點評,要針對學生在測試中出現(xiàn)的共性錯誤,抓住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評。只要讓"寫"在課堂教學中處處留痕,持之以恒,學生就會在大量的課堂活動和練習中不斷強化寫作能力,養(yǎng)成寫的習慣。
3.注重寫作訓練形式的多樣化,精講精練,融會貫通
教師要多方挖掘寫作題材,設計寫作任務。一次合理的習作往往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在每學期教學的開始階段,都要對全學期的寫作任務做系統(tǒng)的設計,從課文出發(fā),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的題材,讓學生有極大的發(fā)揮空間。寫作的形式多樣化,有對話、調查、報告、說明、敘述、描寫以及看圖寫話等。
與此同時,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增強寫作信心。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教師要依據(jù)課標和考試大綱要求,針對不同文體的要求進行精講精練。例如,可以按不同體裁和主題整理一些范文,指導學生分析及確定所寫文章的體裁和題材--寫人還是寫景,說理還是記事,書信還是日記。如果是看圖作文,則要把圖看懂,把圖片展示的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等進行有機串聯(lián),使之形成幾個內容連貫的句子;如果是表格或文字材料,則要視材料類型確定是說明文還是記敘文,是應用文還是其它體裁的短文。耐心引導他們學會如何組織寫作,如何運用詞語和句子,從中總結及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掌握要領,減少障礙、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