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國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正悄悄地改變著傳統課堂,本文針對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存在問題,結合筆者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探索和實踐,闡述了如何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把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137-02
隨著"微時代"的發(fā)展,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選擇學習的需要,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現時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筆者就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嘗試把微課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狀
1.1教學模式單一。目前,大多數計算機教師還是采取單一的"講授+演示"法,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詳細地、反復地給學生演示每一個操作步驟,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而學生一味被動地接受教學信息,機械地照著教師的操作步驟進行練習,沒有經過獨立的思考,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被無形扼殺。最終造成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厭學情緒加重,從而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就業(yè)。
1.2學習動機不強。計算機得到普及后,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尤其智能手機的出現,很多手機APP軟件(如:美圖秀秀、小影)一鍵就能輕松解決圖片美化,視頻制作等,以致他們認為在課堂中也不能學到太多的知識與技術,所以,不太重視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學習,并且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只要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非本專業(yè)的學生根本就沒必要學習理論知識。正因為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以致用電腦進行學習的學生非常少,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用電腦娛樂,如:聽歌、看電影、玩游戲……
1.3個體差異性大。鄉(xiāng)鎮(zhèn)中職學校的學生良莠不齊,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的,普遍存在知識底子差,學習積極性較低等問題,以致他們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習習慣方面以及知識的掌握方面又有明顯的差異。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大,如果采用統一的教學目標、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將會導致一些學生"吃不飽",而一些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
2.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為了更好地解決以上存在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針對性。筆者經過不斷嘗試和實踐,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利用其短小精悍、生動、易懂的優(yōu)勢,有效地應用到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針對某個特定內容進行講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實效。
2.1課前:巧用微課,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首先應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而恰當在講授新課前運用“微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微課視頻一般時間比較短,教學材料小,大約3-5 分鐘,集文字、圖像和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通過簡短的視頻資源,便于學生掌握某一模塊知識,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在講解《編輯數據圖表》課時,筆者將地球污染問題采用了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純文字、表格介紹;另一種是播放柴靜的《穹頂之下》的剪輯視頻,讓學生體驗微課中表格的圖形化方式的運用。通過觀看微課,學生會發(fā)現《穹頂之下》采用的表達方式中有柱形圖、餅圖、折線圖,它們的交替使用增加了視頻的說服力,能讓人對地球的污染程度一目了然。通過兩種形式的對比,學生認識到: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借助圖形化的方式能讓數據表達更直觀、更清晰。這些本該教師講解的內容,改用“微課”這一形式更能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對學生形成的震撼余波效應更強,激發(fā)學習的欲望。
2.2課中:巧用微課,解決學生的課堂疑難點。在傳統計算機課堂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一邊示范操作,一邊講解步驟,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若有一個步驟沒有掌握就會導致后面的操作全盤失敗,大大降低學生自主操作的積極性。而微視頻(微課的核心)使學生的學習更容易、更直觀。微視頻的結構有多種,最常用的是教師邊講邊錄,然后再后期加工制作。這與傳統廣播教學最大的不同是,微視頻的后期加工可以加入教師在鍵盤上的操作(例如:快捷鍵操作等),通過增加注釋、關鍵知識點的放大特寫以突出重點知識,但在廣播教學中,學生只能看到教師顯示器上的操作。當微視頻下發(fā)給學生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可以快進、返回等操作進行觀看,從而掌握整個操作技能。
例如,在《圖片的加工》一課中,要完成"將小黃人與森林進行合成"任務,學生實操起來有難度。由于學生剛接觸Photoshop軟件,不熟悉工具的使用,如"怎么創(chuàng)建小黃人選區(qū)?""選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哪一個最好用?"……這時可將疑難點制成微課發(fā)送到學生機桌面,當學生遇到操作中不會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課來解惑,從而使教師有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并進行個別指導。在巡視中只需要關注一些基礎比較薄弱或操作細節(jié)有疑問的學生,這樣有利于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達到層次目標要求。
2.3課后:巧用微課,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教材所學的內容有限,計算機課堂要注重課堂外的延伸,及時給學生補充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為了方便教學,筆者建立班級Q群和微信公眾號,將部分微課作品推送給學生,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拓展課堂外的空間。
比如,在學生機不配備耳機和麥克風的條件下,《安裝和使用音頻軟件》這一教學內容難以在課堂上講解,于是筆者把知識點錄成微課(包括操作要點、優(yōu)秀作品鑒賞、多種錄制軟件的鏈接等)發(fā)布,讓他們課外自主學習,有選擇性地辨別軟件的優(yōu)缺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錄制軟件。由于“微課”視頻對播放時間和地點都沒有限制,學生可以在線觀看,也可以下載離線觀看,甚至一打開手機就能隨時觀看。對于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學生可反復觀看學習微視頻,逐步消化學習內容,促進自我提升。
為了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積極性,筆者每堂課前都會展示完成課外作業(yè)的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表揚,并給予模塊加分,體現在學期末的成績評價中,為學習者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舞臺。長此以往,微課不僅讓他們在掌握本課知識點的同時,獲取豐富的課外知識,還拓寬了學習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3.結語
"教是為了不教",巧用微課輔助教學,不僅把教師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還可以使教師更好地照顧全體學生,保證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在日后的教學中,既要不斷優(yōu)化微課設計,更要思考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進一步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季海燕.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29).
[2]王文梅. 善用“微課”,活用“微課”,巧用“微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