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紀軍 沈霞
摘要:句容市華陽實驗小學結(jié)合學校實際,組建了“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和家長義工團、家長愛心團、家長助學團,讓家校共育組織由“對立組織”走向“合作組織”、由“客體組織”走向“主體組織”、由“行動組織”走向“發(fā)展組織”,實現(xiàn)了家校共育的組織轉(zhuǎn)型和實踐創(chuàng)新。
關(guān)鍵詞:家校共育;組織轉(zhuǎn)型;實踐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4A-0013-04
句容市華陽實驗小學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是由兩所鄉(xiāng)村完小合并而成的一所新學校,生源復雜,留守兒童及單親家庭、外來務工家庭子女居多。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jié)合?!泵鎸θ绱藦碗s的生源現(xiàn)狀,如何縮小學生家庭教育之間的差距,如何讓家庭環(huán)境較差的孩子跟得上大多數(shù)孩子的成長步伐,成為學校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
從2014年9月學校創(chuàng)建之初,家校共育工作便被列為學校重要工作。三年多來,在《教育部關(guān)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的指導下,學校通過組建包括“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和“仁義家長義工團”“仁義家長愛心團”“仁義家長助學團”在內(nèi)的“一委三團”,讓家校共育組織由“對立組織”走向“合作組織”、由“客體組織”走向“主體組織”、由“行動組織”走向“發(fā)展組織”,用尊重、信任與智慧架起了“家校合育”的橋梁,完善了家校共育的管理體制、服務機制,實現(xiàn)了家校共育的組織轉(zhuǎn)型,探索出了一條新型家校共育之路。
一、互動:從“對立組織”走向“合作組織”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叭省笔且环N道德范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義”謂天下合宜之理,指公正合宜的道理、舉動。建校之初,在華陽實驗小學“以仁立人”核心文化引領(lǐng)下,以“仁義”二字命名的家長委員會便應運而生了。
(一)信任危機,導致家長委員會走向?qū)W校對立面
家長委員會這座“橋梁”的建立的確為學校宣傳和工作布置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家長和老師、學校之間用各自習慣的方式傳遞信息,缺乏開誠布公的交流,且又彼此互不信任,使得家長委員會這座根基不牢的“橋梁”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家長對學校、對教師的教育或管理的疑問,甚至個別家長或孩子的片面之詞,都會通過家長委員會反饋到家委會QQ群,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石擊起千層浪”,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擴大化,使得學校工作處于被動局面。如:只因個別班級家長反映學生中午吃的飯菜有點涼,家長委員會QQ群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家長委員們紛紛指責學校,個別家長委員甚至公然“闖”入學校食堂現(xiàn)場拍照。
(二)逆向思維,三級家長委員會成為學校合作伙伴
俗語有云:“無法改變風向,可以調(diào)整風帆。”對于家長委員會組織內(nèi)產(chǎn)生的對學校的信任危機,如果用堵的方式,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對立情緒,所以逆向思維,從改變合作模式入手,提升解決問題的時效性,方為上上之策。
1.創(chuàng)建“仁義家長工作坊”
沒有責任和義務的自由,只能產(chǎn)生無秩序的混亂,所以在賦予家長委員會組織監(jiān)督權(quán)利的同時,也要讓其承擔協(xié)助處理問題的義務和責任。因此,成立一個家校工作機構(gòu),引領(lǐng)家長委員會組織合理使用權(quán)利、正確履行義務,非常具有必要性。這樣的機構(gòu)不僅是一個管理機構(gòu),而且還是一個專業(yè)引領(lǐng)機構(gòu),只有具備較深管理經(jīng)驗、較強管理能力的老師擔任管理者,才能真正發(fā)揮機構(gòu)的功能。
“仁義家長工作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織成立的。工作坊由經(jīng)驗豐富的優(yōu)秀班主任擔任坊主,負責家校共育工作日常運行;由校長、分管副校長等擔任工作坊顧問,負責監(jiān)督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由優(yōu)秀家長委員會代表擔任工作坊成員,負責家校溝通、家長疑問處理、各類親子活動組織等工作。
2.組建“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
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多與管理模式的不適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家校共育中學校問題的集中化顯現(xiàn),以及因為不能及時處理問題而導致的矛盾“滾雪球化”,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擴大正能量家長戰(zhàn)線,盡可能把家校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根據(jù)《教育部關(guān)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精神,只有充分賦予家長委員會重大事項知情權(quán)、參與決策權(quán)、評價權(quán)、質(zhì)詢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等權(quán)利,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組織管理作用,才有助于民主、科學、高效地處理問題。
因此,我校分層組建了“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班級家長委員會由一名主任和五名委員組成,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的輔助工作中來,及時解決家長反映的班級問題;年級家長委員會由一名主任和六至八名班級家長委員會主任組成,參與到各年級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的輔助工作中去,及時解決各年級家長反映的問題;校級家長委員會由正、副主任各一名以及六名年級家長委員會主任組成,及時解決各年級不能解決的家長反映的問題,并向?qū)W校反饋重大問題并參與到重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參與到學校的一些重點工作推進中。
三級家長委員會建立之后,各班家長委員會帶領(lǐng)全班家長配合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開展工作,有問題互相溝通協(xié)商;班級家長委員會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年級家長委員會反映,由年級家長委員會配合學校年級主任和蹲點行政解決;年級家長委員會不能解決的問題再上報校級家長委員會,由其直接與學校相關(guān)領(lǐng)導相互溝通解決。三級家長委員會分層管理,成為學校管理機構(gòu)的一部分,使家長委員會由學校的對立組織轉(zhuǎn)型為合作組織。
3.建立家長表彰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與管理體系,將員工對組織及工作的承諾最大化的過程,它是組織將遠大理想轉(zhuǎn)化為具體事實的連接手段。因此,制定科學有效的家長激勵機制,不僅可以滿足家長們的精神追求,促進其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而且還能提高家長們參與家長委員會工作的積極性。為此,學校建立了家校共育工作激勵機制,將家長表彰制度化,每年定期召開“書香家庭”“仁義家長”“優(yōu)秀家長委員”表彰大會,對于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并取得相應成果的優(yōu)秀家長予以獎勵并頒發(fā)證書。黑格爾說:“人不僅需要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旨趣上的滿足?!倍喾N形式的家長激勵機制,正是通過精神上的肯定,從而滿足家長們在家校共育方面的需求,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走在家校共育之路上。
二、主動:從“客體組織”走向“主體組織”
隨著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的多元化實施是一個必然趨勢。學校探索開放的辦學新路,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合理利用家長資源,把家長引入學校管理,向家長借智、借力,讓家長委員會在學校管理中由“客體”變?yōu)椤爸黧w”,由“被動”變得“主動”,逐漸成為學校的主人,從而推動學校工作健康、和諧發(fā)展。
(一)被動合作,導致家校共育方式單一
家校共育中,因為家長個體受教育程度存在差異,同時他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比較隨機,所以家長委員會組織性相對較弱且穩(wěn)定性不夠,導致家長們發(fā)揮的作用不大,大多數(shù)只停留在較單一的常規(guī)形式上,如應學校或班主任的要求,到學校打掃衛(wèi)生、出黑板報、布置教室等。這些活動基本是隨機的,缺乏主動性、系統(tǒng)性。這樣的活動對家長群體素養(yǎng)的提升,對家校合力辦學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方式改變,挖掘家長資源助力學生發(fā)展
馬克思說:“意識性是人之所以具有能動性的重要依據(jù),具有主體意識的人,不僅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能動地反映世界,而且能通過實踐活動積極地改造世界,以滿足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彼裕挥屑ぐl(fā)家長們的主動參與意識,根據(jù)其自身特長,發(fā)揮其個人價值,讓家長委員會由“客體組織”轉(zhuǎn)變?yōu)椤爸黧w組織”,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家校工作的功能。
為了了解全體家長的個人特長、資源擁有情況,以及參與家長志愿服務的意愿,首先由“仁義家長工作坊”開展了全校家長志愿服務調(diào)查,然后根據(jù)家長們的個人意愿和特長組建了“三團”組織:“仁義家長義工團”“仁義家長愛心團”和“仁義家長助學團”。通過“三團”建設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家長的優(yōu)勢,把家長組織真正變成“教育組織”。
1.“仁義家長義工團”:為教育教學當好“后勤兵”
每當學校教育教學或者管理工作中有需要幫忙之時,“仁義家長義工團”的家長們就能根據(jù)自身情況主動幫助。這樣的活動讓家長們不僅能更加深入地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能體驗到志愿服務工作帶來的快樂。如:校運動會上,具有醫(yī)療、護理技能的家長志愿來校參加護理工作;校服征訂工作中,擅長談判的家長志愿來校和校服公司進行交涉;慶元旦義賣活動中,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家長志愿來校負責義賣物品的整理以及善款的保管;“執(zhí)勤護學”活動中,由家長組成的紅馬甲執(zhí)勤隊伍志愿參與上、下學期間家長車輛的停放管理等工作。
2.“仁義家長愛心團”:愛心行動滋養(yǎng)家長、孩子的心田
“仁義家長愛心團”不僅是具有愛心的家長們的組織,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滋養(yǎng)孩子心靈的組織。它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心活動,引導家長、學生向美向善,讓“感恩”“誠信”“愛心”等優(yōu)良品質(zhì)浸潤于家庭教育中,讓孩子從小感受愛、學會愛、傳遞愛。如:寒冷的冬季,“愛心團”家長、學生共同為句容市環(huán)衛(wèi)工人織圍巾;秋季開學,為“愛心班級”殘疾兒童和貧困兒童捐贈圖書和衣物;逢年過節(jié),為博愛學校的孩子送新年賀卡,給敬老院老人包餃子;等等。
3.“仁義家長助學團”:讓孩子均衡化汲取“營養(yǎng)”
為了彌補校本資源的不足,更好地開闊孩子們的視野,“仁義家長助學團”的家長志愿者引領(lǐng)孩子們在實踐中感悟和學習,在實踐中探索與成長,不僅讓參與的家長們展示了自己的一技之長,也讓孩子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他們有的走進班會、晨會、“課程超市”,開設安全講座、傳染病預防講座,開設手工指導課、閱讀分享課,組織媽媽故事會、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動;有的走進圖書館、“紅領(lǐng)巾書屋”,指導學生如何去管理自己的閱讀小天地;等等。
除此以外,家長委員會還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有的帶領(lǐng)學生接觸大自然,如走進茅山、寶華山、九龍山、赤山湖等景區(qū);有的帶領(lǐng)學生接受歷史文化的洗禮,如參觀茅山抗日紀念館、南京博物院、南京科技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有的帶領(lǐng)學生參與社區(qū)節(jié)日、紀念日活動,如參加茅山“老鵝節(jié)”、天王鎮(zhèn)“櫻花節(jié)”、白兔鎮(zhèn)“草莓節(jié)”、丁莊鎮(zhèn)“葡萄節(jié)”等活動。
由家長委員會和“仁義家長義工團”“仁義家長愛心團”“仁義家長助學團”構(gòu)成的“一委三團”,讓家校成功攜手,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互融互動,構(gòu)建了有影響力的共育平臺。它讓家長走進了學校,讓孩子走出了課堂,讓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會變?yōu)榱爽F(xiàn)實。
三、帶動:從“行動組織”走向“發(fā)展組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狈e極參與志愿服務的家長們便是一枚枚“愛與奉獻”的“火種”。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發(fā)揮平臺優(yōu)勢,充分借力家長資源,在幫助學生成長的同時,也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提升家庭教育質(zhì)量。
(一)思維局限,導致家校共育缺乏張力
在“一委三團”成立以前,絕大部分家長雖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努力發(fā)揮個人能力,與老師合作,為學校奉獻,但活動中,他們更多的只是關(guān)注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孩子的班級,在參與過程中沒有形成合力,也沒有形成張力,更沒有發(fā)揮組織的輻射力。顯然,這不符合我們家校工作的初衷。
(二)境界提升,正能量引導家長素養(yǎng)整體提升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在一個動力系統(tǒng)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就能帶動整體系統(tǒng)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所以,提升小部分家長的家教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可以影響更多家長家教素養(yǎng)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1.量化考核促規(guī)范管理
管理學上有一條公認的鐵律:“你考核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币爰ぐl(fā)家長們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必須進行考核評價。首先,每周對常規(guī)工作進行量化考評,如:考評各班級、各年級“家長執(zhí)勤護學”情況;其次,每月對家長征文進行量化考評,征文質(zhì)量的好壞以及數(shù)量的多少,不僅能反映家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反映各項家校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再次,每學期對常規(guī)工作、家長征文以及特色活動開展進行綜合性考評,這樣的綜合性評價不僅能調(diào)動家長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以上評價,每周、每月、每學期在班級和年級考核中都有加分體現(xiàn),同時也作為“優(yōu)秀家長委員”“仁義家長”評選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以上考評,把優(yōu)秀家長榜樣樹立起來,可以讓更多的家長去學習、去效仿,從而提升家長們的整體素養(yǎng)。
2.特色活動展榜樣風采
英國有這樣一句諺語:優(yōu)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說服。如果能給優(yōu)秀家長提供多樣交流平臺,分享他們的家教經(jīng)驗,會讓更多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并學會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開展家校共育,從而帶動更多的家長積極參加“仁義家長工作坊”開展的各項活動中來。為此,工作坊帶領(lǐng)優(yōu)秀家長,組織了多項特色活動,為廣大家長樹立榜樣,如:設計與組織創(chuàng)意家長會、主題征文評選、仁義家長演講比賽、“優(yōu)秀家長委員”與“仁義家長”表彰、《仁義家長工作集》編撰等等。
3.競爭上崗聚優(yōu)秀人才
要充分發(fā)揮組織的功能,必須有優(yōu)秀的組織管理人員,所以要想充分發(fā)揮家長組織的優(yōu)越性,必須組織競爭上崗活動,聚集優(yōu)秀家長人才。我校各級家長委員的產(chǎn)生都采用競爭上崗的方式,自下而上層層選舉產(chǎn)生。首先,各班家長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申請參選班級家長委員的職位,由班主任與科任教師民主推薦產(chǎn)生家長委員,組建班級家長委員會;然后,班級家長委員自主申報年級家長委員會職位,由本年級所有教師投票選舉組建年級家長委員會;最后,各年級家長委員自主申報校級家長委員會職位或“三團”管理職位,通過競選演講、集體投票的形式選出校級家長委員。公平競爭、民主推選,讓家長委員會主任領(lǐng)導下的“一委三團”成為家長成長的平臺,培訓了一批又一批家長,推動家校共育向前發(fā)展。
責任編輯:楊孝如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Conversion
MENG Ji-jun & SHEN Xia
(Huay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urong 212400,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school reality, our school has built three levels of parents committee including class and grade and school such as parents volunteer organization, parents loving organization, and parents learning-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 so that the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can change from the opposite to the cooperative, from the objective to the subjective, and from the a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Eventually, our school has realized the goal of family-school organization convers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organization conversion; practic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