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繼偉
【摘 要】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運用信息技術,能提升教師素質(zhì),活化課堂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zhì)和各方面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
記得剛跨進教育事業(yè)大門的時候,一支粉筆一本書就是教師的“標配”。教學工作中收獲了很多樂趣,也感受到了很多不便:練習測驗的時候練習題抄了一大黑板又一大黑板;上完一天的課之后,一頭烏發(fā)變得花白,肩頭、袖口變成一片雪地;冬天手指被粉筆灰害得滿是裂口;想讓孩子們感受黃河的壯觀,長城的雄偉,漓江的柔美,可無論老師怎樣費盡心思,孩子們還是一臉茫然……想讓孩子們坐在教室里便能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感受外面的世界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時光飛逝,科學技術也突飛猛進地發(fā)展。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得到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和應用能力已經(jīng)成為衡量現(xiàn)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質(zhì),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任務。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師素質(zhì)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對學生評價的方式、內(nèi)容、目標等都要進行轉變。評價的目標不再是單一地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綜合性的診斷,以期為改進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提供參考;評價的內(nèi)容也不再局限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已經(jīng)開始關注學生能力發(fā)展......這一系列改變要求教師不僅要經(jīng)常性地設計課堂評價表、調(diào)查問卷、學生自主評價表等,還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統(tǒng)計、管理這些評價用的材料和相關信息?!缎抡n程標準》同時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痹诮虒W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素質(zhì),已經(jīng)是新時代的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
二、運用信息技術,活化課堂氛圍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工具,它一般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元素的綜合處理以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為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自從開始使用電子白板以后,我感覺到教學工作變得輕松了,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改變一切”的巨大力量,以及給我們生活學習帶來的巨大便利。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渲染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先播放桂林的風光圖片給學生觀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課堂氣氛在學生一片驚嘆聲中變得活躍起來,通過課件,他們感受到了漓江水“靜、清、綠”;在教學《“紅領巾”真好》一課時,我播放了小鳥嘰嘰喳喳歡叫的錄音,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被感染了,仿佛他們也成了快樂的小鳥,帶著快樂的心情愉快地朗讀詩文,就像一只只鳥兒在歌唱。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西雅圖的美麗景色并配上感情充沛的配音朗讀,激發(fā)了學生對這個神圣的地方的濃厚興趣以及喜愛之情,很好地推動了下一步的教學,讓學生理解到了為什么印第安人認為“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在進行《趙州橋》一課的教學時,我制作了PPT課件,用圖示的方法來展示趙州橋的特點,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示就理解了課文抽象的描述,通過理解趙州橋的特點也理解了這些特點的作用。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時,我通過播放課件圖片讓學生從視覺效果直觀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美麗。在教學《林?!芬徽n時,我通過在縣城街道兩旁采集的綠化樹的圖片展示,讓孩子們理解到“青松做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在教學《蜜蜂》一課時,我通過動畫演示,展示了蜜蜂找路的獨特本領,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懂了蜜蜂時怎么找路的。在進行《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教學時,我通過播放香港的景色視頻,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璀璨”。原本抽象的教學重點就變得容易突破了。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環(huán)境被破壞后發(fā)生的生態(tài)災難的圖片,讓學生形象真切地理解到破壞環(huán)境,破壞地球的危害,提高了環(huán)保意識。在進行單元整合習作訓練《夸夸我的家鄉(xiāng)》時,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范文朗讀,然后出示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特色美食、水果特產(chǎn)等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真的是又美麗又富饒,也明白了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夸自己的家鄉(xiāng),避免了學生無從下筆的情況。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學生對人字形線路兩個車頭推拉的變換怎么也理解不了,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動畫課件,演示了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線路上的工作過程了,學生一下子就明白過來,輕松地畫出了示意圖,教學重難點一下就得到突破。
四、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技能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進行多樣化的課堂練習。比如在教學《“紅領巾”真好》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個仿寫兒歌的練習。首先我出示了動物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特點,說一說這個動物的習性,然后以填空練習題,讓孩子們用填空的形式來仿寫兒歌。通過這樣的教學,孩子們感悟了兒歌的編寫方法,接下來的兒歌仿寫教學就進行得非常順利。在隨堂教學中,我會設計填空題,讓學生通過填空練習來鞏固重點知識;比如在課后復習中,我會整理安排一些練習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臺等方式出示給學生進行練習,加大了學生的練習量,積累、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優(yōu)化了教育教學。它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和全面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作為新時代教師,理當與時俱進,運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