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鵬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基于以生為本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策略,對學生的閱讀成長非常有幫助。當下,對基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仍在繼續(xù),而且已經(jīng)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基于這些研究成果繼續(xù)分析,以期能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傾向于使用“填鴨式”和“滿堂灌”等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的知識,但無異于把學生當成了閱讀機器,抹殺了他們的閱讀個性和成長天性,對其未來的發(fā)展非常不利?;谝陨鸀楸荆處煈斪⒅貙W生的個人閱讀作用,以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其個性化閱讀能力,對他們來說,這才是釋放閱讀個性,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最好方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主要如下:第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即學生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還可以通過積累和學習不斷增長語文知識,培養(yǎng)獨特的語感;第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即學生能根據(jù)具體的閱讀情境,在閱讀表達過程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jīng)驗,不僅能順暢交流,還能提升讀寫結合能力;第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極開動腦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體會語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道理,還能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自我感悟和凈化;第四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審美能力:即學生能夠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能夠基于閱讀文本,能夠感悟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
二、基于以生為本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1、基礎和前提——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以生為本理念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個體閱讀作用,并積極發(fā)揮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幫助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并培養(yǎng)其個性化閱讀能力。
基于此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同時,學生的整個閱讀過程萬萬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雖然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但是退居幕后之后仍可以掌控和調整整個教學節(jié)奏,同時通過師生間的有效交流和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教師自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從增強引導作用著手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認真了解學生的真實內心需求,將自己擺到一個“服務者”的位置上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
2、方法和策略——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
實踐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首先是要知道學生適合讀什么,喜歡讀什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困難,而且脫離教材之外的閱讀素材難度也不小,教師只有找到適合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喜歡的閱讀素材,才能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即通過閱讀內容展開合理而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基于閱讀興趣持續(xù)鉆研,養(yǎng)成個性化閱讀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這樣的閱讀品質會促進其深入閱讀語文知識,久而久之,也能培養(yǎng)起自己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實例分析——以小學語文《小馬過河》為例:
2.1 課堂引入階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以生為本指導下,教師要在課堂引入階段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內容引入方式,例如,教師要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視頻、音樂、圖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把《小馬過河》制作成簡短的動畫片),從而讓學生在閱讀初段就能擁有高漲的閱讀情緒。
2.2 課堂教學階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興趣教學法等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以問題教學法為例,教師可根據(jù)閱讀內容設置問題,“如果讓你來幫助小馬,你會怎么做?”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容,并展開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小馬過河,例如有的學生說可以造一艘小船,有的學生說可以讓老牛馱著小馬過河……這些五花八門的答案雖然看起來挺可笑,但全部都是學生自主閱讀的結果,也是其個性化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
2.3 課后作業(yè)階段——引導學生拓展閱讀
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以《小馬過河》為藍本,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例如圖書館、網(wǎng)絡、書店等等)去找和《小馬過河》類似的圖書,并根據(jù)閱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然后在下一堂課上進行朗讀和演講,通過作業(yè)的形式,即為學生確立了學習方向,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獨特的閱讀興趣和個性化的閱讀方式。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要求中是找和《小馬過河》類似的圖書,但是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教師不需要給學生設定閱讀主題或框定閱讀范圍,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篇文章進行閱讀。
結束語:
基于以生為本,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同時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這才是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正確方法。筆者相信,只要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能做到以生為本,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閱讀能力,就一定能夠引導其養(yǎng)成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陳玉麗.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 考試周刊, 2015,(40):46.
[2]盧江福. 新課標下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 新課程(上), 2016,(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