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琪
一、對我國傳統(tǒng)田徑訓練觀進行分析
1.對田徑運動的了解不夠詳細
隨著科技、經濟的發(fā)展,體育訓練的方式和理念也隨之改變,但我國田徑運動教練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訓練模式和理念,而忽視了新的訓練理念的誕生,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田徑運動員的訓練,除此之外,我國許多的田徑運動教練都不能明確其訓練量和訓練內容。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影響田徑運動員訓練效果的錯誤訓練方式。
2.對田徑運動訓練的定義有所誤解
從古至今,我國田徑運動的理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教練是決定田徑運動員的重要因素,只要運動員配合教練的訓練,完成教練定制的目標即可,這是一種片面的說法。無論是田徑項目還是其他的體育項目,都需要整個團隊的努力協作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重視田徑項目各部門的管理工作,并采取一些相對應的措施,如加強訓練管理工作,對運動員意外、傷病進行合理有效的預防以及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等。
3.忽略了教練的存在地位
在進行田徑運動項目的訓練時,教練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他指導、帶領整個訓練過程,貫穿于訓練當中的任意環(huán)節(jié),他們對整個訓練效果和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員在接受教練訓練的過程中,要付出努力來完成教練既定的目標,整個過程是十分辛苦的。長跑、競走是田徑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耗費的時間也是很多的,但是,并不是說時間長,訓練的效果就會顯著。就像在美國,當地的體育聯合會會規(guī)定運動員每周的訓練時間應少于20小時,如果違背規(guī)定,教練就會收到懲罰,輕則記過處理,重則開除。我國應該采取美國的訓練方式,要重視教練在訓練中的主導作用,提升我國體育的發(fā)展水平。
二、田徑運動具體的訓練方法
1.根據訓練人員的自身情況設計具體的訓練方法
無論是運動員,還是在校學生,在其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都應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合理、科學的有效訓練方案,并明確其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如果訓練強度過大,很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或軟組織拉傷等情況,如果不及時就醫(yī),后果不堪設想;如果訓練強度過小,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難實現既定的目標,不僅沒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還會浪費大把的時間在沒有用處的訓練上。就運動員而言,在實際的訓練當中,教練可先對學生實行“量”的訓練,再對其訓練強度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分析,接著再進行速度的測試,在學生體力充足的前提下,合理、科學地對其速度加以控制和提升。
2.根據實際的比賽情況設計合理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
為了提高學生或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讓其有更高的發(fā)展空間,在日常的訓練當中,應該保持其訓練成果,實際比賽成績應該與訓練成果保持一致,即教練在實際訓練時要當成是在進行比賽,以賽場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和訓練人員,目的是讓學生或運動員在比賽時能夠發(fā)揮真實水平,從而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3.應適當地把專項訓練同訓練強度結合起來
在明確其訓練強度后,要依據訓練時的專項內容進行合理性設計。在進行田徑項目訓練時,要依據自身情況,適當地加大或降低其訓練力度、強度以及標準,從而營造出一種符合學生以及專業(yè)運動員的訓練模式,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或運動員的訓練效果。教練員要全面了解訓練人員的身體素質情況,再進行專項訓練,從而大幅度地提升其田徑運動技能,達到提高比賽成績的最終目的。
要在一定基礎上把握訓練人員的訓練強度及運動量,嚴格按照比賽要求進行適當、合理的訓練,從而培養(yǎng)訓練人員的適應性,應該將專項訓練同訓練強度進行適當的結合,以訓練人員的自身素質為主來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時刻把握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建立完善的訓練保障機制,制定相關的訓練內容,為我國體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海濱.淺談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J].當代體育科技,2017(2):36,38.
[2]宋立國.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把握研究[J].運動,2016(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