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艷
【摘要】再聰明的學生若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也寫不出好作文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勤于積累,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關鍵詞】知識積累;作文;引導
教學生寫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如今不少學生談“作”色變,教師更是無計可施,一籌莫展。為此,我嘗試了讓學生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做到“三動”,讓作文教學活起來,就像聊天一樣輕松。
一、注意積累,讓學生眼動
1.建立材料小倉庫——日積月累本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聰明的學生若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也寫不出好作文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勤于積累,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所以,我在班級中要求每一位學生準備一本“日積月累本”,把平時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段及時地摘抄下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讀讀,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拿來參考。在每周末的時候,我還特意安排同學之間把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交換,看看別人都摘抄了哪些內容,有沒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表現(xiàn),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生如果能這樣長期積累,就可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2.提倡信息交流——日記輪番轉
在材料庫建立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fā)揮集體的作用,把各自的信息在同學之間交流、傳閱和討論,既可增加個人信息量,又能培養(yǎng)寫作精神,為此,我在班級中還開展了“日記輪番轉”的活動?;顒有问绞撬膫€同學為一小組,大家共用一本本子,每天都有一名學生拿到本子,他的回家作業(yè)就有一項是寫作的訓練。在動筆寫之前,他可以首先看看前面三個同學的日記內容,好的地方可以作適當?shù)娜Ξ?,有更好的語句當然也可以修改。日記的內容可以是今天所學習課文的拓展延伸,如寫寫你想對英雄人物說的話,課文的人稱改寫,接著課文內容往下編故事,也可以是今天你看的一篇文章的所思所感,還可以是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一件小事。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四天才輪到一回,既不會造成負擔,又可以博采眾長,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在討論中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表達能力。
二、觀察生活,讓學生心動
1.走出課堂,親身體驗
在寫作文的時候,同學們感覺到最頭痛的問題是,沒有事情可以寫。其實我們的大自然就是一本做好的教科書,一個最豐富的資源庫。如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窗外突然就下起了雪,并且雪越下越大,絲毫沒有要停止的意思。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早就不在課堂了。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勉強上課也沒有多大的效果。于是,我就因勢利導,讓學生走出教室,觀察下雪時雪花飛舞的情境以及下雪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很多學生還情不自禁地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玩得不亦樂乎。半小時后,我們回到了教室。在交流所得所感時,學生情緒高漲說話踴躍,寫的時候更是十分自然流暢。大家都收獲了一份意外的驚喜。
2.走進生活,用心感受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泉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作文教學必須把學生從課堂上,從課本里解脫出來,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常常有的學生局限于在家的一日三餐,在校的讀書作業(yè),兩點成一線,思維狹窄,不能突破常規(guī)。事實上,每天只要留心一下,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值得習作的素材。我們班的學生大多都是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農(nóng)民。有一次,我讓他們回去寫一次作文。他們就嘟著個嘴說:“怎么寫???”我就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家里有農(nóng)田吧,你們有沒有到農(nóng)田里幫爸爸媽媽勞動過?你們知不知道他們有多么的不容易?”全班同學都點了點頭。經(jīng)過我的一番話,多數(shù)學生寫了《不容易的爸爸媽媽》。學生們因為有了親身經(jīng)歷,有所思所想,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寫下的文章非常感人。
三、再現(xiàn)生活,讓學生筆動
1.喚起記憶,觸景生情
為喚醒學生內心的沉淀記憶,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設法找到打開“記憶之門”的誘因或刺激物,讓這些不在眼前的事物在大腦中再現(xiàn)。首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入一定的“境”,或以觸發(fā)他們內蘊的“情”,在再現(xiàn)或追思一定的“境”。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布置學生寫一篇你和媽媽之間的事的作文。這時,我先在班級中播放了一則“我為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片,再加以語言渲染,激發(fā)學生愛媽媽的內心情感?;丶抑?,請學生也像公益片中的小男孩一樣,為自己的媽媽試著做一件事情。學生因為有感而發(fā),寫起來也有血有肉。再如讓學生寫《我的爸爸》,他們肯定一時難以下手,若將這題目分解,定位《爸爸的文件包》《爸爸的脾氣》《爸爸,請你別吸煙》等,這些詞語具體、細微,有人情味,有生活氣息,最易觸動記憶的神經(jīng),從而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最后,為了開拓思路,發(fā)掘新意,教師還應該精心誘導,適時點撥,讓學生思維馳騁,聯(lián)想翩翩。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大千世界在他們眼中將變得斑斕多彩。
2.實踐生活,有話可寫
學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參與社會實踐,那我們教師不妨把一些社會實踐搬到課堂中來。如有一年慶元旦活動,我就組織學生舉行了燒湯圓活動。首先班級學生討論要帶哪些工具,分別由誰帶來。在活動舉行的當天,大家再小組分工做湯圓,誰來搬面,誰來加水,誰負責和面,都井井有條。在燒湯圓和吃湯圓時,大家的表現(xiàn)如何,又是怎么吃的都一目了然。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情趣濃厚。在教師有目的,有組織的指導下,學生仔細觀察后自然就能寫出精彩的佳作來。
把生活實際搬到課堂中來,其實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秋天來了,菊花怒放。教師可以搬一盆菊花到講臺上來,讓學生走上來聞一聞它的香氣,看一看它的外形,摸一摸它的花瓣。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幾顆黃豆來放在裝有水的玻璃中,每天利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觀察它們的發(fā)芽情況,再指導學生寫下觀察日記。學生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感情就能更好地流露。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蔽覀冊谄綍r的教學中,就應該要求學生隨感隨寫,采取各種方法及時捕捉每瞬間的感受和思想,讓作文成為體驗生活樂趣、交流情感的途徑,使寫作成為孩子生活大河中一條充滿情趣、洗滌心靈、凈化思想的清澈支流,真正做到讓寫作像聊天一樣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