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董玲
摘要:在應用語言學視角下,委婉語這一語言現(xiàn)象的應用具有特殊性,在中日兩國語言文化生活中,委婉語的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在應用語言學視角下,對中日委婉語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比較研究,希望對業(yè)內(nèi)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guān)鍵詞:應用語言學;中日委婉語;禁忌語
在一定程度上,語言會對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意識方式形成制約,中日兩國在各個領域中存在互相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在歷史上,日本民族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大量借鑒。從應用語言學視角研究中日委婉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表達方式,對于兩國文化的進一步深度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一、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中日委婉語相同點
(一)禁忌語的表達
在應用語言學角度,中日委婉語最早期的應用形式為禁忌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委婉語的應用形式也出現(xiàn)了變化。在中日民族語言中,均包含多種委婉、含蓄的表達語言方式,其委婉語的應用存在相同之處。以“死”字為例,在我國語言中,身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說法,如幼兒死亡要說“夭折”,帝王死亡要說“駕崩”,軍人死亡要說“犧牲”等。而在日語中,也存在如逝世された、亡くなった、お隠れになる以及先立つ等“死”的委婉語。
(二)身份的表達
在中日委婉語中,均包含對不愿從事的職業(yè)進行表達的語言。如“做飯的”被稱為“廚師”,“掃地的”被稱為“環(huán)衛(wèi)工人”,而對于一些身體有缺陷的人來說,也需要使用委婉語表達其身份,如“瘸子”會被稱為“腿腳有些不便”等,此類委婉語的表達多是因為通俗用語具有不禮貌的含義,在日語中,也包含有關(guān)身份表達的委婉語,如“お手伝いさん”被稱為“女中”、“ゴミ屋”被稱為“清掃員”、“小遣い”被稱為“用務員”等,在應用語言學角度,中日兩國關(guān)于身份表達所使用的委婉語之所以基本相同,其主要原因是兩國在語言習慣、社會習俗上存在相同之處,如果對殘障人士直呼為“瘸子”、“傻子”,就會被中日兩國社會認為是一種侮辱行為,這是因為身體的障礙、職業(yè)受到的冷漠態(tài)度并不是別人的意愿與愛好,直接稱呼其身份就會讓對方人格受到侮辱,會有身份差別產(chǎn)生[1]。
二、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中日委婉語不同點
(一)語言表達積極性
在語言表達積極性上,我國人民在對他人所做的事情進行敘述時,多會采用一些主動性、積極性相對較高的及物動詞,日本人在對他人所做的事情進行敘述時,多會應用不及物動詞,在敘述他人發(fā)生事情時,強調(diào)此事情形成的客觀性。如在日本,有客人來到家里時,在請客人洗澡時,就會使用“お風呂が沸きました。どうぞ、お入りください?!边@樣的表達方式,此委婉語的使用可以讓客人聽起來好像洗澡水并非刻意加熱,而是自然形成,避免給客人帶來不適之感;主人在沏好茶之后,會招呼客人,即“お茶が入りました。どうぞ?!睉么苏Z言表達形式時,“いれる”這一動詞的使用會讓客人聽起來有種并非對茶進行刻意沏泡的含義,此委婉語的使用可以更委婉地表達出“請喝茶”的含義。
(二)語言表達直接性
因為中日兩國具有不同的人文環(huán)境,這也使得兩國國民性格存在較大差異,就總體來看,我國國民的性格多為大度、慷慨、霍達,喜歡對事情進行評論和概括,而日本人更喜歡對事物各個方面進行仔細研究,很少會對事物進行評論,這也導致了我國國民的語言表達較為直接,而日本人的語言表達要更為復雜。以“你去電影院嗎”這句話為例,在我國國民的語言表達中,此句為直接詢問,而日本人卻習慣使用另一種詢問方法,即“你不去電影院嗎”,這是一種迂回的表達方法,相比之下,我國國民之所以習慣于此種語法表達方式,主要是想讓對方對自身意圖做到快速理解,而日本人則對此進行了復雜而全面的思考,避免了自身將“想去”這一想法施加于對方[2]。
除此之外,日本人之所以采用此種委婉說法,是因為我國國民采用的方法在日本民族的交流中具有失禮色彩,可能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因此,日本人在語言應用中要更為謹慎,多采用一種可以將意圖進行委婉表達的方法,如多數(shù)日本國民就會習慣使用“であろう”、“でしょう”、“だろう”的推量式來替代如“である”的肯定式,同時,日本人普遍會對“~と思う”、“~と考える”等語句進行習慣使用,利用此類委婉語,可以利用委婉語氣來替換過去的肯定語氣,同時,在對朋友進行邀請時,日本人會經(jīng)常使用“コ―ヒ―でも飲まないか”這一委婉語,此委婉語的使用可以讓語氣柔和性得到提升。
三、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應用語言學視角下,中日兩國民族在禁忌語的表達、身份的表達上存在相同點,而中日兩國民族在語言表達積極性、語言表達直接性上存在不同之處,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加劇,“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勢必得到增強,研究中日委婉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確委婉語的使用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丹.試析漢日委婉語隱喻的歷時性和共時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1):145-147.
[2]賈建梅.淺談漢日委婉語的語用功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8):173.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