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勇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目前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課堂,學習知識的速度也在變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只是重視學生的成績,而是能夠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切實走到學生中去,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將學生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模式轉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全面、全方位發(fā)展成為當今德育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
初中的德育工作與時代發(fā)展有關,體現(xiàn)的是時代感和實效性,因此,必須保證德育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這是初中班主任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目前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德育工作的作用日益凸顯,必須積極規(guī)范引導初中學生的思想,并賦予其時代意義,發(fā)揮其在學生身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初中德育工作的主體是學生,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而學校是育人的基地,是開展德育的重要場所,在提升學生人格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過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必須注重德育的滲透,幫助學生確立遠大的目標,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指明正確的方向,這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目的。
1.德育教學的方式單一
在初中教學中仍然存在說教的教育方式,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為學生灌輸做人做事的道理,德育的方式、手段單一,沒有真正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對初中生的身體素質與興趣愛好不夠重視,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這樣死板的德育方式和不合理的評價模式,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可能還會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對此班主任應該做好德育工作,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溝通交流,適當?shù)亟M織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在活動中觀察學生素質與愛好,并進行道德教育,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懷。同時也要多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并在活動中認識到真善美和假丑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2.德育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不符
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的德育工作與時代發(fā)展相比,處于落后狀態(tài),教育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踐生活不同,較重視理論,學生不能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基礎差。其實教材內(nèi)容也在一直更新,不過還是大同小異,對學生的思想與素質不夠重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相對表面化與形式化,所以初中生還處于理論過剩、實踐太少的狀態(tài)[1]。目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個核心就是德育工作,但德育與時代發(fā)展不適應。很多德育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脫節(jié),學生難以在實踐中運用。作為初中生接受德育的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程雖然一直在改革,但總體內(nèi)容變化不大,而且班主任和教師的課堂教育大多是進行說教,容易增加學生的反感情緒,效果比較差。
3.學生問題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當然學生也是非常關鍵的。叛逆期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階段,但是初中好像是學生叛逆的高發(fā)階段,因為好多叛逆的學生都是在初中開始表現(xiàn)出來的,這個時期的學生比較自以為是,對家長和教師所說的事,他會反對,會不聽指揮,情緒浮動比較大,會有很嚴重的逆反心理,如果此時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叛逆心理加重,輕者孤僻、獨來獨往,重者甚至還會犯罪。
1.完善德育內(nèi)容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完善德育教學內(nèi)容,在理論基礎上,多讓學生動手實踐,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德育活動,如果教師只是講不應該亂丟垃圾、不能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學生可能聽了記住了但是做起來就忘了,但如果教師組織學生到清潔服務區(qū),讓學生親自打掃衛(wèi)生,學生就能體會到為什么不能做不文明舉動,這種實踐活動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初中班主任要將新課改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起來,不斷完善更新德育的觀念和內(nèi)容,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社會實際的機會,如果有條件,可以舉辦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比如,班主任可以帶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為學生講述革命烈士艱苦奮斗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堅強勇敢的性格。
2.完善德育方式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想象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開展德育工作需要改變原有方式與方法,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制訂科學合理的方案,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性格與心理,尤其對于叛逆階段的學生,班主任要有耐心,要用正確的“三觀”去引導學生,使用多樣化激勵模式,確保德育工作更加科學化、人性化[2]。
3.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德育工作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初中時期學生已經(jīng)開始接觸計算機網(wǎng)絡,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段,利用多媒體制作或下載適合德育工作的動畫、影視、聲音等,還可以在網(wǎng)絡互動平臺上與學生相互交流,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從而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4.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開展的領導者,因此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素質、準確的方向、堅定的目標,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要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要了解德育工作所需的教育和心理理論等,要做到以身作則。開展德育工作不是走過場,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付出行動,加強說服力與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而且班主任的綜合素質也要跟上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對德育基本理論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把握相關的教育理論、心理理論和社會學知識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受到班主任很大的影響,所以班主任必須用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提高德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對教材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展開闡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材事例來加深其感受,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德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德育工作做得不夠全面、不夠科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自身素質與性格愛好,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訂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1]曾令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7):319.
[2]姜 莉.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問題與應對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旬刊),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