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巖,支修益,胡 牧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北京 100053)
近年來,肺癌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北京市腫瘤研究所2015年6月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肺癌發(fā)病率在男性中居于首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總發(fā)病率居各種腫瘤之首,由肺癌導致的相關死亡率也是第一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已成為肺癌治療的標準術式[1]。手術治療主要是在徹底切除病變組織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并達到根治目的。預見性護理(超前護理)是現代護理發(fā)展新理念,即結合疾病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2]。本文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肺葉切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行肺葉切除術的患者90例,Ⅰ期9例,Ⅱ期46例,Ⅲ期35例;鱗癌56例,腺癌34例。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方式為全麻下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肺功能指標最大通氣量百分比>55%;神志清楚并自愿參加本研究。將9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6~77歲,平均(60.2±1.5)歲;對照組男 29 例,女 16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61.3±2.1)歲。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常規(guī)宣教,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術后按醫(yī)囑進行各項護理操作,觀察病情變化。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指導,評估患者狀態(tài)、了解患者需求,宣教呼吸功能鍛煉與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霧化吸入的目的及方法。介紹術前檢查注意事項、術后飲食、肢體功能鍛煉方法等,了解患者掌握情況。可采用宣傳冊、講解、錄音、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宣教,便于患者學習。(2)呼吸道干預:于患者入院當日進行氣道準備,霧化吸入,教會有效咳痰的方法,每日兩次腹式呼吸、縮唇呼吸鍛煉,10分鐘/次,通過這些訓練強化患者呼吸功能,避免肺泡萎縮[3]。術后全麻清醒,即可霧化吸入并通過扣背、壓迫氣管、刺激咳嗽等方法,協助患者咳嗽、咳痰,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3)疼痛干預:為減輕術后因管道刺激,手術損傷肋間神經或其分支,深呼吸、咳嗽及變換體位等引起的疼痛,可應用多模式鎮(zhèn)痛,超前鎮(zhèn)痛在刺激作用于機體前進行鎮(zhèn)痛干預[4];半臥位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牽拉;讓患者咳嗽時按住傷口或雙手抱胸,減輕震動;術中實施肋間神經冷凍術以減輕術后疼痛。(4)活動干預:術前運動,如步行、上下樓梯、擴胸、下蹲呼吸等,10~30分鐘/次,2次/日;術后將一根布條在床尾打結,患者借助布條坐起,做抬臂、抬肩、舉手過頭等動作,10遍/次,3次/日,鼓勵術后第一日下床活動,根據恢復情況,制訂活動計劃。(5)飲食干預:術前進高熱量、高蛋白、容易消化的食物。全麻清醒后6小時即可進食,注意保持大便通暢。確保糖尿病患者血糖在控制范圍內,必要時給予胰島素治療。(6)心理干預:于患者入院當天進行入院介紹,使其熟悉病房環(huán)境,減少陌生感。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需求。護士主動介紹術后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手術目的和術后鍛煉方法,增強患者信心,減輕緊張情緒及心理壓力。(7)預防并發(fā)癥:肺癌術后由于肺葉被切除,故容易出現低氧血癥、肺不張等并發(fā)癥,應加強呼吸道管理,適時低流量吸氧,控制輸液速度,適當應用抗生素防止肺內感染、心律失常。
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生活質量評分、術后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分析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肺葉切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術后一個月內肺部感染、肺不張、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2)采取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4部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5]。(3)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如引流管拔管時間、住院時間。(4)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分,>9分為非常滿意,8~9分為滿意,6~7分為一般滿意,<6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6%,明顯高于觀察組的4.4%(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各項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各項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各項得分比較(±s,分)
組別 心理功能30.4±3.5 38.2±3.3 2.74<0.05對照組觀察組χ2值P 45 45 n 軀體功能22.1±3.1 39.4±3.6 3.78<0.05社會功能33.5±3.1 37.8±3.8 2.37<0.05物質生活狀態(tài)22.0±3.1 29.5±3.1 2.68<0.05
觀察組胸膜腔閉式引流管拔管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見表3。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n對照組觀察組χ2值P 45 45引流管拔管時間(h)64.7±8.5 54.2±6.5 3.63<0.05住院時間(d)15.9±3.8 11.1±1.5 2.39<0.05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肺癌是臨床發(fā)病率、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法,然而手術會對患者肺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會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因對手術的焦慮產生的心理負擔。
隨著臨床技術的提高及醫(yī)學生物模式的改變,人們不僅關注手術治療效果,而且重視術后生活質量,因此更加安全、高效的護理模式,是保證術后康復的關鍵。預見性護理干預是指護士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判斷,提前預見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而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通過分析判斷現存問題給予護理干預回避風險,獲得效益最終的受益者是患者[6]。
本研究重點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主要有:預見性護理干預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合理膳食;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給予有針對性的疏導和宣教,增強其治療信心;呼吸道管理,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強化肺功能,提高手術耐受性;超前鎮(zhèn)痛,充分重視疼痛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每日進行疼痛評估,依藥物半衰期按時給藥,在血藥濃度高峰時為患者做治療護理,增加舒適感;術前積極鍛煉,術后早期活動促進患者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癌癥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極為重要,本研究針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變化規(guī)律,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以及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對患者身心狀況、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從而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常建華,游慶軍,翁鳶.小切口電視胸腔鏡輔助與傳統(tǒng)開胸肺癌根治術的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3,12(5):412-414.
[2]周秀芳,劉東英,孫愛英.預見性護理在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4):87-89.
[3]孔輕輕,沙永生,趙岳.肺康復訓練對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0):880-882.
[4]蔣金娣,桂波,王美青,等.術畢單次注射帕瑞昔布鈉對布托啡諾早期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臨床麻醉雜志,2012,28(4):324-325.
[5]鄧海梅,彭麗麗,林育超,等.電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34(20):162-163.
[6]譚小輝,黃美玲,羅珊,等.預見性護理對老年肺癌患者安全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