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蘭
摘 要 在初中階段,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師應該提高分組學習水平,通過有效的分組模式,提高了學生積極性,也進一步保證了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關鍵詞 初中數學;分組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23,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8-0101-01
通過對初中數學分組學習模式的分析,進一步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分析能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從而保證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一、分組學習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積極意義
具有自主性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對初中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接受知識來講至關重要。作為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學生,對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的反抗、對枯燥乏味課堂的消極對抗,是這一發(fā)育階段獨立自主意識高漲的特殊表征。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采用分組學習的教學形式,以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氣氛,收獲良好的課堂效果。
相比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教師,初中學生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障礙相對更少,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交流、深入的討論,從而對思維火花的碰撞產生、新穎解決問題途徑的創(chuàng)立有所幫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注意到這一時期學生對相互探討的需求,利用分組學習這種更加靈動活躍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將獨立思考與團結協(xié)作兼容并蓄,將自主探索與交流互動相互結合,一方面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意識,另一方面加強素質教育,利用課堂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初中數學分組學習教學模式分析
(一)科學分組。為了讓學生之間能夠有效、廣泛地開展交流互動,從而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師應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以提升課堂質量和效率、強化知識基礎的奠基。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各個方面,而不能將目光局限于學習成績,否則,不科學的分組方式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非但不能反映學生真正的數學能力,還會降低成績較差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將成績作為非唯一性的參考,將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探索能力統(tǒng)籌兼顧,同時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布,讓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成績稍差的學生,相互促進、共同學習,從而保證分組的合理性與全面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考慮學生之間的關系,避免將關系較好的同學集中在一個小組之內,否則將會導致該小組不按照要求討論課堂教學內容,從而降低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對知識接受程度的差異。
(二)分組學習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不應僅僅是讓學生識記公式、做對題目,而應將更長遠的目光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方面。因此,明確教學目標對分組學習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合作小組明確具體的討論目標,讓分組學習模式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這就要求初中教師結合教學的目標要求,制定具有實際行的深度的學習任務,并以此引導學習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而得出某一類問題普遍的解決規(guī)律,使組員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對“勾股定理”內容的講授中,單純講解課本上的勾股定理一般公式,往往會使課堂顯得沉悶乏味,不利于學生探究性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小組探究的積極作用,讓課堂暫時脫離書本,使學生利用身邊工具親自繪圖進行探究,最終找尋出勾股定理的一般規(guī)律,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間接證明勾股定理,同時能夠極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從實際出發(fā),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再為合作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點評,回歸課本,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一般規(guī)律的認識和印象。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分組學習的良好效果,取決于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由于學生性格各不相同,往往會使某些成員較為內向的合作小組討論熱情不高,分組學習的效果也因此難以體現(xiàn)。為避免這一問題,教師應找尋辦法,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之中。這就對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為使分組學習方式真正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教師應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將教材靈活運用,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合作意識。以課堂氛圍營造討論氛圍、以課堂基調奠定討論效果,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真正發(fā)自內心愿意加入到合作討論中來,突破自我、達到既定學習目標。
例如,在對“垂線與平行線之間的關系”這一課題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作圖后,如下向學生提問:“大家請看,在這個規(guī)則的四邊形中,哪些線是平行的?哪些又是互相垂直的?”學生通過觀察,可以暫時性得到不夠全面的答案。但此時答案的正確性并不是最重要的,而重點在于營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動力,從而奠定活躍、積極的課堂基調,以收獲本堂良好的課堂效果。
(四)建立學習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為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初中學生對成功與贊美十分敏感。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建立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以獎勵和贊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通過對初中數學分組學習模式的分析,明確了具體的教學途徑,相關教師應該不斷提高教學認識,從而積極研究有效的分組模式,為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提高盡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隋芳艷.淺談初中數學分組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25、145.
[2]湯萍.基于自主互動?分組合作的初中數學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8(2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