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寧 賴小燕 謝燕紅
【摘要】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是當前中國英語教育改革的動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通過教材滲透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顯得尤其重要。鑒于目前對高中英語課程文化教學過程注重教材滲透文化自信的研究不多。本文以北師大高中英語必修版教材文化素材分析為例,探討如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材滲透;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林宜寧,賴小燕,謝燕紅,馮小鳳(指導老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院。
一、引言
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征求意見
稿)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xiàn)為四大素養(yǎng),由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yǎng)和行為取向。雖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顯得抽象和寬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過學習者對獲取的信息加以思考,為不同的文化信念尋找合理性解釋,從而增補、豐富自己的知識信念系統(tǒng)。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Maslow(1943)在其需要層次理論中最早對自信進行了描述,認為自信是自尊需要獲得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自信的人格層面和文化層面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然而,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該語言的語言結構、語言交際模式、篇章修辭原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為該語言上層文化觀念的影響甚至制約。
因此,教師注重教材滲透的文化自信,是基于英語學科素養(yǎng)背景下,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自信地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p>
二、教材的文化自信滲透
根據(jù)美國語言學家卡克魯(Kachru,1985)的同心圓學說(concentric circle),全球的英語分為內圈(inner circle)、外圈(outer circle)和擴展圈(expanding circle)。就教材呈現(xiàn)的文化分為目標語文化、世界文化和民族性文化進行分析(見表1)。
表1可見,該套教材目標語文化所占比例57.4%,31.6%,世界文化11%,民族性文化31.6%。教材充分重視目標語文化,對于不同類型的文化比例的配置不均衡。
我國胡文仲教授根據(jù)美國著名學者Kluckhohn和Kelly(1945)提及的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概況中國文化分為信念、價值觀念、看法、世界觀等,又包括文物古跡、烹調、經典文學作品、節(jié)日慶祝形式等(胡文仲,1999)。因此,就教材呈現(xiàn)的民族性文化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進行分析。(見表2)
由表2可見,教材涉及的民族性文化既包括節(jié)日、名人、部分傳統(tǒng)藝術、景點名勝等顯性文化,也包括對環(huán)境的取向、對生活方式選擇等世界觀、人生觀等隱性文化。教材滲透的民族性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自信教學資源。
三、思考與建議
高中學英語課程對象是正處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展重要階段的特色鮮明的學生群體,是建立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階段。然而,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難以落實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以至于缺乏挖掘教材滲透文化自信的意識,導致在英語語境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無法自信流利地運用英語來表達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闡述現(xiàn)代的中國。
1.英語教材語篇的選擇體現(xiàn)文化自信?,F(xiàn)行教材明顯的特點就是“文化滲透”,文化內容相當部分是西方文化,折射出來更多是西方的生活與價值觀。鑒于此,建議教材編輯者應適當?shù)剡x擇承載文化自信的語篇,如: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在現(xiàn)代的應用;中國多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聯(lián)合國等。體現(xiàn)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于世界所做的貢獻及當今社會文化的影響,由此加深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也能激發(fā)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2.教師組織文化教學課堂滲透文化自信。
(1)挖掘教材滲透文化自信的教學資源。首先,教師根據(jù)教材本身呈現(xiàn)豐富的文化素材,除了提高學生深層地理解教材呈現(xiàn)的文化知識,還要注重挖掘教材文化自信教學資源,例如:教師進行Unit2 Lesson1 Modern Heroes的文化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楊利偉的事跡,滲透作為中國人對中國首次成功載人航天飛行、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的自豪感。其次,教師善用課外優(yōu)質的英語資源滲透文化自信,從權威性的中外英語平臺,如 “VOA”、“新東風英語”、“微課”等,選擇體現(xiàn)國家民族地區(qū)文化自信的新聞及社會熱點問題,啟發(fā)學生參與對中外文化的思考和解決現(xiàn)代問題探索的教學內容。
(2)結合本土文化滲透文化自信的教學資源。以教材Unit5 Rhythm有關歐美流行音樂、中國京劇、民間音樂以及各類舞蹈文化為例,教師課前除了深度分析語篇承載的中外文化知識外,還要有意識地挖掘本土文化滲透的文化自信。通過語篇中的京劇補增本土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戲劇,如:廣東的粵劇、江蘇蘇州的昆曲、西藏地區(qū)的藏戲等,使學生感受本土文化在世界舞臺的獨特魅力。
3.英語綜合文化活動課程滲透文化自信。結合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組織英語綜合文化活動。以Unit3 Celebration中秋節(jié)日文化與Unit6 Design剪紙文化結合為例,鼓勵學生手工自制紙燈籠,并在紙燈籠上用英語寫出自己的愿望,然后用英語說出自己對中秋節(jié)的感想等。由此,通過學生參與動手自制紙燈籠和運用英語表達節(jié)日文化,來互相滲透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并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運用英語講好中國節(jié)日、傳播好中國節(jié)日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2017.8.22.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際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3]車麗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機制與功能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8(2):86-89.
[4]畢重增,黃希庭.自信心理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1):1-5.
[5]束定芳.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外 語基礎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J].外語界,1996,(1):11-17.
[6]唐娟,逄英晗,楊園園.“一帶一路”視野下中學生英語語篇選擇的民族文化性探究[J].師道·教研,2017,(10):31-32.
[7]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