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作文,學生多懷著畏難的心理,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們,因為閱讀量少,視野較窄,對寫作缺乏信心,興趣不高。只有學生對周圍事物、現(xiàn)實的生活有關注與熱愛,才能提起習作的興趣,才會“樂于表達”。要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應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注重方法指導,培養(yǎng)興趣,增強自信心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睂τ谧魑慕虒W而言,沒有比培養(yǎng)寫作興趣更重要的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注重指導,形成套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訓練寫作時要學生做到“鳳頭”“豬肚”“豹尾”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只要學生明白,作文并不難,只要做到我手寫我心。另外,還應多指導學生如何審題、選材、開頭、結尾等,凡是學生感到困難的都要指導到位,并形成自己的寫作套路。如寫人的文章可從人的外在到內在,通過具體的實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寫景的可用多角度觀察順序,就像蘇軾的那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敝灰獙W生學會選擇寫作的切入口,形成套路以后,再慢慢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作文就不難寫好。
2.激活思路,激發(fā)興趣
很多時候,學生寫作思路狹窄,對寫作猶如無米之炊。這時教師的引導,思路的激活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時,可以選學生熟悉的“雷雨”為題材,引導學生借助思維發(fā)散圖,把自己在雨中看到的事物,聽到的聲音,想到的人和物等都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大家發(fā)言就積極,課堂的氛圍會很活躍,一個引導學生寫作的思維發(fā)散圖就會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它像夜空中綻放的禮花,由中心詞“雷雨”逐級散發(fā)開來,開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樹”“人”“雨”“閃電”“風聲”等許多小禮花詞,整個版面是“禮花圖”也是 “思維爆炸圖”。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了,心中有話來說,有物來寫,習作就顯得輕松多了。
3.重視修改,體驗成功
當學生寫好了習作的初稿,教師應該指導他們修改自己的習作,細細打磨出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平常的習作中,教師可根據(jù)習作的要求,把它們細化成評星的標準,每達到一個標準給學生的習作評一顆星,激勵學生去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例如,在修改《雷雨》這篇習作時,可給出如下評星標準:能抓住雨中的景物特點來描寫,至少有三處以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各評一顆星;能用上三個以上比喻句、擬人句,各評一顆星;有其他優(yōu)點的評一顆星。
學生得到了評星標準以后,哪點做不到的想辦法把它補全,使草稿盡量完美才謄抄進作文本,再由學習小組長在作文本上批出得星的理由并畫上星星,最后是老師的評改。
經過這樣的修改,學生的習作基本上得5、6顆星以上,大大提高了他們習作的興趣,增強了習作的信心,習作能力也普遍得到提高。
二、準確把握標準,循序漸進,達到預期目標
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是貫穿在各年級教學中的。在小學語文各學段的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作文要求。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就要準確地把握各學段的作文標準。一二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用通順的詞句,有條理地把自己想說的話清楚地表達。到了中年級,作文的教學是段的訓練,過渡不要太急,應重點指導學生連句成段。到高段才是篇的訓練:教學的重點應是審題立意,布局謀篇上。讓學生能圍繞中心選材,分層把內容寫具體。
在整個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各學段的教學標準,不拔高,也不降低。循序漸進,恰如其分地給予指導,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豐富生活,指導學生獲取作文材料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材料來自于生活。作文素材的獲取主要有以下渠道。
1.通過社會實踐獲取
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學生積極參加自己力所能及的會實踐活動。如家務勞動、班隊活動、值日、參觀活動等,通過親身的感受體驗生活,以后將這些材料寫入作文才會有真情實感 。
2.通過閱讀獲取
學生作文材料有來自直接的生活,也有來自間接渠道的生活。教師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對好的句段要讓學生仔細品味,朗誦,記憶,領悟文章好的寫作方法。閱讀指導得好,學生就會把好的句段潛移默化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另外,在課外,要指導、鼓勵學生閱讀《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從中積累詞句,吸取營養(yǎng)。讀書的時候,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對材料進行提煉、取舍。這樣的材料才能成為作文材料,用時才會得心應手。要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要用筆記,還要用心記。
3.觀察積累
這里的觀察,不是指一般的對事物即興觀察,而是從積累的角度進行較長時間的定向觀察、反復觀察。要讓學生做到:一是學會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以前未發(fā)現(xiàn)的事物特點;二是要學會細心觀察,多次觀察。三是學會記錄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合理想象,通過整理分析轉化為作文材料
四、結合實際,多樣形式,多種練習
作文訓練時形式應多樣化,形式太過單一會讓學生覺得乏味。除每單元的習作練習外,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及時地進行一些作文練習。如教學完《莫高窟》一文后,組織學生進行一項有趣的文體活動,及時讓學生仿照文中點面結合的寫法,將活動寫具體、寫生動。由于學生剛剛經歷過,寫起來比較容易,訓練效果也要好得多。另外還可以日記、周記、讀書筆記等形式進行訓練。形式可以多樣,但一定要注意質量,有內容可寫才練,練一個內容就要把它練好,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在作文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作文有深厚的興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寫作。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才有內容可寫。具備這兩點,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多練習,作文的質量就會提高。作文教學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