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強
今天,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不僅僅只是使祖國強大,它已經(jīng)細化到個人素質(zhì)的提升,如學生潛能的發(fā)掘,個性的發(fā)展,學生的自由、快樂地學習、成長等,或許可以用這么一句話概括:教育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著眼于學生健康成長和終生幸福。因此,以往師長的“威嚴”式教育已是有悖于人倫,如果還以這種老眼光舊思想來進行我們的教學,只會扼殺了學生天性,冷漠了教育。
從教的21年時間,我自身經(jīng)歷的或是身邊同行身上的,遇到過不少這種因教師“威嚴”而帶來教學反效果的事。
我校的A老師,教學責任心超強,工作態(tài)度一絲不茍,但教學思維有點僵化,這常常使她的教學工作陷入困境。初二某一班的一位女生,性子倔強而極端,學習不認真且只愛語文而不愿學其他科,A老師平日就不太喜歡該女生的學習方式和做人態(tài)度。一次檢查學生作業(yè),發(fā)現(xiàn)該女生沒上交,就很生氣的叫她站起來做解釋??膳酒饋砗鬅o論怎么追問,她就是一聲不吭。A老師雖感到“師威”受損,顏面有失,但還是強壓怒火,讓她課后去一趟辦公室。不過,在辦公室的情況與班上并無區(qū)別,任由A老師如何的嚴詞厲句,該女生就是不理睬。見學生如此無禮,老師最后火了,開始數(shù)落該生以往的各種不是。未料女生忽然失控,瘋了一般地大聲重復地哭著嚷著:“我就是不做作業(yè),關你啥事?!闭粋€辦公室的教師霎時都被驚呆了,A老師也是木立當場,場面難以收拾。剛好我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事情不妙,就把學生溫和的勸出來,在僻靜處平靜了她的心情后,經(jīng)細心引導,才知原委:女生昨晚被家長打罵,無法完成作業(yè)。今天心受委屈心情不佳,恰時老師語言過厲心生抵觸;在辦公室面對眾多老師又再次被數(shù)落責罵,導致情緒失控。
雖然最后是學生在我及班主任的斡旋之下,向A老師道了歉而結(jié)束,但在后繼跟進的追蹤調(diào)查中得知,該女生對本來就不感興趣的A老師所教科目也是鐵了心地放棄了。這就是我們過分維護教師“威嚴”而忽視學生個體情況而帶來的負面效果。
當然,師不可無“威”,否則這也是教學上的一個大缺陷。只是我覺得這種“威”更應該靠近“威信”,而不是“威嚴”。威信是“威”與“信”的結(jié)合,他不同于“威嚴”,有威信的教師能使學生樂于親近,而威嚴則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并敬而遠之。這絕對會隔膜了師生關系,對教學產(chǎn)生不良后果。
B老師有著比前面那位老師更執(zhí)著的性格,只要認為她的做法沒錯,就事事與學生扛到底,認為師尊不可冒犯。當然,結(jié)果是她的課堂更加難上,教學成績通常滯后。下面這件事是發(fā)生在她身上眾多事件中的一件:上課鈴聲響后,6位男同學(成績都不理想)遲到了2、3分鐘,為了警示班上學生,B老師讓他們一整排在班級后面一直靠墻而站。臨近下課時,一位本來就“桀驁不馴”的學生趁老師回頭板書時從后門溜走了,跑到低一年級課室溜達,被學校巡堂領導逮住了。詢問的結(jié)果是,6位同學中的3位課前被某位教師叫去幫忙抬教科書,另3位就有意無意地等他們搬完再一起回課室,因此遲到了。溜出來的同學因為教師不了解遲到原因就罰他站,并以此作為警示其他學生“標本”,一時惱怒就逃離課室。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學生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問題學生,犯錯的機會更大。讓學生知道,雖然他犯了錯誤,但老師并沒有抓住不放,而是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還維護住了他的面子。所以教育學生,不能靠壓制,而要靠多鼓勵;不能一味打擊,而要多多扶持;不能一個勁地去阻撓,而是要努力去推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諷刺;要和風細雨地去教育感化,不能雷霆閃電地去打擊懲罰;要多多換位思考,不能苛求學生去接受;要講究教育藝術(shù),不能草率了事。反過來,我們?nèi)绻晃毒S護教師的“威嚴”并深陷于此的話,教育的冬天就會來臨。
2014~2015學年,我任八(11)班的語文教學。開學初來了一個插班生,叫古炳江,在這之前他因孤僻倔強的性格已輾轉(zhuǎn)了多所學校,并且在轉(zhuǎn)走前的每一所學校里,所有教過他的班主任對他是避之唯恐不及,同學不愿與他深交。在學習上他也是一塌糊涂,屬典型的后進生。陳慧玲老師是八(11)班班主任,由于是女教師,班主任經(jīng)驗不足,引導學生方法尚不夠,對此束手無策。我了解情況后,決定跟陳慧玲老師一道,從其家況入手,得知其父因職業(yè)關系,性情暴躁,常打罵家人,這導致了他倔強而孤僻的特性。為此我協(xié)助陳老師常與古炳江之家人溝通,并放下姿態(tài),以朋友身份與古炳江同學平等對話,深入他的世界。我們的真心真情漸漸為他接受,到了后來古炳江同學居然叫起我“強哥”來了,我們也就無話不談了。而后,我協(xié)同班主任從心理上對古炳江同學加以引導,不懈的努力終于讓古炳江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變成陽光、開朗、喜學的學生,成績也節(jié)節(jié)上升,在2016年的中招考試中考上了縣重點高中(縣中)。
說到這里,我們對教師的意義有必要重新認識,對教師的角色要重新定義。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把教師定位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按照這樣的定位,教師是先知者,是真理擁有者,是萬能之人。特別是師嚴乃道尊的傳統(tǒng)把教師祭上了神壇,師生之間失去了人和人的基本的平等關系和對話機制,學生的思想自由和想象空間受到了無形的抑制。這時的“威嚴”真的就會寒了學生的心,冷漠了我們的教育。
愛的力量無比強大,愛能燃起熱情,點燃希望,沖破冷漠。師愛不僅是教師道德情感的核心,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師愛能給學生無比的溫暖,讓他們找到自信,能勇敢的面對困難,自己解決困難。學生在這種師愛的呵護下,也會用同樣的關愛對待別人,使周圍的人感受到他的關愛。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麗的花朵,讓我們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讓我們盡可能地去發(fā)現(xiàn)、挖掘教育教學中彌漫著的那種愛,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到那時,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定會是春花爛漫,溫暖如春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