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娣
近年來,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能夠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趣味化、形象化、情境化、愉悅化的特點,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而其中精心的教學設計是一節(jié)語文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需要教師根據(jù)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做出合理的安排。下面是本人在課堂實踐中制作和使用微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微課可以有效地導入新課
在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利用微課來改善課堂氛圍,有效地服務于語文教學。比如在上《陋室銘》時,我設計一個微課講述了劉禹錫因貶官而被迫三次搬家最后身居陋室卻安貧樂道的故事來導入新課的講授,既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寫作背景,也有利于學生對劉禹錫的精神的感悟。因此,利用好微課來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提升課堂效果。又如講授《植樹的牧羊人》一課時,我把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植樹的牧羊人》節(jié)選縮減成一個動畫視頻的微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展示給學生欣賞,學生極感興趣,而且迅速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很方便后面學習內容的展開??梢哉f,有效地利用微課導入新課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放飛思維,是有效教學的一個助力。
二、利用微課有利于學生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清楚地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不易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因此授課時須在此方面多下功夫,而微課往往能體現(xiàn)了它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上《土地的誓言》這一課時,學生不太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無法體會作者那強烈的愛憎情感,甚至當我深情地朗讀課文時有的學生會覺得可笑。為此,我從網(wǎng)上搜集來關于“九一八事變”的圖片、文字甚至視頻資料做成微課,當這個微課在課堂上一展示出來,學生自然而然地肅穆起來,在對課文的理解上不在停留在膚淺的表面,而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種對故土的眷戀對敵人的憤慨對光明未來誓死奮斗的堅決的思想感情。然后我順勢展示了一個微課,讓學生品味家鄉(xiāng)紅色兵團的圖片、團歌、視頻等等,自然地誘發(fā)出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與為家鄉(xiāng)美好明天而努力拼搏的慷慨之情??梢哉f,微課能使課本上看似冰冷枯燥的靜態(tài)文字變成靈動的立體可感的動態(tài)的,尤其是離學生有些年代感距離感的文字,微課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能提高其對課文知識與情感本質的把握與理解。教師適時進行聯(lián)系拓展,可以引領學生不僅有知識上的掌握,更有能力上的提升,這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做法。
三、利用微課有利于寫作教學的展開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因為寫作教學一向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且是難點,可是學生真正進行寫作時收效甚微。所以,我收集大量資料,制作了寫作方面的一些微課,使用效果很棒,而且在比賽中還拿到了不少名次。比如學生寫作前在選材方面往往有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為此我精心設計了微課《讓語文課本為寫作引路》,既有方法講解,又有實例示范,引領學生學會從課本中尋找寫作的素材,也可以以課本為契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而在下筆前迅速有效地搜集素材。以“成長”的寫作話題為例,初中語文課本上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傷仲永》、《孫權勸學》等課文給我們以感悟,也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名言的啟示,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由此聯(lián)系生活實際,快速進行寫作狀態(tài),既節(jié)省時間,又有助于提高寫作質量。
又比如,學生找好了素材,可是文字很是匱乏,平淡而無味。為此,我又設計了一個微課《讓常用修辭為寫作添光彩》,引領學生充分利用常見的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等修辭手法在日常的寫作中大量使用以便為文章增添文采。以其中一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欣賞到胡楊的風姿時,可以這樣來使用排比手法:“粗糙的樹皮是它最好的外衣,為它遮風擋雨;泛黃的樹葉是它最好的裝飾,使它成為亮麗的風景線;凌亂的枝條是風兒給它的最好的造型,使它成為荒漠中的明星;彎曲的身體是它經(jīng)歷歲月的痕跡,是記錄它光榮歷史的證據(jù)?!蔽依梦⒄n讓學生感受到排比與比喻合用,既有了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力,又有了增強語勢、突出贊美謳歌的思想感情的效果。這樣的文字一出現(xiàn),很容易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而且例子貼近兵團的生活實際,方便學生在寫作中去學習借鑒。
四、適時利用微課讓學生在更多方面受益
在日常的實際操作中多去制作并使用微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利用微課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拓展。語文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很多知識點之間都是緊密相聯(lián)的。因此,語文課堂上可以利用微課引領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比如講授《故鄉(xiāng)》時,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微課引領學生對初中語文課本上關于魯迅先生的不少課文進行知識的整理,有效地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拓展。同時,恰到好處地利用微課可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我們知道,課堂上的新知并不全是重點,有些難度很大,但并不重要,教師不能不講,講又費時費力,還容易沖淡課堂重點。比如,講授《奇妙的克隆》時,關于克隆的過程的文字,對于初中生來說,有些枯燥難懂,我從網(wǎng)上找來相關圖片及動畫視頻做成微課,輕松解決了這個難題。另外,在復習階段利用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有的放矢進行查漏補缺,減輕教師負擔,既鞏固所學,又能對癥下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實踐也證明,微課教學并不是指在課堂上用微課視頻完全取代真實情境下的現(xiàn)場教學活動,教師要明確它只是現(xiàn)場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已。也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制作微課。作為語文課堂的引導者,教師要注意到一切都要為學生這個教學主體服務,那么在課堂上何時使用微課、如何使用微課、采用什么教學策略、教學活動如何實施,如果教師不精心設計,教學效果則會適得其反。因此,可以說“路漫漫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課改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停反思,爭取做到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