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瑞
【摘要】山西民居磚雕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山西文化內涵,廣泛用于民居磚雕的制作當中,靈石縣王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目前山西民居磚雕的宣傳和展示方式較為單一,民居磚雕技藝的傳承更是面臨很大的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本文以王家大院磚雕為例,分析增強現實技術如何與山西民居磚雕相結合,探討傳播的多種途徑和形式,以及增強現實數字虛擬資源開發(fā)流程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在新的數字網絡化時代,能為山西民居磚雕技藝的傳承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參考。
【關鍵詞】增強現實;山西民居;磚雕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TU87 【文獻標識碼】A
山西民居磚雕技藝具有豐富的山西文化內涵,主要是在明清兩代時隨著晉商的崛起和發(fā)展興盛起來的,廣泛應用于磚瓦建筑中,具有土質好,經久耐用,花樣多,規(guī)模大,畫工精細,刀工別致,譜系明確,傳承有序的特點。2008年6月7日,磚雕(山西民居磚雕)由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VII-38。
一、王家大院磚雕藝術
山西省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山西民居磚雕技藝的集大成者。其中,磚雕藝術主要集中在影壁上,影壁是古代庭院的附屬建筑,設立在大門處,用來遮擋隔斷人們的視線。影壁的內容主要為祈福、祝壽、祝吉、升遷、鎮(zhèn)宅辟邪等,寓意深刻、制作精美,是我國古代建筑美學的重要體現。例如,敦厚宅門前的整座“獅子滾繡球”影壁,采用高浮雕等手法雕刻而成。獅子是古代中國人民心中的瑞獸,獅子滾繡球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這個影壁由大小三只獅子和一個繡球構成,嬉戲相樂、栩栩如生,俗語常說的“獅子滾繡球,好事不斷頭”就源于此,它寓意著消災、驅邪,好運會降臨。
二、磚雕藝術傳承發(fā)展的現狀
在清代中后期,磚雕民居隨處可見,脊領、影壁、花墻、門樓等磚雕工藝品市場需求量很大,相應用于生產磚雕的磚窯數量多,產量大,銷路廣。但發(fā)展至今,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在,磚雕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在傳承和發(fā)展上面臨著嚴重的困境。人們只能在保存下來的大院中看到磚雕作品和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從導游的口頭講述中體會曾經的盛況。一方面,這種方式在地域和時間上都有著極大的限制,在信息量爆炸的當代這個限制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另一方面,文字、圖片的還原度低,難以激發(fā)大眾的興趣;第三,維護修補大院中的磚雕占了磚雕技藝傳承人工作的絕大份額,再往下一代的傳承和發(fā)展令他們感到非常憂慮。
在這種現狀下,數字化保護和推廣就顯得很重要。一方面,數字化可以跨越地域和時間,面向整個世界推廣我們的文化,獲得更多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數字化的手段日益豐富,可以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效果,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獲得更多人的關注,激發(fā)出大眾的興趣。不僅可以讓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得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讓影視游戲沖擊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目前,VR技術和AR技術已經在我國很多文化項目上獲得了應用,但山西民居磚雕這項非遺技藝上還沒有開發(fā)應用開來,應該是我們傳承保護工作的重點。
三、AR在磚雕技藝推廣中的應用形式
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調用設備攝像頭識別現實中的圖像和實物,實時計算攝影影像的位置和角度,并將虛擬數字化資源加載于影像上的一種技術。設備終端可以采用例如微軟HoloLens、索尼SmartEyeGlass、聯(lián)想NewGlassC2oo和亮風臺HIARG100等穿戴式設備或手機等移動設備。
(一)AR技術與紙媒的結合
明信片、報紙、雜志、書籍、廣告紙等紙媒是宣傳推廣的一個重要媒介。王家大院的著名磚雕影壁有“獅子滾繡球”“鶴鹿同春”“祥云瑞日麒麟圖”“五福捧壽”“鯉魚躍龍門”“歲寒三友”等,此外還有眾多石雕和木雕精品,合稱為“三雕”。以其為基礎制作明信片進行發(fā)行,并將其作為AR技術的識別圖,通過掃描明信片上的不同磚雕作品圖像,加載出三維動態(tài)的數字虛擬影像。例如,掃描明信片上的“獅子滾繡球”圖像,從AR眼鏡或手機上可以看到王家大院中那極具山西傳統(tǒng)藝術風格的三維立體獅子在你面前奔跑嬉戲,最大程度地捕獲觀者的心神,促使他們進入王家大院官網進行深層閱讀甚至產生實地旅游的愿望。另外,在書籍雜志中與山西民居磚雕相關的文章中加載AR資源,也會加深閱讀者的直觀感性認識,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AR技術與互聯(lián)網的結合
互聯(lián)網是當代信息傳播數據量最大,使用方式最便捷、效率最高的平臺?!办`石縣王家大院民居藝術館(http://www. sxwjdy.com/)”是王家大院的互聯(lián)網官方網站,提供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官網采用了圖文編排的方式,包括磚雕的介紹部分,目前只有圖文介紹。這種方式信息量大,但趣味性不足,如果采用AR技術,則可在保持目前網站編排的前提下,極大地提高網站內容的豐富性和整體觀感??梢韵胂?,當你戴上AR眼鏡或拿起手機掃描網站圖片的時候,可以看到磚雕小獅子從屏幕上跳到你的書桌上嬉戲是多么酷炫的一件事情,觀眾會生出去現場摸摸小獅子的心情吧。另外,使用Web3D技術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三)AR技術與實地旅游的結合
實地旅游是大多數人心向往之的事情,如何在眾多的可選方案中脫穎而出是相關人員工作的重點。現在景區(qū)的游覽方式基本靠導游進行口頭講解,這種方式局限性很大,另外,對散客來說也有些雞肋。AR目前已經包括了實物掃描技術,我們可以對王家大院眾多重要磚雕藝術品設置AR功能。游客可以隨時掃描磚雕作品,看到更多豐富的動態(tài)效果和了解更多相關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你會感覺這座古老的宅院跨越了幾百年的時光,瞬間活了起來,向你友好地招手,歡迎你回到故鄉(xiāng),觀賞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回到那沉淀了千年的古老環(huán)抱中。
當你目睹了AR中繁盛的磚雕藝術,再回到現實中時,會因時光荏苒而唏噓,會意識到磚雕技藝的重要性和目前的窘境,大家有了思考,有了關注,有了愛護之情,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這項事業(yè)中,令我們的傳統(tǒng)藝術瑰寶繼續(xù)傳承發(fā)展下去。
四、AR虛擬資源的開發(fā)
AR作為一種技術,可以加載圖像、文字、視頻、音頻、三維模型、動畫效果、數字特效,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我們看到磚雕技藝傳承發(fā)展的可能性。但技術只提供了可能性,開發(fā)出相關的虛擬資源,讓這種愿景成為現實才是重中之重。
在眾多資源中,以三維模型動畫與實景結合度最高,給人的真實感和感染力最強,開發(fā)難度和成本最高。其開發(fā)流程可以分為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項目策劃
包括要達到的成果、開發(fā)可行性、制作內容、制作手段、制作流程、成員分工、時間表、投入運營等一系列計劃。
(二)資料收集與方案制定
在策劃的框架下,展開具體工作,收集資料,確定好具體的內容和詳細實施方案,為制作過程提供堅實的基礎,保證工期。
(三)制作過程
整個制作過程大致分為中精度三維模型的創(chuàng)建、高精度三維模型的雕刻、高低精度模型的匹配、低精度模型的UV拆分、高低精度模型烘焙、UV貼圖繪制、模型導入引擎、引擎資源整合、引擎燈光設置、引擎物理碰撞實現、AR效果實現、數字資源導出。
(四)投入運營
目前,國內已經有百度、聯(lián)想、騰訊、亮風臺等多家公司提供AR服務。我們可以采用公司的平臺進行AR展示運營,也可以自行進行AR開發(fā)展示運營。
民居磚雕技藝是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但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沒有充分地挖掘出潛力,致使其傳承和發(fā)展面臨巨大的困境。作為非遺研究者或相關從業(yè)者,我們應該更加積極地去探索互聯(lián)網時代下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展的可能性,結合新技術的革新,更多地去發(fā)掘多種有益的發(fā)展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宇軒.王家大院的影壁藝術[J].文物世界,2009(2).
[2]黎昊.山西傳統(tǒng)民居的象征文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
[3]江榮先,柏冬友.中國民間故宮——王家大院[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4]余日季,唐存琛,胡書山.基于AR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產業(yè)化開發(fā)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