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褚劍斌
[摘 要]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建設體育課程,以籃球課程為例進行研究探索,按照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建設要求將籃球項目所涉內容進行梳理。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關 鍵 詞] 微課;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籃球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177-01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深化,籃球教學如何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等教學思想的貫徹實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生理、心理與社會相適應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始終是普通高?;@球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教師是籃球知識與技能的主動傳遞者,學生是其被動的接受者。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學主體和中心都是教師,學生學習是被動的過程,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積極性、主動性和主體性。然而籃球作為一種技能主導性的運動項目,技術規(guī)范性嚴謹,教師在授課形式上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才能不斷提高籃球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理論基礎
(一)微課程的研究現(xiàn)狀
微課即微課程,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網絡課程。微課具有短小精悍、利于傳播的優(yōu)勢,同時能夠通過視覺沖擊吸引廣大學習者的眼球,目前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利用微課的學習形式能夠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學習內容、明確知識點,提高上課的質量和學習效果。
(二)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
工作過程是指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該教學法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后由姜大源先生將其系統(tǒng)化。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開發(fā)步驟為: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典型工作整合)→學習領域轉換(課程體系構建)→學習情境設計(學習單元設計)。目前,在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應用的效果較好。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作為一種課程模式,即將學習內容與工作過程緊密結合,將每個工作任務作為一個整體的工作成果,從分解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
二、課程的建設
(一)課程定位
大學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面向全體學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多種途徑,體驗參與,充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習渠道,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樹立“注重健康,培養(yǎng)能力,提升素養(yǎng),服務專業(yè)”的課程理念,為學生終身健康服務。課程建設過程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改革,解決目前學校體育課程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開發(fā)基于伴隨學生終身的體育教育過程的課程內容,運用體育技能進行科學的健身。
(二)微課的應用
體育學科具有它的獨特性,對學生的身體和頭腦具有較高的要求,既要求學生了解動作的做法又能夠正確地做出肢體動作。鑒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高校體育改革中引進微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微課的設計要求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從授課計劃、教學設計、所選視頻或錄制視頻等都要精益求精以便能夠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針對高職授課計劃制定移動技術、傳球、運球、投籃、進攻技術、防守技術、籃球規(guī)則等方面制作微課,將傳統(tǒng)的課中教與學改為課前自學、課中講解糾正、課后答疑三個方面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由于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IPAD突破學習場地的限制,如遇到某個知識點難度較大可以自己反復學習,在宿舍、家里對著鏡子自己進行動作校正。
(三)典型工作過程
通過典型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制定一學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了解本學期學習內容。根據(jù)典型工作過程理論將籃球課程作為一個學習場,將移動技術、傳接球、運球、投籃、進攻技術、防守技術作為學習情境。以移動技術為例,移動技術作為一個學習情境,滑步、交叉步、后撤步作為學習任務,主要學習過程分為準備活動、知識要點介紹、練習分解動作、練習連貫動作、最后的考核動作完成情況。通過該教學步驟的實施,學生可以從易到難學習籃球相關知識,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做中學做中教,頭腦與肢體并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體育學科具有自身的特點,需要學生在了解動作的前提下不斷進行練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將微課、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應用到體育課程籃球選項教學之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情境,學生通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了解知識的脈絡,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更加直觀地學習,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溫國強,王青云,趙俊英.高職機電一體化國際化專業(yè)優(yōu)質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7(6):25-29.
[2]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3):1-27.
[3]李天龍.大學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途徑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20.
[4]黃寧波.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女生籃球選項教學[J].體育教學,2017(3):31-32.
[5]姜文生.微課教學模式在籃球課中德應用研究[J].體育大視野,2017(7):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