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要】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和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不是無原則的,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yè),才能無私奉獻。只有熱愛
學生,才能尊重學生的人格,關(guān)心學生的成長。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真正做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在現(xiàn)實中,我們身邊就有一些教師對自己職業(yè)的操守和職責不夠清晰不夠重視,缺乏教師職業(yè)相應的道德品質(zhì)。沒有責任心,更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背離了教書育人的核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的驅(qū)使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一視同仁,更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而是偏愛某些學生。這樣的“師愛”是病態(tài)的,是不道德的,不僅會失去積極的作用,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本文擬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以便使教師克服“偏愛”的傾向,以響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去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愛;偏愛;類型;危害;師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一個字——“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愛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之一,也是教師取得成就的奧秘所在。由此可見,“愛、教師、教育”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皭邸?,是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下面筆者就教師的偏愛對學生的影響作一粗淺探討。
一、愛的深層含義
愛是一種熱情、一種自我犧牲的道德情感。教師對教育事業(yè)和學生的熱愛,是基于對革命事業(yè)的高度責任感,認識到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認識到教師肩負的重任。
(一)教師的靈魂是師德,師德的靈魂是師愛
師愛是教書育人的核心和基礎(chǔ)。它是思想教育的催化劑,是學生進步的源動力。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
(二)“愛”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教師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教師關(guān)懷與熱愛學生、學生信賴與尊敬教師,這是教育的基礎(chǔ)。通過愛的情感,去啟迪孩子的心扉,使之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只有感情融洽,才能使教育這一涓涓山泉,起到滴水穿石之功,收到潛移默化之效。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熱情,態(tài)度冷漠甚至歧視學生,學生都能敏銳地覺察出來,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就筑起了鴻溝。
二、師愛是有原則的愛,是公正、理智的愛
教師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一種理智的愛。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真正做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在現(xiàn)實中,我們身邊就有一些教師對自己職業(yè)的操守和職責不夠清晰不夠重視,缺乏教師職業(yè)相應的道德品質(zhì)。沒有責任心,更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背離了教書育人的核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的驅(qū)使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一視同仁,更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而是偏愛某些學生。這樣的“師愛”是病態(tài)的,是不道德的,不僅會失去積極的作用,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這一現(xiàn)象在教師中還是普遍存在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一) 唯親式的偏愛
唯親式的偏愛就是偏愛自己的或者親戚朋友的孩子,這在學校是屢見不鮮的。教師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對他們比對其他孩子要好,各種好處肯定優(yōu)先考慮他們,這符合一個人的正常心理,對于一個母親或者父親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對一個老師來說則是不應該的,他或者她應該先是教師,而后才是母親或者父親。
(二)唯美式的偏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喜歡干凈、美麗、帥氣的孩子。如果你和同行們聊天,他們肯定會有意無意地說,我班某某特別漂亮可愛,某某特別帥,我怎么那么喜歡他們??!某某又臟又丑,學習還不好, 我看都不想多看他一眼。難道那些丑小鴨們因此就得不到老師的垂愛嗎?他們只能自卑地低下頭望“美”興嘆了。
(三) 唯權(quán)式的偏愛
教師往往偏愛一些父母有權(quán)有勢有地位的孩子,或者有求于成人繼而對他們的孩子另眼相待。本來這些客觀外在的條件和孩子無關(guān),只要來到學校就應該沒有高低、貴賤的區(qū)別,和其他孩子一樣,應該一視同仁。但某些教師就把愛給了這類孩子,這是老師自身的毛病呢,還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弊端?
(四)唯才式的偏愛
唯才式的偏愛就是教師鐘愛一些聰明、各方面能力強,尤其是各科成績優(yōu)良的孩子,在每次的考試中都能給老師長臉,也是老師取得成績的法寶,這些孩子可是老師的心肝寶貝。
三、教師偏愛的危害
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私心和偏見,這是一種與師愛完全對立的道德情感。教師的偏愛對學生有很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破壞了同伴之間親密、友愛、互助、合作的氛圍,致使同伴合作學習不能有效地進行
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要求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每個學生同其他伙伴配合,積極主動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組的整體工作,支持他人,協(xié)同完成任務。這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理解,面對同一個目標,大家齊心協(xié)力,以積極的態(tài)度共同參與,達到共同提高。 然而由于教師的私心和偏見,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致使一部分學生受到排擠、歧視、和嫌棄,心里產(chǎn)生不滿和怨氣,繼而嫉妒、敵視那些被寵愛的孩子,而且還不自覺地把對老師的不滿和怨恨情緒發(fā)泄到那些受偏愛的同伴身上。這樣合作學習就不能有效地進行,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由于教師的偏愛,有的孩子對受偏愛的同伴不滿,甚至表現(xiàn)出攻擊性行為,以此來變相地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樣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對今后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挫傷其他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造成人格扭曲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指出:“孩子的喪氣(自卑)幾乎都是因為他覺得另一個孩子比較受偏愛所引起的?!睂W校是每個孩子生活的天地,也是孩子們生長的樂園,無論什么樣的孩子,既然來到學校就是來受教育的,他們期望老師的愛撫和關(guān)懷,期望得到平等、公正的愛,這樣才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老師喜歡的“好孩子”,從而健康、活潑、自信的歡笑。而老師的偏愛則會使一部分孩子心理蒙上陰影,特別不自信,感到自己被孤立,不能和同伴們友好相處。在集體活動中畏首畏尾,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同學們的關(guān)注,心理極度地恐慌,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頹廢。這樣也許會促使學生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其他方面,做出一些危害學校或者傷及他人的行為,以此引起老師和他人的關(guān)注。而相反,那些被偏愛、寵愛的孩子則因處于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容易滋生任性、放縱、自私、自負、依賴、缺乏友愛心和不誠實的消極人格,他們一旦失去了這種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他們會更加自暴自棄甚至人格扭曲,更沒有感恩之心了。
(三)破壞良好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既是新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內(nèi)容和任務。教育學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師生交往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首要任務就是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要靠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當學生一旦感受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會改變對教師的態(tài)度,感到委屈和傷心,產(chǎn)生不滿和恐懼,從而表現(xiàn)出不聽老師的話,不積極配合老師,不尊重老師,影響學習和生活。對老師產(chǎn)生敵意,處處和老師作對,以表示他們對受不公平待遇的抗議。
(四)不受偏愛的學生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造成心理疾病
少數(shù)的孩子由于長期遭到老師的嫌棄和厭惡,缺少老師和同伴的愛,因而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往,攻擊性和破壞性很強,多疑不信任他人,常常感覺別人做什么事都是針對他的,沒有感恩之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若不能得到及時而正確的疏導、干預和矯正,逐漸惡化,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四、 改“偏”為正,樹立正確的師愛
改“偏”為正,關(guān)鍵是要樹立正確的師愛,師愛是拂面的春風,是師生在心與心的問候和溝通中獲得成長。師愛就像一座橋梁,連接了社會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只有當教師對學生付出真心無私的愛,并用自己的愛心喚醒孩子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期望感,可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力,才能成為學生進步的源動力。當教師把自己無私有原則的愛傾注給學生時,學生是會感受到的,這愛會在學生的心靈中引起共鳴的,不僅會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愛慕、尊敬之情,也會讓學生在愛的感召下,把教師提出的各種要求轉(zhuǎn)化為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的行動,愿意和他們交朋友,向他們傾訴自己的煩惱和心事。學生更會把他們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執(zhí)教的學科中,表現(xiàn)出喜歡聽他們的課,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積極參加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
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不僅要教好書,打造優(yōu)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培養(yǎng)身心健康品德優(yōu)秀的人,真正做到塑造學生靈魂。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生而完美,生而尊貴,都渴望散播芬芳出來,這是生命的基調(diào)。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做指引孩子的領(lǐng)路人。讓幽默的談吐、機智的教育、樂觀的性格、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吸引和折服孩子,給他們關(guān)愛、尊重和引領(lǐng),讓孩子們的人生之路因為遇到教師而更加燦爛多彩,讓愛與責任并行,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是教師終身的追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是因為教師對學生擁有深入骨髓的愛,才能實現(xiàn)教育最終目的——促進學生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