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剛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深化發(fā)展下,人們對初中語文的要求提升,初中語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再適應社會發(fā)展對人的要求。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為此,文章在闡述情感教育內涵的基礎上,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學實例為研究對象,從明確情感教育目標、情感素材挖掘、情境創(chuàng)設、情感化教學、課外活動情感教育等方面具體分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旨在更好地促進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對初中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成為初中語文教育的最高層次培養(yǎng)目標,和之前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共同構成初中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落實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深化初中語文教育。和其他學科相比,初中語文更加注重情感體驗和情感感受,初中語文教育更加需要情感教育。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夠發(fā)揮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從實際的初中語文教育發(fā)展情況來看,教師對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重視度不夠,初中語文教育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忽視了語文教育中知行合一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目標。針對這個問題,文章結合初中人教版語文教育實際,具體分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內涵
情感教育是符合教育教學標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心靈感應為基本載體、以感情交流為重要手段的開發(fā)式教育模式。情感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情感的交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信念等思想內容。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個人良好發(fā)展。
(二)特點
第一,興趣性。情感教育的開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興趣。
第二,成功性。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每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和體驗,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獲得自信,在心目中形成科學的自我評價,產生自我接納意識。
第三,審美性。情感教育的開展不僅是向學生單一地傳授簡單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學科的美感。
第四,創(chuàng)造性。情感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情感教育本身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和規(guī)定,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選擇審美教育形式、內容。另一方面情感教育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精神,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語文教育目標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實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其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重點體現(xiàn)在情感教育方面,體現(xiàn)在學生的三觀、道德素質和理想追求。語文人文性教育能夠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情感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充分落實高中語文教育目標。
(二)能夠滿足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也是學習效果最好的時期,但是如果引導不當也會引起各種情感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初中語文學科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增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初中語文教學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教師做好課前情感教育的準備工作
第一,提升教師個人情感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為教學傾注自己的精力,而且還需要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自己對學生的熱愛,關心學生、呵護學生、理解學生,真正做到傳道解惑,不斷提高自己的情感素養(yǎng)。
第二,培養(yǎng)語文教師的語文情感意識。情感教育中的情感大多是隱性的,需要教師自主發(fā)掘,在自主發(fā)掘之后將這些情感感悟告知學生。語文教學中經常提到知人論世,即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教師要向學生介紹課文的背景、作者個人經歷等,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精髓,和作者思想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背影》時,如果學生提出了父親翻月臺去買橘子是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這樣的問題,說明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加關注父親的情感,而不是父親是否違反交通規(guī)則。
第三,提高學生情感接受能力。情感教育主要是在教學中采取感化措施,通過微課、翻轉課堂等各類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學習中釋放自己的情感,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深化理解。比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海燕》一課時,通過知人論世了解到《海燕》是鄭振鐸在歐洲旅行時候寫下的文章,借助燕子來抒發(fā)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是否有自己離家在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生活和課文內容的距離。
(二)在語文教學設計中確定情感教育目標
第一,根據(jù)不同課文體裁設置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標。情感教育目標的設定不能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有所側重,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比如對于記敘文,體裁要注重引導學生體味其中蘊藏的深沉情感;對于說明文,體裁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哲理情感;對于議論文,體裁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思辨思想。
第二,根據(jù)不同課時設置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標。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學分兩三課時進行,課時內容層層遞進、逐漸深入。比如對《背影》一課可以做出這樣的設計:第一課時,掌握文章關鍵詞句及其蘊含的感情;第二課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第三課時,深刻領悟父親的愛,理解父子情深。
第三,不同課型中情感目標的設置。在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地講讀課,而是包含了討論課、寫作課、表演課等,在具體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來設計不同的情感目標,從而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學有所得。
(三)加強對初中語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
第一,找出文章思想情感和學生情感的契合點。在情感教育中,只有將課文情感和學生實際情感體驗結合才能夠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tài)投入到語文學習中。為此,在初中語文教育中需要教師積極尋找課文情感和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的契合點。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童趣》一課時,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兒童時期游玩的思想情感,應用了“怡然自得”的詞句,基于作者趣味童年和學生童年生活的相似,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情感的共鳴。為此,在課文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自己的童年生活,通過回味童年找到和作者童年的關聯(lián)點,激發(fā)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興趣。
第二,在不同文體中挖掘情感因素。1.記敘文的情感挖掘。記敘文是寫人、寫物、寫景的文體,語言上平白,情感流露較多,通過記敘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感受更多真情。記敘文的寫作中不可避免地飽含作者的思想情感,很容易引起共鳴。比如在學習《永久的悔》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跟隨作者回憶家庭往事,感受作者無法孝順母親的悔恨,并將這種感受延伸到學生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父母恩情。2.議論文的情感挖掘。初中人教版議論文主要是表達作者對某一事物的看法、認識,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議論文的情感挖掘則是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最苦與最樂》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目前生活中最苦和最快樂的是什么,之后和課文中的最苦、最樂對比,借助文本教育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3.說明文中的情感挖掘。初中語文說明文在內容上多以舉例子、講道理為主,很容易給學生帶來學習枯燥的感受,無法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在說明文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調動一切因素挖掘說明文中的情感,從理性邏輯下找到作者感性情感的波動。比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語文《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初步感悟蘇州園林的美,結合所學感悟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眷戀和喜愛,引導學生領悟蘇州園林中蘊含的文化底蘊。
(四)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
將情感教育有效地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語文教學實際為學生構建適合的語文教學情境,在情境教學中全面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想象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發(fā)展。
第一,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語文《桃花源記》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層層設疑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講到“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懸念:“迷路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了解文章思想,并通過分組討論深化自己的閱讀學習。
第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單一地應用文字來表達情感無法讓學生得到身臨其境的感受,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下,初中語文閱讀情感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容,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場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春》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描繪和動態(tài)中展示冬天的景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五)通過真實的生活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
語文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關聯(lián),為此,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將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引發(fā)學生學習情感共鳴。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 《我的母親》一課時,對于“每天剛天亮的時候,我母親硬把我喊醒,催著我去上早學”這樣的句子很平常,和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生活密切關聯(lián)。學生閱讀這樣句子的時候很容易感同身受,從課文描寫中認識到父母在平時生活瑣碎小事中對自己的愛。這樣生活化的情感教育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在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同時充分顯示出語文學科育人發(fā)展目的,對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情感和知識有效融合的新型教育方式,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對學生內心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不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 ,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情感化語文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姜紅蘭.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課外語文,2017(19).
[2]屈鑫慧. 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3]王穎.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7(5).
[4]陳杰.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2).
[5]高瑩.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
[6]周珊伊.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皮革,2016(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