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潔
【摘要】伴隨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深化落實,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受到極大的關注。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點學科,閱讀是小學語文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標的全面貫徹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視角,針對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展開分析討論,旨在為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互動”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之間的碰撞,使得讀者與文本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是文章、教師以及學生三者之間有效對話的過程。筆者針對《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探微》一題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打造和諧教學氛圍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將自身的角色定位為課堂的權威,教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師生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不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傳統(tǒng)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對于文章內容以及主題思想的理解往往在教師所劃定的界限中進行,甚至有的教師會全權“代理”學生的思考,這對于互動性課堂的打造是十分不利的。
基于此,若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全面體現(xiàn)“互動”藝術,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實現(xiàn)教師角色從“指揮者”向“引導者”的轉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敢于互動、樂于互動、善于互動。以《火燒圓明園》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不應該因為這一文章主旨內涵比較深刻來決定不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思考,而是要通過逐步的引導,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圓明園這一世界建筑瑰寶的毀滅做出探究,并將自身所思考出來的原因在課堂上大膽地說出來,讓學生將發(fā)散性思維有效應用到閱讀實踐中,從而實現(xiàn)課堂氛圍的和諧化,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樂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善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互動”藝術。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能否實現(xiàn)時效性的互動,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學生能否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倡多年,新課堂標準也已經基本貫徹,但是部分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依舊沒有全面轉變過來,在教學中依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三尺講臺、一本教材組成了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中是聽眾、觀眾,這樣的課堂“互動”藝術無從談起。
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語引導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在閱讀中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之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與思考當中,積極加入與課文、教師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互動”藝術。例如,在《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然后拋出問題——“這篇文章主旨在寫什么?”之后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之后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代表對本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分享,當所有小組做出分享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我與課文之間的互動,腦海中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答案之間的互動,集體智慧與教師智慧之間碰撞,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互動。最后,教師將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信息進行詳細的說明,學生在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教師進行深度的引導,引領學生體會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思想情感。
三、積極構建教學互動平臺
為了更加凸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計線上與線下兩種互動相結合的互動模式,這不僅是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也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措施。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很多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并經常使用社交軟件,如QQ、MSN、微信等,為了使得語文閱讀教學互動性更強、更具時效性,我們在課前、課后兩個階段都可以充分利用線上進行互動。
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的教學實踐中,課前教師可以在班級微信群中發(fā)布這一課文(如果自己沒有微信的同學可以將家長拉入群中),布置閱讀任務,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捧著書本閱讀進行課文的預習,可能學生并不能有效地完成預習任務,而通過這樣新穎的線上教學任務布置,學生會非常樂于接受,這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習該文章之后,依舊可以利用微信群這一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學習之后的感受,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與引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發(fā)言。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哪些方面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當然在引導的過程中,不能要求得過于苛刻,避免給學生戴上思維的枷鎖,確保學生能夠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最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如以《同在藍天下》為題作文,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鞏固,凸顯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互動教學。
四、結語
凸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在教學中要致力于打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探尋互動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胡春亞.把精彩留給學生——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J].新課程(上),2016(11).
[2]錢波.平等互動 有效對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