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古詩詞不僅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還使得我國古代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因此,古詩詞教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小學的古詩詞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還暴露出部分問題。對此,本文結合當前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相應措施,以此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編教材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整體教學中的比例加大了。該教學內(nèi)容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更能使其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使我國古典文化得以傳承并發(fā)揚。但由于古詩詞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語言存在較大差距,表達方式眾多,具有抽象、含蓄等特征,若不加以生動、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小學生則難以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意思,更無法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深遠境界。因此,對古詩詞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思考,就成為擺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緊急課題。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古詩詞教學手段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死記硬背法。小學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僅僅注重學生是否背熟課本內(nèi)容,而不去關注學生是否已完全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意思,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也僅以背誦、默寫等方式進行,學生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因為不理解,所以默寫時,常有錯別字出現(xiàn);因為不理解,所以沒有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不會活學活 用,僅僅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而已。長此以往,將誤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嚴重違背教學的目的,既沒有領悟到古詩詞的精妙,也沒有把它很好地傳承與發(fā)揚,僅僅是為考試而學習。
另一種則是詳細分解法。在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分析時,通常大部分小學教師會參照教學輔助教材,結合書本的注釋,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要學生會解釋詩句的含義,并要求學生完整背誦、默寫等。古詩詞教學缺乏最為重要的情境帶入,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死板教條、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措施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時刻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多去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當前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古詩詞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首先,要主動積累古詩詞。豐富的詞匯量是學習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積累一定的古詩詞基礎的情況下,在古詩詞閱讀方面才不會顯得太過吃力。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閱讀、記誦古詩詞,開展古詩詞誦讀展示、詩詞知識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積累古詩詞的興趣,以此增加其古詩詞詞匯量,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背誦閱讀的篇目可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選大綱里要求掌握的古詩詞,然后再向課外延伸,每學期完成一定的量,選擇適合小學生的詩詞古文,引導學生大量去閱讀積累。
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在小學古詩詞教學方面,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是學習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側重學生自覺學習的培養(yǎng),不能用填鴨式灌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悟。通過生動的情境教學、交流會,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意思的理解。比如在教授《泊船瓜洲》這一課時,關于“京口瓜洲一水間”,若教師只講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就不會懂。只有學生結合注釋,畫過簡筆圖,了解了鐘山、瓜洲、京口和長江的位置關系,才會自然理解詩意。
(二)加強情境教學
古詩詞通常都是古代詩人的一種情感寄托,其中包含著作者在當時所遭受的情景以及內(nèi)心所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必須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所表露出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心境,以此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執(zhí)教《秋思》一詩時,可以進行課本劇的即興表演,讓學生在各種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中體會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牽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古詩詞的意境中,切身體會作者的感悟,在情境中感悟詩人情懷,在想象體會的前提下理解詩詞。
(三)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其應用到古詩詞教學中,以更具新意的手段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古詩詞學習感受。由于小學生群體的年齡特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生活閱歷少,見識的事物少,但是對一切未經(jīng)歷過的事物存在極大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多媒體技術對當前古詩詞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其學習注意力,使古詩詞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在備課工作中應提前做好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準備工作,提前在網(wǎng)上下載好教學所需材料,如圖片、歌曲以及動畫等,以更為生動的形式將古詩詞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比如教授《題西林壁》這一課時,教師可提前在網(wǎng)上搜索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各種景觀圖片或視頻,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展現(xiàn)此情景,將學生帶入詩句中的景物中,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同時教師也可在網(wǎng)上下載相關教學配樂朗讀音頻,將其設置到相對應的情景圖片中,以更為新穎、形象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詩句朗讀記誦,以期提高學生古詩詞課堂學習的動力,從而使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古詩詞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我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對此,本文首先對當前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加強情境教學等三項作為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相關措施,期望以此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笑.談信息技術資源對小學生品味古詩詞“意象”的促進[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