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科學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促進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的結合,可以說是今天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對此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而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夠有效豐富與活躍課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但有效豐富了語文教學情境,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讓課堂內容更豐富
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也能夠在一種較為強烈的探究欲望下去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必須要從知識內容的重難點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的過程中,我們聯(lián)系本節(jié)課的各個重點內容,應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和抗美援朝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同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在進行新課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觀看了一小段和抗美援朝相關的戰(zhàn)爭影片,隨后為學生播放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時的感人情境,借助于這樣的方式來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與情感,同時也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更有層次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讓學生們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科學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能夠有效交流、合作探究的良好課堂情境,還可以促進其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在教學《白楊》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為讓學生可以更加直接地理解白楊不管是處于風沙氣候或者雨雪、干旱等各種環(huán)境下都能夠頑強的生長,我們要求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想象力,對白楊的形象展開聯(lián)想,隨后使用信息技術,把白楊不畏風沙雨雪的情境真實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一情境,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信息,讓小學生對白楊樹這種堅韌不屈的品格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又比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因為班內的學生有大多數(shù)都沒有觀看過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觀,我們在上課時就為他們播放了一段關于錢塘江大潮的景觀,將課本中的文字描述轉換為影像,要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同時對課文進行閱讀與欣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同時品味課文中文字的魅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不單單要求給學生灌輸基礎知識內容,同時還需要強調學生語文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能夠著重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信息技術中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既可幫助我們促進課堂教學互動性的提升,也能夠有效改善過去語文教學單向互動的模式,不但可以真正促進教師、學生和課文的良性互動,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如在教學《長征》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們自己能夠提前要求學生在父母的指導下從網上或者其他渠道搜集整理一些和紅軍長征相關的資料信息并保存下來,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打開交互白板中的資源庫,再把自己輸入的資料找出來,對這些內容展開小組討論,真正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如此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還能夠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其往往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給學生呈現(xiàn)出更豐富有趣的圖像、聲音,直觀形象,化靜為動,具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對學生也更有吸引力,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生處在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不能盲目濫用,否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其次,應當充分結合語文課程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征。文本閱讀、對話訓練、情感體會、語言應用、寫作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屬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性內容,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這些來開展。所以,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語文知識才是主體,信息技術僅僅是輔助性教學工具和一種教學手段。借助于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生多方面參與語文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最終還是應當真正落實到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上來。
最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這里的目的性,指的是應當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目的。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知識內容與教學目標,科學應用信息技術,合理選擇教學策略,避免盲目濫用。我們要認識到,沒有一種教學方式是萬能的,只有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課堂效率提升的方式,才是最直接最有 效的。
三、結語
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整合,不僅有助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深化改革,同時能夠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全面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進行深入研究,才能確保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楊光.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