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生活節(jié)奏太快的環(huán)境中,這樣的環(huán)境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們對文化的追求越來越膚淺和急促,從而忽視了對古典文學的認知,因此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中應該注重這個方面。
本文根據古典文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探討了對思想政治的啟示,希望通過闡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大學生;古典文學;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廣義的是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國文學,包括作家、作品、文學事件,文體起源與發(fā)展歷程,文學運動、流派,文學理論,作家作品的考據、研究等等。中國古典文學有詩歌、散文、小說以及詞、賦、曲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在各種文體中,又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從而使中國古典文學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壯麗輝煌的圖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育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學又大大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傳統(tǒng)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響力。
二、古典文學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激勵和陶冶情操
以往人們使用理念和信仰來指引人生。先輩們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偉大事業(yè),雖九死其猶未悔。李白曾言:“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边@句話充分表現(xiàn)了李白的從政夢想,他愿被任命為當朝大臣,力求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政治清明。在如今這個行為功利、思想浮躁的時代中,更需要我們舉起理念和信念的旗幟。對于一些成天渾渾噩噩、缺乏終極關懷、沒有理想追求、生活態(tài)度消極的大學生來說,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和激勵是相當重要的。
2.平和學生心態(tài)
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來說,如果自身有性格缺陷、能力不足、對社會認識膚淺等問題,在工作中很容易受到現(xiàn)實的打擊,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怨懟學校、家長、教師及社會的負面情緒。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疏導學生的負面心理。例如,引用莊子的《秋水》對一些盲目自大的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學生明白知識無盡、學海無涯的道理;另外,還可以使用古典文學作品中流露出的儒家或道家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心理免疫力。例如,莊子妙筆下的逍遙境界、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淳樸、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曠達超逸胸襟,這些只言片語中閃爍著古人的智慧,或多或少能給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學生以精神啟迪和心理安慰。
3.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古典美文如一幅幅畫卷,不僅能撫慰學生的心境,還能提高其審美能力。例如,學生從“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能感受到恬靜優(yōu)美的畫面;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中能感受到黃河的波瀾壯闊;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能感受到壯志難酬的悲壯之美。不論是詩詞中令人感到無限美的自然境界,還是令人神往的精神境界,都可以使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浸染在美的氛圍之中,產生別樣的心理感受,實現(xiàn)審美的升華。
三、思想政治課中古典文學的滲透方式
1.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中融入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皟仁ネ馔酢北蛔鳛楣湃俗罡叩娜松辰?,其中“內圣”即為健全人格,強化自身修養(yǎng),而“外王”則是以德治國,為了治國要做到修身。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要求學生始終堅定奮斗的信念與理想,勇于承擔、有能力承擔社會責任與使命,積極進取為實現(xiàn)民族國家復興而奮斗。中國文化中的“剛健有為”中就蘊藏著豐富的進取精神,可以被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幫助大學生形成自強不息、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精神。中國道家思想中的養(yǎng)生論,《度人經》有言“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以延長生命來帶中終生養(yǎng)生延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道家思想中的養(yǎng)生論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好的生態(tài)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當中,為建設國家而奮斗。論語記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孟子曰“信于友有道”,古典文學中關于誠信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則可以來要求大學生要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做到真誠待人、言行一致、信守諾言,大力宣傳古典文學中誠信友善的精神,讓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在思想政治教學情境中嵌入
從文學接受的角度看,讀者對文本的閱讀,更是“讀者在特定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的基礎上,在特定接受動機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響下展開的”。讓思政課的課堂中營造出能夠走進學生思想狀態(tài)的教學情境,換言之,就是能夠接續(x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又能夠滿足學生的知識期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鬃佑醒裕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彼枷胝谓逃钊雽W生腦、深入學生心,情感的感染力同樣也是有力的方法。通過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與審美性,講述歷史、剖析人物,營造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情境,因此,通過“共情”,真正通過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學生的頭腦與心中,才是更為長久與有效地教育方式。
3.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滲透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人們學習和交流的形式有手機短信、微信、SNS、網站、微博、數字媒體等。通過手機、網絡通訊進行日常溝通并獲取社會信息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充分發(fā)揮網絡新型媒介的作用,并將文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尤為關鍵。尤其是古典經綸和詩詞歌賦,大都內容深奧、寓意深刻、情感充沛、形式多樣,促使大學生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細致安排和組織教學任務的展開,積極探索重點突破、教學相長等方法,并切實利用各種網絡載體手段增強思想政治的深化效果。
綜上所述,我國的古典文學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既有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哲學論著,又有文學方面的人文修養(yǎng)。通過古典文學培養(yǎng)思想道德,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因此,教師要善于滲透和融合應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傳統(tǒng)文學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季自軍、張小麗.發(fā)揮古典文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J].高教探索,2017(S1):157-158
[2]張吉山.中國現(xiàn)代文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名作欣賞,2017(30):148-149+162
[3]郎玉飛、李國芳.試論高校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09):80-81
作者簡介
張嵐(1979--)女,天津市人,碩士,天津工業(yè)大學政工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