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敏 高亞雙
[摘要] 目的 探析肝癌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心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對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肝癌患者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心理干預管理,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患者(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癌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心理干預的效果更加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應用與借鑒。
[關鍵詞] 肝癌;護理管理;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9(a)-0054-02
肝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癥狀比較隱匿,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均至中晚期,不僅增大了患者身體痛苦,也影響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致使治療效果降低[1-2]。為此,在肝癌患者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恰當?shù)淖o理管理方法,以此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該文對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肝癌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心理干預管理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肝癌患者隨機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中,女患者17例,男患者23例;年齡范圍25~72歲,平均為(52.1±3.6)歲;病程范圍3~10個月,平均為(5.0±0.4)個月。觀察組中,女患者18例,男患者22例;年齡范圍25~74歲,平均為(52.5±3.4)歲;病程范圍3~10個月,平均為(5.0±0.5)個月。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獲得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知曉該研究目的,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包括身體護理、病房管理等內容,若發(fā)現(xiàn)患者心理異常,應給予心理疏導。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應用心理干預管理,內容如下:①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經常感到無助、恐懼,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溝通,面帶微笑,態(tài)度和藹,以此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保證護理管理工作全面落實。同時,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讓患者能夠擺正心態(tài),樹立治療信心。②針對性心理管理。不同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均不同,要求護理人員工作要仔細,并耐心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以此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干預。比如,部分患者擔心花費大量金錢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時,護理人員應詳細說明治療方法及目的,或者讓同病房一樣情況的患者予以現(xiàn)身說法,以此提高患者配合積極性,進而取得良好的效果。③改善病房環(huán)境。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應將病房布置得溫馨一些,例如,對于識字患者,可準備報紙、書刊、雜志等;對于喜歡玩的年輕患者,可提供撲克等娛樂工具;對于不識字患者,可播放一些親情類節(jié)目;此外,可以組織編故事、唱歌等娛樂活動,進一步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在病房布置中,要保持光線柔和充足,并且濕度、溫度適宜,利于患者休息。④學會自我放松。教會患者進行自我放松訓練,讓患者適當發(fā)泄不滿。在清晨或傍晚時,鼓勵患者適當活動,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以此減輕患者負性情緒及心理壓力,暫時忘卻一切煩惱。⑤鼓勵家屬支持。在肝癌治療中,家庭經濟負擔比較大,導致患者易產生負罪感,進而出現(xiàn)負性情緒。為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和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理性看待治療,多鼓勵與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家庭溫暖,進而振作精神,更好地配合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護理人員積極向患者家屬講述有關康復知識及檢查項目、治療等費用,從而做好心理準備。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比較。①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予以評估,分值為0~100分,臨界值為50分,即輕度抑郁、焦慮為50~60,中度抑郁、焦慮為61~70,重度抑郁、焦慮為>70分,得分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差[3]。②采用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十分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用百分率、(x±s)形式分別表示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并分別給予χ2與t值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患者(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肝癌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理應激事件,對于肝癌患者來說,可產生一系列較為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4]。因為大部分患者缺乏對肝癌疾病的了解,加之對自身生命健康的擔憂,致使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癥反應,如呼吸急促、血壓升高等,致使患者病情加重[5]。為此,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心理護理管理的實施,以此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心理干預就是對遭遇突發(fā)事件的受害者采取有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策略。對于肝癌患者來說,通過相關心理疏導策略的實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配合積極性,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6-7]。
該文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心理干預管理的實施,可顯著降低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提高護理滿意度,與相關文獻報道[8]基本相符。其原因可能為:與常規(guī)護理管理相比,心理干預管理的針對性更強,且十分全面、系統(tǒng),能夠充分滿足患者的需要,進而有效調節(jié)了患者不良情緒,促使其能夠樂觀、積極地面對治療,最終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心理干預的效果更加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應用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宜,王健生,張玉娟,等.術后護理聯(lián)合心理溝通干預對肝癌患者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1):57-59.
[2] 仲菊.心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中疼痛患者的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25(2):92.
[3] 張娟,王超穎.心理干預聯(lián)合安寧護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22):4188-4189.
[4] 盛月紅.初診原發(fā)性肝癌手術患者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0):11-15.
[5] 羅璟,王小華.心理護理措施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7,23(23):167-169.
[6] 陳青青,陳金暉,黃丹紅,等.心理護理對肝癌患者手術前后心理狀態(tài)和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 54(7):150-153.
[7] 黃旭芳,李芳,毛劍婷,等.積極心理干預對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后成長及樂觀傾向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 25(5):449-452.
[8] 宋均仿,葉雪梅,彭夢苗.心理護理對肝癌患者癌疲乏性、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147-148.
(收稿日期: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