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要與時俱進。從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課下利用網(wǎng)絡資源、成立學習小組三個方面探索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大學英語;交流互動;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37-01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基于此,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及學習策略等的探討迫在眉睫。從課堂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課下利用網(wǎng)絡資源、成立學習小組三個方面培探索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課堂注重師生交流互動,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鋪路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交流、互動、啟發(fā)、鼓勵,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喚醒其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學生在課下開展自主學習鋪路。好奇心是一粒寶貴的種子,教師要精心呵護,使它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因為強烈的對未知知識的渴求,會促使學生在課下如饑似渴的查找相關資料,翻閱書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逐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切忌不要一言堂、滿堂灌,教師講的口干舌燥,看似很累、很盡職盡責,但效果不一定理想,原因何在?因為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課,語言的本質(zhì)在于交流、溝通,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輸入,會產(chǎn)生思維倦怠,失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要采用互動式、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造機會、開展活動讓學生開口講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師生交流、討論,從而激發(fā)思維的火花,引發(fā)思想的共鳴。比如,新視野讀寫課本的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在開課伊始,讓學生分成小組,事先準備,搜集資料,課前模擬,上課到臺上討論該話題。形式多樣,可以辯論、回答問題、訪談等等。然后,教師陳述自己的看法。如學習新視野讀寫教程第三冊第八課: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 一文時,學生就是否支持人類克隆,展開辯論,雙方各自陳述了克隆的優(yōu)缺點,最后,教師陳述自己的看法,并且給出理由,供學生參考。注意,教師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相反,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做出判斷。
2.課下利用網(wǎng)絡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英語每周兩次課,只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習英語是遠遠不夠的。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終身學習,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不斷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做準備。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牢記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效利用課下時間,持續(xù)英語學習,逐步培養(yǎng)自學意識和自學習慣,達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
首先,教師可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訓練英語應用能力,逐步讓學生擺脫教師的監(jiān)管,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平時介紹給學生一些有趣又有意義的網(wǎng)上英語資源,如名校公開課、TED演講、以及一些好的微信公眾號,讓學生練習英語。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在手機上下載一些應用程序,如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練習發(fā)音、口語;百詞斬、扇貝等幫助記憶詞匯。這些網(wǎng)絡英語資料,可使學生在輕松、便捷、趣味中學習,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的同時,增加了英語輸入。
再者,我校采用了外研社開發(fā)的itest網(wǎng)絡系統(tǒng),學生的部分作業(yè)通過itest布置,學生做完可立即看到成績及答案,非常高效。學生可在itest題庫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學習,學生在itest上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及自學情況,教師可隨時看到,及時整理反饋給學生,同時,作業(yè)及自學完成情況要記錄下來,作為本期英語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以此督促其自主學習的持續(xù)有效,達到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3.成立學習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
除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外,教師給學生分成六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英語基礎好、樂于助人、在學生中有威信的學生擔任組長。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定期讓小組組長回報小組成員完成情況,上交記錄。組內(nèi)成員開展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課堂的口語展示、英語趣配音的作品、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以及快速閱讀的自學進度等等,都有組長來及時督促、檢查,教師會集中檢查或隨機抽查,小組記錄的結(jié)果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小組活動的開展可在課上,因為班級學生多、課堂時間受限,更多地時候在課下。組長充當了教師的得力助手,此種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英語教師普遍課時多、班級大,任教班級又多的問題,使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持續(xù)英語學習,逐步培養(yǎng)其自學意識和自學習慣。
本文從課堂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課下利用網(wǎng)絡資源、成立學習小組三個方面培探索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很多,不管采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抑或是幾種方法結(jié)合使用,其目的都是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達到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版 [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5.
[2]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第三版 [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7.
作者簡介:
裴秀娟(1969-):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