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
摘 要:現(xiàn)在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圍繞孩子轉(zhuǎn)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競爭?競爭又會給自已帶來怎樣的快樂體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自己的學科特點來讓學生體驗到競爭的快樂,讓競爭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競爭;合作;失?。豢鞓?/p>
我們經(jīng)常會對學生說:“等你長大你就知道社會的競爭是多么地殘酷!”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卻是那樣地遙遠。現(xiàn)在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圍繞孩子轉(zhuǎn)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競爭?競爭又會給自已帶來怎樣的快樂體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學科特點來讓學生體驗到競爭的快樂,讓競爭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就尤為重要。
一、激發(fā)競爭的本能
小學生是一群有著好奇本性的天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探索、思考,同伴之間競爭意識也會自然形成。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不服輸?shù)膫€性設(shè)置一些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爭論。如在教學;“在一個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木料上,挖去一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木料,剩下木料的表面積是多少?”題目剛一出現(xiàn),就有個學生迫不急待地舉手,他給出方法是用大正方體木料的表面積減去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算式是10×10×6—2×2×6=576(平方厘米)。他剛說出方法,另一個學生不服氣地說:“不對,不對,我畫圖了,如果在正方體木料上挖去一個小正方體,剩下圖形的表面積應該和原來正方體是一樣的?!闭f著自已急著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想法用圖表示了出來。我大大贊賞了他一番,話音剛落,又有一學生說:“老師,這題好象不是一種答案。”我趁熱打鐵說:“那你們能給我?guī)追N答案呀?我們比比誰思考問題更周密!”學生個個斗志昂揚地畫著、算著……最終3種答案一一地呈現(xiàn)在了黑板上。在這道題中,通過我的“煽風點火”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本能,學生的“我的想法是對的”的心理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競爭中,學會思考與改進。
二、提供競爭的土壤
小學數(shù)學學科本身的趣味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提供了最適合的土壤。在課堂上,一個小小問題的激發(fā),必會引來一陣“狂風暴雨”,孩子們?yōu)橐粋€觀點爭的面紅耳赤時,彼此之間的競爭意識油然而生。在教學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激發(fā)學生以挑戰(zhàn)自我為起點,充分把學生的潛力發(fā)掘出來,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再以超越自我為目標,進行縱向比較。
如在一次數(shù)學活動中,我給出了這樣一個數(shù)學游戲:“同桌兩人用20根小棒做游戲,兩人輪流取小棒,每次最少取1根,最多取4根,誰拿到最后一根,誰就獲勝?!睂W生們玩的不亦樂乎,一旦自已輸了,就分析其中的原因,他們自發(fā)地尋找自己不輸?shù)摹氨貏倜丶保詈缶谷恍纬闪私y(tǒng)一共識,想贏,就得讓對方先拿。我故作不解,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表自已的經(jīng)驗所得,原來只要對方先拿,對方拿1根,我就拿4根,對方拿2根,我就拿3根……,這樣就形成每次一組拿5根,20是5的4倍,也就是在第4個回合,最后一人只要把剩下的拿完即可。我“恍然大悟”,又問那如果是21根小棒,怎樣拿?才能一定取勝。學生又經(jīng)歷一場“撕殺”,最終得出必須要自已先拿1根才能保證自己勝。孩子的天性是爭強好勝的,看似一場簡單的游戲使得每個孩子身上的好勝心被激發(fā),他們在不斷地和對方競爭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學得知識。
三、完善競爭的機制
如果把競爭只停留在個人行為上,那么再激烈的競爭也是無趣的,也是不長久的,這也就失去了競爭促進發(fā)展的實際意義。在學生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的同時,要更讓學生明白“合作才更有競爭力”。如我在“我最閃亮”活動中還設(shè)置了“閃亮組”和“進步組”,讓學生明白你們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不僅有競爭,而且還要帶著組員一起進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學習氛圍運應而生?,敻覃愇?米特指出:“人類社會是合作與競爭的混合體”。競爭不但不會影響到合作,而是會給以動力源泉,使之更加持久,而且更有廣度和深度。
四、應對競爭的失敗
在激勵的競爭中,事實往往是參與者大多數(shù)都是失敗者,所以,關(guān)注失敗者比獎勵成功者要更加重要。當學生的在一次競爭活動中受挫失敗時,教師要積極地和他們溝通交流。在我的數(shù)學課上,我和學生約定每天盡能力完成兩道思維訓練題,其中有一個學生每天的作業(yè)一直都沒有做,我問他原因,他低著頭說:“老師,我怕做錯,做錯你會打叉,不做可以等你講解后我再寫,我不想看到我作業(yè)上有紅叉?!蔽耶敃r聽了心里一驚,在我們老師腦海里再平凡不過的紅叉,在孩子心中則象一把利刀直插自尊。我安慰他說:“老師的紅叉只是告訴你這題做錯需要改正,沒有任何其他意思,其實題目做錯了也是一種成功,你可以從中知道你在思考問題時哪里考慮得不太周全?哪些知識點是自己薄弱的?在以后的學習中要重點改進和關(guān)注?!彼裕覀兘處熞欢ㄒ谄綍r的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讓學生們在成功與失敗的磨和中,心理更加成熟。
總之,在我們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qū)W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感受到成功與失敗的快樂,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素質(zhì),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文信.簡論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活動化、生活化與個性化取向[J].數(shù)學教學,2012,13(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