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摘要:朗讀具體是指利用有聲言語代替文字表達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模式,是一種出聲的閱讀形式,其是小學生進行英語文章閱讀的必備技能。我認為結合目標,生本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朗讀習慣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
有不少學者曾發(fā)出質疑: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的精髓是什么?教師發(fā)音準確、流暢、賦有情感,而且指引學生朗讀的精準、通暢、帶有感情色彩,是一種絕佳的情境。那么,如何在40分鐘內運用合理的策略讓教學活動“點燃”課堂呢?我認為可使用一定的策略。
一、目標引領,讓朗讀更有效
在現(xiàn)實教學進程中,本人主張要率先穩(wěn)穩(wěn)當當的執(zhí)行準確、通暢的目標,最大化的清晰提出所有朗讀鍛煉的細節(jié)需求,讓英語朗讀教學真實有效開展,從而提高學生全面使用語言的水平[1]。
二、形式多樣,讓朗讀更有趣
眾所周知,若人常常只吃一種菜,盡管做得再香可口,仍然感到膩歪。當然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如果僅用一種模式,一種語音語氣,長期下來學生也會覺得索然無味。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積極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依據教材的各種需求,做到課堂上妙招盡出,篇篇不重樣。方式上不僅利用慣用的個別讀、自由讀、范讀、分組讀、共同讀等,還適當采用以下幾種模式,例如:
1、分角色朗讀:若想要設身處地的感受文章,使用分角色朗讀方法是一種十分奏效的模式。其需要學生能展現(xiàn)人物情感,利用合理的朗讀呈現(xiàn)出人物個性。這種讀法能有效輔助學生深入掌握文章主旨,感受人物內心活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譯林版英語教材中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中很多適合語篇的學習都適合分角色朗讀。比如在講解《Whose dress is this?》一文中,首先展現(xiàn)了蘇陽及蘇海二人要去參加化妝舞會的情境,其次展現(xiàn)了人們在舞會進行中探討彼此著裝。反復操練的句型有Look at ...,Whose ...are those/these?但是說話人和語氣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蘇海覺得自己的裙子太短了,語氣是失望的,Mike讓海倫看蘇陽的手套時,語氣又是好奇的。這種讀法還可以加強學生間的協(xié)作,從而對文章表達的感情印象深刻。
2、表演讀:小學英語課本中有大量帶有故事色彩的文章,而且可以轉化成精彩的演出。鑒于此,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角色,配合用具,展開活靈活現(xiàn)的演示。讓其效仿人物說話的表情及口氣,強化對文章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時,學生便能更精準的將其中情感展現(xiàn)出來,并且便于學生記憶課文。如在四年級上冊At the snack bar呈現(xiàn)的是Mike,Helen和爸爸在快餐店點餐的場景,他們相互問答各自想要的食物和飲料,然后向服務員點餐。在這篇語篇教授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分角色表演,融入小吃店的真實的情境,并伴有小吃,餐廳服務員服裝等真實的道具,入情入境后,學生能夠獲得比較真切的感悟,學會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英語表達,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想象朗讀:惟妙惟肖的畫面能擺脫單一乏味的知識灌輸,讓學生主動思索,生動形象的場景能開發(fā)其潛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英語語篇中很多地方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腦補畫面帶入感情再去讀。比如六年級下冊Summer Holiday plans中的cartoon time。Bobby想周游世界邊讀旅游方面的書籍邊幻想自己到了各個國家可以干什么,此時便可以要求學生應用其想象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指引學生依據照片幻想讀句子,使其在朗讀中擁有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比較中朗讀、體會。
4、評讀:評讀是對教師以及學生的朗讀效果作出評判,糾出優(yōu)缺點。評讀可以他評,也可以是自評;可是教師評學生,也可以是學生評教師。不但重視朗讀的情感,還重視朗讀的技巧。評價時,教師要使用正確的觀念和手段,做好榜樣,傳授朗讀技巧,尊重學生真實想法,讓所有學生在評議中感受成功的歡樂。與此同時,因為學生具有差異性,而且閱讀資料自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便各有千秋[2]。因此,教師要尊重每名學生特有的體會和領悟,漸漸形成賞識學生對待問題的各種習慣、角度以及形式。
三、保證時間,讓朗讀更有質
朗讀是把紙張上的無聲文字變化成更加深入表達情感的發(fā)聲言語??傮w來說,紙張上的文字語言并不是完整的,因為其匱乏一種語言的核心要素:語音。語音所蘊含的語調、語勢、語感、語氣,朗朗上口、停頓轉折等,單純文字表達的比較有限。但朗讀身為將文字成果變化為發(fā)聲語言的二次改造,不但能將語言完全的、具有美感的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還可以通過相關語勢、語氣等傳遞出某些含而不漏的意思,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挖掘教材,讓朗讀更有味
朗讀中思索的寬度和深度很多變,有些是對句子的掌握加以思考,如在四年級下冊Drawing in the park最后一句Is this a boat?以反問的語氣來表達Tim畫船不像,啟發(fā)學生用形容詞說一說Tim畫的畫到底如何,David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呢?教師們能提供繪聲繪色的范讀正是在教師對文章的準確理解和仔細的領悟基礎上而實現(xiàn)的,因此使學生在思索中感受朗讀的感情,我覺得這無疑是一種提升朗讀可行性的基本措施。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只要正確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意義,清晰所有朗讀任務和目的,細致策劃每堂課的朗讀鍛煉,悉心對學生展開朗讀教導,及時與學生溝通。朗讀必將會真正地點亮我們的英語課堂,讓學生感受英語語言之美,讓英語課堂更加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張筱英.《讓朗讀評價更具評價性和激勵性》[J].《教育革新》,2012(6).
[2]彭巧燕,賀方春.《試論朗讀教學的情感把握》[J].《云夢學刊》,2013(1).
[3]王春.《淺談英語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J].《新課程學習》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