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青
摘 要: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fā)展的需要, 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 面向全體學生, 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是其最主要的基礎學科之一.要使初中語文教學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務必順應素質教育的改革,做好教學方面的各方面改善,實現(xiàn)人文教育。當前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還存在部分問題,本文主要就是分析這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探討相應的對策,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對策探討
1引言
當前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農村初中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我們每位初中老師面臨的主要課題。本文主要是針對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出創(chuàng)新舉措,來改善農村語文教學中的詬病。
2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
農村的教師很多都是通過長期的積累,固化了教學模式以及觀念,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雖然教學改革的理念在不斷深入,但是農村的很多老師沒有條件去城市學習,改善自己的觀念,完善教學手段,所以基于這種情況下要去快速的轉變他們的想法,是很難的。
2.2 應試教育思想過于嚴重
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因為長時間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即使進行了新課程改革,還是依然會采用應試教育的標準,忽視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以教師為主導,長期如此,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學習的心理,因此整體的素質教育進程過于緩慢。農村的形勢相比城市來說是嚴峻的,本身就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思想觀念更是落后,認為只有成績好才能走出農村,所以更加重視結果導向,一切學習都是為了獲取高分。老師填鴨式的教學,課后布置大量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完全忽視了教學方式的轉變來提高教學質量,而家長也是將分數去衡量自己孩子的能力。因此素質教育的進程在農村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2.3 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的經濟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是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望而卻步的,所以能來農村教學的老師就比較少。一方面,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聘請專業(yè)的語文老師,另一方面,學校的環(huán)境以及生活條件的制約因素過多,也會讓很多來此教學的老師堅持不下去,而且目前農村的教學設施暫時還無法與城市的相比,即使優(yōu)秀的老師選擇來農村教學,但是迫于教學條件,沒有完善的電教設備去支持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所以還是會慢慢的走向傳統(tǒng)教育的道路。初中語文不光光是簡單的聽說讀寫,而是要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語言能力,但是農村現(xiàn)有的語文教師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手段,壁壘較多,而且沒有時間,沒有資金去城市里進行學習借鑒。人才稀缺,教學任務重,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創(chuàng)新改革,自然無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語文素質教育。
3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措施
3.1 教學觀念轉變,當地政府加大投入
新時期下,農村學校要做好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準備,需要老師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完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語文需要習題的鍛煉,但這不是唯一的提高他們能力的方式,因此要做好課堂上的有效教學,語文老師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自發(fā)的通過互聯(lián)網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外,當地政府需要加大資金的注入,完善基礎設施,做好信息化建設,從而推動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3.2 組織老師去培訓學習,激勵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來農村施教
提高師資力量也是保證農村學校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基礎條件。因此學??梢远ㄆ诘慕M織老師去培訓,接受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模仿城市里成熟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另外,也要做好社會上的宣傳,鼓勵更多優(yōu)秀的老師來農村教學,將新鮮的血液改善農村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3.3 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完善教學手段
在農村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將書本知識和故事場景進行融合,創(chuàng)設出一些比較有趣生動的故事,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種氛圍下的教學課堂,不但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在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在這些有趣的場景中獲得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的融會貫通。語文其實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能力之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自覺自主的探究知識,從而為學習其他的學科奠定基礎。教學手段的完善,是素質教育體制下的必要途徑之一,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單一的評價方式,轉變?yōu)樽⒅貙W生的全面發(fā)展。
3.4 分層教學,減小兩極分化
隨著語文知識的深入,部分學生因為前期小學階段的基礎未打牢,所以在初中的學習時,沒有正確的閱讀習慣,沒能掌握獨特的寫作技巧,對文章剖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這個時期的學生需要重點分析,通過分層教學,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優(yōu)化課程結構,對學生、對教學目標、對教學任務等等進行分層,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避免“一視同仁”導致兩極分化的惡化。為了更好的提升整體的教學氛圍,就需要加入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合理科學的開展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學生自行搭配小組,鼓勵他們踴躍的發(fā)言,將自己的見解和思路告知彼此,一方面是拉近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另外也能很快的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這樣的課堂氛圍也將充分的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的學校雖然教育體系不完善,改革的進程也會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制約,但是素質教育體系下,我們不能忽視任何地區(qū)的教育,語文作為專業(yè)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情感要素與想象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轉變觀念,完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分層教學等等新穎的手段來改革初中語文教學,才能順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推動農村的教育事業(yè)。
參考文獻:
[1] 姚鳳娟.談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J].學苑教育,2016(11)
[2] 吳曉飛.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J].軟件:電子版,2016(12)
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楊河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