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凱 馬樹偉
摘 要:體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的重要任務,還需發(fā)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健康的體育心理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及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對學生體育心理引導和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本文對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體育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育心理的途徑,為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體育心理 高校 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205-02
高校體育教學不僅承擔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功能,還承載著發(fā)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工作者必須將心理學的知識融入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身心全面發(fā)展。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的把握,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通過掌握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學生保持對體育運動的積極心理。根據(jù)心理學相關理論,人的外在行為受內在動機的支配。體育教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動機和興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及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和習慣。二是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與體育進行結合,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多重功能。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三者在教育形式、手段、方式上可以進行整合,拓寬教育視野和思路,提升大學階段體育教學質量。
2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體育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高校教育中對體育缺乏足夠的重視
大學作為培養(yǎng)和輸出高級專業(yè)人才的基地,無論是學校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都將專業(yè)學習放在首位,重視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對體育教育不夠重視。在高校體育教學大綱中要求在大學階段開展兩年的體育課程,一些學校甚至只開設一年。一個合格的人才必須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沒有健康的身體,擁有再多的知識和技能也不能稱之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另外,體育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還具有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道德品質的作用。體育中蘊含的體育精神、價值觀和文化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體育的忽視將會給高校教育體系造成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2.2 應試教育模式下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忽視
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及高等教育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很多年,但一方面由于我國教育改革的不徹底,教育教學方式、教育考核評價方式、教育教學理念等還保留了應試教育的殘余。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仍然還是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放在首位,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也是將成績作為主要指標,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近年來多次發(fā)生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自殺或惡意傷人等事件。參與體育運動是保持人的心理平衡及促進心理健康關鍵途徑。在體育運動中,大學生能夠實現(xiàn)自我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會到社會支持等等。在體育中蘊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
2.3 專業(yè)人才的缺乏
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和教育需要具有專業(yè)心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學校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又缺乏相應的培訓內容。缺乏專業(yè)的人才成為對學生心理進行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限制因素。
3 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育心理的途徑
3.1 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形式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認為在教學項目確定的情況下,其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是固定的,于是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然而,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的內容。作為體育教師,不能固步自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教學組織方式過于死板。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方位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取。只要是符合大綱要求的,且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利,都可以將其作為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及發(fā)揮體育的多重教育功能。
3.2 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
學生個體存在個性、品質、能力、體質各方面的不同,同時學生對學習體育的需求和目標也存在差異。因此,“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應該最大程度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避免以往對全體學生都制定一樣的目標,采用一樣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對學習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
3.3 建立正確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具有傾向性的確定,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對后續(xù)的學習行為進行及時的調整,對積極的行為進行強化,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和調整。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中,一是需要建立多元的評價標準,即在差異化教學的基礎上也建立相應的評價考核標準,并且重視對學生個體縱向的評價,即將學生學習前后之間的變化進行比較,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二是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內容。在高校體育課程學習中,不僅將學生的相關體育項目知識和技能納入考核內容,還應該將體育鍛煉習慣、意識等體育心理因素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三是做到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結合,相對評價是指將全體被比較對象之間相互比較的一種評價,絕對評價是指參照客觀的評價標準對個體進行評價。相對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之間相互競爭,但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絕對評價的優(yōu)點則是相對客觀科學,不易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在教學中,可以將兩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根據(jù)情況的不同,采用合適的評價方式。
3.4 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控
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之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科學的方法適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調整。比如教授學生自我暗示、放松、合理情緒等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調整,保持一個平衡、穩(wěn)定、良好的心態(tài)。另外,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發(fā)揮體育對人的心理特質的培養(yǎng)作用,比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力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祁海輝.淺談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23(2):90-92.
[2] 楊杰,周游.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174-175.
[3] 陳榮章.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發(fā)展策略[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32):228-229.
[4] 蘇敏,高吳軍.淺談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
2011(3):269.
[5] 傅君芳,林建君.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模式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91-94.
[6] 楊佳根.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研究[J].成功(教育),2008(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