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梅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協作完成學習知識的任務,通過分工、互助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激發(fā)潛能,有助于學生成長。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策略。
沒有計劃的活動很難說是有效的,為了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教師在學習開始之前必須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以《靜夜思》這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制訂的學習計劃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明確指出學生要理解的詩的意思與情感,同時能夠從這首詩出發(fā),進行引申,了解其他有關“月”的詩作;其次,學習計劃要明確學生的學習步驟,要真正理解《靜夜思》,要從創(chuàng)作的背景、詩人的心境出發(fā),再結合實際的內容,最后才是進行升華的討論;最后,學習計劃要突出小組學習活動的重點,這首詩的教學重點就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月”在古代詩作中寄托著怎樣的情感,對此要求學生深入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為學生提出正確指示,更好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實際的學習,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避免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用絕美的文字將桂林山水的美麗表達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首先,教師要讓一部分學生進行資料的準備,從地理環(huán)境、人文文化方面進行收集,在學習之前先全面地了解桂林山水的背景;其次,教師要在合作討論中要求每個學生都要進行發(fā)言,才能保障思考探究的有效性,再由代表進行發(fā)言;最后,要確定哪些學生整理小組的學習成果,做好匯報工作。通過這樣的分工,讓學生都了解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具體做些什么,從而保障每個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引路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是如此,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地進行,需要教師提供科學的學習指導。以《荔枝》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以荔枝為線索,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作者母親的機敏大方,但是面對這樣的細節(jié),學生有時很難理解,就需要教師的指導了。比如,文章中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母親端上剛買回來的荔枝,用輕快的動作換下了那盤丑陋的沙果”,這是作者同事來家做客時母親的臨場反應,于是教師可以一步步地引導“荔枝與沙果實際上形成了對比,而母親輕快的動作又是重要的一點”,學生在討論中立馬能夠得出答案,能夠想到文中的母親是為了避免作者的尷尬才換上了新鮮的荔枝。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在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提供科學的指導,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發(fā)現問題,再從問題出發(fā)尋找策略、進行解決,這個過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的學習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調控。以《少年閏土》的教學為例,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塑造了閏土鮮明的形象,為了幫助學生學好這篇文章,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挖掘。首先,教師可以提出“作者和閏土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引導學生初步地熟悉文章,了解大概內容;然后,教師提出“從文章的哪處描寫,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引導學生結合文章進行深入探討;最后,教師提出“在閏土身上你們又學到了什么?”深化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獲取了更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利用合作的力量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教師作為重要的指導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組織與調控,必須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組織,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使其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1]王興昭.怎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N].貴州民族報,2010-06-16.
[2]馬新志.怎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