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潔 楊剛 王軍選 姜暉
摘 要:《信號檢測與估值》是通信、電子類相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也是我校碩士研究生的一門核心學位課。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重理論,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缺失等問題,很難滿足研究生工程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文章通過對課程現(xiàn)有狀況的討論,提出了該課程建設的一些設想。
關鍵詞:信號檢測與估值;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手法;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01-0053-03
Abstract: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s, and it is also a core degree course for graduate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teaching,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lack of practice, and 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for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xisting course in this paper, some ideas about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引言
《信號檢測與估值》是通信、電子類相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主要介紹通信中的信號檢測處理、信號波形檢測、信號統(tǒng)計估計、最優(yōu)接收設計等知識[1]。由于本課程是極具專業(yè)特色、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且較多應用于通信電子、自動控制、模式識別等多個領域,因此,《信號檢測與估值》也就成為了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的重點專業(yè)課[1]。
在西安郵電大學信息類專業(yè)中,《信號檢測與估值》是碩士研究生的一門核心學位課,其較強的理論性既是本課的特色,也是教學難點所在,學生常常被數(shù)學推導所難、不能準確理解理論知識內涵,對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更是難上加難。而在實際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理論與實踐、數(shù)學基礎與工程應用的脫節(jié),更加突出了該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與課程預期目標的巨大落差[2]。因此,如何解決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有限的教學時間的矛盾,如何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質量、增強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已成為本門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現(xiàn)狀
根據(jù)近些年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教學團隊教師進行深刻分析,總結當前課程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問題一:教學內容晦澀難懂,重理論缺實踐,學生往往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如何將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例如,課本第三章信號的統(tǒng)計檢測理論中,介紹了貝葉斯準則以及幾個派生貝葉斯準則,其中包括最小平均錯誤概率準則、最大后驗概率準則、極小化極大準則和奈曼-皮爾遜準則[1],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多部分學生對這些基本知識點的理解膚淺或不完整,采用死記硬背公式的學習方式,因此更無法對其進行靈活運用。
問題二:教學內容陳舊,涵蓋知識面廣且重點不突出,難以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2]。目前,本校使用的教材為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出版的《信號檢測與估計理論》,教學內容十年不變,不能及時跟隨當前信息科技領域的最新發(fā)展。一成不變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手法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培養(yǎng),最終導致學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不良發(fā)展。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和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將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趨勢以及教師的科研成果融于教學過程,借鑒兄弟院校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成功案例等一系列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從而培養(yǎng)其工程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是本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
問題三:教學手段單一,仍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少量課后作業(yè),學生缺乏實驗、設計等實踐環(huán)節(jié),很難深刻全面的理解課內知識點[2],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低,教學效果不好。近年來由于研究生擴招等原因造成的教育質量下滑,而研究生教育更強調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滿足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yǎng)目標要求,如何豐富教學手段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培養(yǎng)研究生的研究興趣,則是本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
二、《信號檢測與估值》課程建設的設想與措施
《信號檢測與估值》是西安郵電大學2016年研究生課程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借助這次經費資助的契機,擬經過三至五年時間逐步打造一支學歷、學緣、資歷結構科學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學隊伍,并結合教師的科研方向,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組織,建設一批通信應用特色的教學案例庫和課程配套實驗。通過本次課程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使得該課程呈現(xiàn)系統(tǒng)化、特色化的風格,更能充分發(fā)揮課程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支撐作用。
圖1展示了《信號檢測與估值》課程建設的研究內容及實踐途徑。
(一)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
如今,科技高速發(fā)展,如果我們的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與學,大量的數(shù)學公式上,很難再吸引學生的關注。但是信號檢測與估計理論要求大量數(shù)學基礎,涉及隨機過程、矩陣論、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知識,課程自身的這一特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又無法逾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我們該如何將復雜的數(shù)學理論和生動的工程應用相結合,如何將知識點做到面面俱到而又重點突出等等,這樣的難題不可回避的擺在任課教師的面前,如同一座座大山。
借鑒兄弟院校課程建設的經驗,教學團隊采用將基本原理的“普適性”和通信應用"特殊性"相結合,對教學內容重新組織安排,突出重點理論,淡化其他數(shù)學推導過程,強化工程應用性,使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層次化、合理化。例如,課程前兩章即概論和基礎知識兩個部分,課時壓縮到4課時;突出第三、五章信號統(tǒng)計檢測理論和統(tǒng)計估計理論兩個部分內容,課時增加至30課時[1];其他章節(jié)內容也略有改動,但總體上保持原樣,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突出重點。
另外,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教學團隊將學生公認的難點、重點的知識點,增加了Matlab仿真或者引入實例說明,將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展現(xiàn)出來。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基礎概念很難理解清楚,例如,輸入、輸出空間、判決空間等,教師根據(jù)基本理論給定的模型,借助Matlab仿真構造出不同的空間結構[3],幫助學生直觀、深刻的理解概念。
又如,每級學生都對信號的統(tǒng)計檢測、統(tǒng)計估計理論這兩部分中眾多的檢測、估計方法理解不清。在授課過程中,團隊增加里Matlab仿真結果,來輔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點。例如,為了直觀對比最大似然估計和最大后驗估計的性能,教師通過Matlab仿真得到結果圖,學生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已知待估參數(shù)分布的情況下,最大后驗估計優(yōu)于最大似然估計[3]。
(二)教學方法手段的創(chuàng)新
教師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從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考等各個方面,靈活運用項目驅動、應用特色案例教學、科技報告等方法手段,優(yōu)化教學效果[5]。例如,引導學生將信號檢測的幾種方法進行分析、對比和總結,注重其間的關聯(lián)性,突出知識點之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之處。
為適應學校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定位,從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融入理論教學中,依托學校各類實驗平臺及具有通信特色的其他實踐教學平臺,借鑒案例教學的思想,充分利用現(xiàn)代各類網絡手段,開發(fā)以通信為背景具有工程應用性的教學案例。使教學內容具有工程應用性,做到因材施教,更好的契合我校研究生的培養(yǎng)定位。教學案例的特點及編寫步驟如圖2所示;
有了好的教學案例,如何高效的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一個關鍵點。團隊擬建設一個基于云技術的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案例庫,可以方便師生學習使用。
(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
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是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經過多次研討確定在總課時48不變的條件下,適當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課時,目前至少保證8課時的學生上機實驗。實驗內容設置以“驗證+綜合”的思路,選取了課程中重點知識點。為了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估計理論認識,例如,如何對比最大似然估計和最大后驗估計的異同,教師在課堂上通過Matlab程序演示結果來直觀對二者進行對比。同時,學生上機實驗可以進一步驗證在最優(yōu)估計存在時,二者的估計方差與克拉美-羅限(即Cramer-Rao,CR)的關系[3]。
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以及與學生的交流總結,團隊達到一致共識,即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多融入一些直觀的方法,例如Matlab仿真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數(shù)學理論,并且提出將授課內容中的難點、重點知識,借助Matlab仿真實現(xiàn),形象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實踐形式采取多樣化,較難的部分可以教師獨立完成;較簡單的部分可以教師學生合作完成,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以報告形式布置給學生上機或者課后完成,等等。總之團隊教師希望采用多元的實踐方法,幫助學生深刻、準確理解課程理論。
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加入一些專用硬件設備,例如信號檢測儀或估計儀等,加強學生對理論的感知。舉例,我們在課堂上介紹了維納濾波器,但是學生無法從眾多的數(shù)學公式和大堆的圖表中直觀、形象的認識什么是維納濾波器。雖然軟件仿真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但是如果我們采用DSP、FPGA等硬件設備來解決算法問題[4],并建立一個實際的信號檢測和估計系統(tǒng),真實的檢測或者估計一個受噪聲污染的實際信號,那么學生一定會對這些理論有更加深刻、直觀,且生動的理解。
(四)微課程錄制的探索
微課程給我們帶來的并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展示了一種更快捷的學習途徑和方法。借鑒“可汗學院微課程”模式,運用建構主義方法,把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的重點難點錄制成視頻,按照學生最便捷的接受知識的方式,形成PPT式、講課式、板書式或多種形式結合的微課程模式。信號檢測與估值是理論性強、概念更抽象、課后題型多樣,涉及面廣,有一定深度。對于習題的講解,很多學生不習慣PPT的講授方式,其快速的切換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過渡。多數(shù)學生更傾向于教師用板書的形式進行,但是傳統(tǒng)的板書有不可復制的缺點。如果把對習題的講解錄制成微課程視頻,一題一課,可以賦予傳統(tǒng)板書新的活力,讓教師的板書能夠重現(xiàn),而且在講題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也可以用微課程視頻嵌套的方法,鏈接到相關知識點的微課程,逐步進行提示,給學生一條明確的學習路徑。
把信號檢測與估值中的重點難點,錄制成目標明確、主題突出的微課程視頻,這是教學團隊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但是,微課程的內容應該不僅僅局限于理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硬件平臺也可以錄制成微視頻,從而實現(xiàn)硬件資源的共享。如果視頻教學資源可以達到一定數(shù)量以后,就可以建成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的微課程視頻資源庫。這些微課程視頻將可作為智慧學習的重要資源,滿足學生入境學習、泛在學習和個性化自定步調學習的需求[6],適應現(xiàn)代學習短、平、快的特點以及碎片化學習的需要[7]。
(五)建立課程網絡教學平臺
與傳統(tǒng)的課堂式教學模式受教學時間、地點等多方面條件的約束相比,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以及網絡的普及性、實用性和便利性,使可視化教學手段,如動畫、文本、聲音等多種媒體組合,成為目前的課程建設的趨勢。而我校本科教育正在大力推進“網絡課程”、“在線課堂” 的進程,因此,教學團隊借鑒成熟課程網站建設經驗,初步開發(fā)《信號檢測與估值》課程的教學網站,為選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其中包括大量的多媒體資源,例如課程課件、教學案例庫、微課程視頻等。
利用教學網站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性,大大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可以使學生在各種場合、各種時間利用網絡學習相應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觀看教學視頻、下載相關課程PPT、習題、往年試題,使得課下學習豐富多彩,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探索與研究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線課堂有著良好的互動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提交留言,與任課教師無障礙溝通,不受空間條件約束,一起探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進行答疑輔導。
雖然網絡教學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由于建設經費有限、知識產權等諸多問題困擾,老師建設熱情性嚴重受阻,下一步我們該如何進行仍是困擾教學團隊一個難題。
三、結束語
圍繞應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目標,西安郵電大學信號檢測與估值教學團隊的老師們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從教學內容優(yōu)化和實驗設置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設,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與時俱進,提出一系列改革式課程建設的嘗試,教學手法手段的新穎年輕化,而且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合理有趣,還陸續(xù)開發(fā)了微課程、教學網站等輔助教學手段,探索一套適合《信號檢測與估值》課程教學方法的模式。
參考文獻:
[1]趙樹杰,趙建勛.信號檢測與估值理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馮鵬,魏彪,何鵬,等.研究生專業(yè)課程《信號檢測理論》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140-141.
[3]景小榮,李強,陳前斌,等.基于Matlab的《信號檢測與估計》課程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2):55-57.
[4]代少升,杜智慧.對《信號檢測與估計》課程設置的構想[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6):314-316.
[5]單潔,盧光躍,包志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工科專業(yè)課教學法的研究與探索[J].高教學刊,2015(18):112-113.
[6]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8-94.
[7]張克永,李宇佳,楊雪.網絡碎片化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問題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2):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