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硯 王立杰
摘 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要積極探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數學教學的不斷優(yōu)化。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為例,對具體實施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探討,期望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關鍵詞: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結合學情現狀,明確教學目標
在“認識時間”教學的備課階段,教師要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前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可采取前測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總結前測結果可知,學生已經對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初步認知,能夠讀出“整點時刻”,并且熟悉鐘表中的12個大格和相應的數字,但是他們卻對幾時幾分的認讀均存在較大障礙。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起點明確以下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1小時=60分鐘”這一概念,學生能夠認讀鐘面上分鐘指向任意格所表示的時間;二是組織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實踐操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習慣和團結合作精神;三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探究未知領域,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通過明確“認識時間”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師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行細致講解,激活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回歸生活體驗
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任務情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回歸生活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對任務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借此來再現“真實”的生活。以任務為核心開展學習活動,能夠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時,教師可提出如下任務:安排學生“小米”一天的生活時間,以該任務情境作為主線,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前導入階段,為學生展示“小米”一天的生活場景,從早晨起床到上學、課間活動直到放學回家,學生很快被這種熟悉的情境吸引,喚起了求知的欲望,在很短的時間便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隨后,教師利用“小米”一天中不同的生活情境,并通過認一認、連一連等教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時間。教師在采用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時,應當盡量選取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素材,并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有機地融合到一起,由此可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三、組織課堂游戲,提高學習效果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獎勵和競爭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鑒于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結合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組織課堂游戲,借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除了能夠對所學的新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之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教師可將練習內容設計成游戲的形式,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做一做”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狐貍放小雞”的游戲活動,選取15名學生扮演小雞,再選出一名學生扮演狐貍,為使游戲更加形象,可以讓學生分別戴上小雞和狐貍的頭飾,所有小雞被指定在教室的一角,隨后扮演狐貍的學生用手指屏幕,警告“小雞”,在屏幕上會依次出現11個鐘表,答對鐘表所示時間的可以釋放回家,搶答錯誤和沒有搶答到的則會成為我“狐貍”的美餐。這樣的游戲可以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練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提升。
四、展開實踐操作,理解鞏固知識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教師僅僅憑借語言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為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當教學完鐘面的認讀方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同桌合作進行撥鐘練習,由教師說出一個時間,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學具鐘,同桌中的兩個人,一個負責在鐘面上撥出自己的作息時間,另一個讀出時間,并進行輪換。通過讓學生對實物進行具體操作,能夠使他們對時和分的關系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鞏固了認讀時間的方法。
總而言之,在“認識時間”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情現狀制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學習新認識,并通過課堂游戲和實踐操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賴艷.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4):52-53.
[2]柳夢潔.意義學習促理解,扶放有度提效能:以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學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7(10):109-110.
[3]蘇棉花.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探究:以“認識時間”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13(4):36-3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