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濱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稅制變革舉措,可以有效的防止重復征稅方面的問題。對于壽險公司的分支機構而言,在營改增的背景下,自身財務管理工作也受到了顯著影響,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降低工作效率與效果,為公司發(fā)展帶來不應有的負擔?;诖?,本研究首先概述了營改增政策改革的內涵,進而探討了營改增對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最后給出了營改增背景下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影響;開展策略
一、營改增政策改革的內涵
所謂的營改增,也就是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這是國家為了有效降低對公司進行重復征稅而實施的一項稅負改革,根本目的在于緩解企業(yè)的稅收壓力。自2011年開始,這項稅負改革已經對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yè)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有力推進國民經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工具。全面實施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yè)轉型的“重頭戲”。營改增不只是簡單的稅制轉換,它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yè)負擔,促進工業(yè)轉型、服務業(yè)發(fā)展和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是一項“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改革。營業(yè)稅是比較便于征收的稅種,但存在重復征稅現象,只要有流轉環(huán)節(jié)就要征稅,流轉環(huán)節(jié)越多,重復征稅現象越嚴重,增值稅替代營業(yè)稅,允許抵扣,將消除重復征稅的弊端,有利于減輕企業(yè)稅負。從整體上來講,此次改革有利于降低企業(yè)稅負,但因為每個企業(yè)的經營狀況、盈利能力不同,并不是每個企業(yè)在每個時期稅負都會下降。
就壽險公司而言,分支機構是主要的作業(yè)單位和納稅主體,承擔著大量的營收任務,且在營改增之前很少涉及增值稅納稅義務,故在營改增的落地方面影響面最大,也更能夠總體反映基層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壽險公司基層組織的角度來談一談營改增對基層財務管理的影響。營改增深入影響著壽險公司基層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使基層財務工作較為繁瑣且直接面對業(yè)務,相關權限可能由于集中或上收而無法及時處理;更普遍的是新處理方式帶來的工作量增加和對報稅人員技能的要求,與現有人員編制限制無法增加財務專職人員的矛盾,導致涉稅崗位兼崗且工作量在一段時間大幅增長的現象。在此基礎上的基層財務管理工作可能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職責和更高的風險。
二、營改增對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營改增對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對財務管理工作整體模式的影響。營改增對于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是系統(tǒng)性的。從公司內部而言,營改增使其不僅面臨著來自于上級部門及業(yè)務部門的要求,還面臨著來自于外部合作者納稅方面的新要求。這些要求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模式的變革不能僅僅財務單向策略,只是簡單的在原來工作基礎上增加新的任務,對財務工作流程加以控制,更應當對整合財務管理模式加以重新定位,在票據管理、納稅管理、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稅收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考慮。
另一方面,對稅收籌劃工作的影響。稅收籌劃所指的則是公司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對自身運營過程中的各項活動進行統(tǒng)籌安排,既確保自身可以有效利用稅收杠桿來提升公司經營效率與效果,也有助于國家稅收收入的增長。營改增對稅收籌劃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基層經營管理方式轉型滯后降低了稅負減少效果甚至出現了增加。盡管營改增措施能夠去除不必要的納稅環(huán)節(jié),從理論上可以降低公司納稅數量,然而由于不少壽險分支機構管理方式仍沿用營業(yè)稅時期的模式,沒有實現業(yè)務經營上的有效轉變,因而無法真正基于營改增政策而實現降低稅負壓力的效果,如對營銷員實物獎勵因視同銷售帶來的稅負實質性增加。第二,對公司的納稅管理工作產生沖擊。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也要求公司對自身的人員和資產配置進行必要的調整,如增加稅務管理人員配置、擴大稅務要求的培訓范圍、稅控設備的購置等,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成本。另外,在營改增背景下,會計科目與核算方式也相應變得復雜,這對于公司財會人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這些改變都意味著壽險分支機構應當對整體的稅收管理體系加以變革。
三、營改增背景下壽險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為了有效應對營改增政策對公司稅收籌劃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壽險分支機構有必要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思路上加以轉變,并結合營改增政策,實施更為具體的應對策略。基本來說,如下兩方面尤其需要加以重視。
(一)財務管理工作的重新定位
一方面,壽險分支機構財務人員應當給予營改增政策以特別重視。稅收籌劃工作效果的優(yōu)劣與公司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如果財務人員不能夠深入了解營改增政策,就無法將這一政策與實際的納稅籌劃工作有效結合起來。盡管營改增政策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當前部分壽險分支機構的財務人員仍存在未完全理解的困境。為此,公司有必要正視對財務人員的營改增知識培訓,不僅使他們從思想上對營改增政策給予極大的重視,也可以確保財務人員不斷提升稅收知識儲備與工作經驗,從而在實際的納稅籌劃工作中取得更為優(yōu)良的效果。這種培訓工作既可以依靠公司內部專家統(tǒng)一組織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參加外部培訓的方式來開展。
另一方面,基于營改增工作實踐的逐步深入,持續(xù)對公司稅務管理系統(tǒng)提供優(yōu)化和完善的建議。據了解,營改增前后,壽險公司總部均開發(fā)并投入使用了具備增值稅進項管理、發(fā)票管理、報稅管理等功能的稅務管理系統(tǒng),但由于時間緊、理論與實際的匹配等原因,這些系統(tǒng)在功能上、與其他系統(tǒng)對接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壽險分支機構作為系統(tǒng)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有必要積極主動的發(fā)現和總結問題及時上報,同時,也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向上級提出合理有效的優(yōu)化建議,從而達到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和自身工作量下降的雙贏效果。
(二)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方面,根據業(yè)務實際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并將這一工作與績效評價密切關聯。稅收籌劃工作的目的,一是合法降低稅收負擔,二是防范稅收風險。為了有效實現這兩個目的,壽險分支機構結合業(yè)務實際來完成稅負評估工作十分有效,這也能夠降低稅收籌劃工作的難度。鑒于不少壽險分支機構尚未構建完善的稅收管理體系的現狀,在根據業(yè)務實際來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特別重視會議差旅等可抵扣項目真實性、視同銷售行為管理等方面,以防止出現稅收籌劃不力帶來的經營成本增加及稅收風險。
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合同管理體系,圍繞生命周期開展合同流程管理。對于壽險分支機構而言,合同管理工作是整合稅收籌劃工作的切入點。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除了要求財務人員全身心的參與到合同談判過程中,確保合同中應包括發(fā)票相關條款內容之外,還有必要建立起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從合同的談判,到合同的終止,整合過程都應當融入增值稅管理理念,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以發(fā)票為先導的付款原則。
參考文獻:
[1]彭雪梅,黃鑫.“營改增”對我國保險業(yè)稅負的影響——基于大中小保險公司對比研究[J].保險研究,2016年第3期.
[2]鐘慧.“營改增”對保險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3]何菊芬.營改增對壽險公司稅負影響分析——以某壽險公司為例[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年第2期.
[4]彭明.營改增對中小人壽保險公司三四級機構基層財務管理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6年第9期.
(作者單位: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