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摘 要:如今在這個快速發(fā)展是訊息年代,傳統(tǒng)教學因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性難在實踐過程中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新課標理念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面綜合能力。因此,需要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同時,在音樂教育過程中也需要取其精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都將成為課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標;教學方法;音樂教育
一、影響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對課程的接受程度。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1]。”在《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尋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再加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音樂是一門藝術,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它并不是深不可測或者難以捉摸,反而音樂更為貼近生活,貼近人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藝術無國界,同樣對于音樂,也是沒有種族、流派或者表現(xiàn)方式的障礙,往往在音樂中,我們可以更好的溝通,引導學生對于藝術的向往,打破填鴨式的灌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中真正感受到快樂和自由,才能讓他們更愿意去了解和熱愛音樂,同時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也能夠學習到知識本身的內在價值。
(二)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那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響著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會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愛、體會學生的心理感受,除了幫助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還可以在心理上使學生更為信任,可能你在課堂上,得體的妝容、親切的微笑和鼓勵的眼神都會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欲和參與度;可能偶然被老師叫上臺表演一段聲樂演唱都會幫助學生建立起極大的自信心。其實,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無可取代,所以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需要對其心理進行必要建設,幫助學生真正由內而外去喜歡音樂,享受其中的樂趣。
二、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方法的實施
(一)情境式教學。人類的思維演變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思維,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逐漸消失在腦海中,聽到的聲音也會逐漸被周圍的語言環(huán)境所遮蓋,但是唯有切身體會過后,是多感官同時運作,將思維逐漸轉化到記憶之中,而且通過感受,將理論知識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表現(xiàn)出來更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加課堂生動性。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2]。例如在《青春舞曲》這一課程當中,可以播放舞曲,并且鼓勵學生運用肢體動作配合歌曲,大膽地嘗試并且體會歌曲中的意境;在聆聽《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振奮激昂課堂氛圍,促進學還是能在如此氣勢澎湃的旋律中感受萬眾一心、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傊浞终{動學生的想象、情感體驗階段是音樂欣賞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將音樂課程內容和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意境充分烘托出來,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深刻理解并與音樂內容深度融合?!秾嵺`哲學范式下的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中也明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因此,拓展課程的實踐教學,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幫助學生細化理解教材。
(二)互動式教學。教學語言是傳播知識、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直接關系到教與學兩個主體,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生成,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使其想學愛學并會學是一個重要過程,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可以使教師更清楚了解學生狀態(tài)掌握課堂的進度,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上跟上教師的授課思路,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入小組形式,在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敢于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闡述對音樂課堂的理解和感受,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三)研究式教學。教師可以只是給學生某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線索,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能力都得到了加強。例如在《祖國情》這一課程當中,教師可帶著問題循序漸進的帶著學生去體會祖國的大好山河,深刻理解歌曲中所要抒發(fā)的情感來引起學生的共鳴。
(四)創(chuàng)新式教學。新的課程標準在前沿部分提出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時間,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還是能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對于青少年來說,恰到好處地引進流行音樂的元素到實踐課堂中更加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音樂課的內容選唱流行歌曲。例如;在學完《彩色的中國》后,可以選擇《我的中國心》或者《大中國》等歌曲供學生聽賞學唱,促進課堂氣氛活躍度,同時也能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音樂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是音樂教師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得音樂知識、了解并熱愛因為的重要途徑,堅持以學生為本,挖掘音樂本身在課堂中的潛在價值并且適當進行拓展與創(chuàng)新,加深對音樂的深度與廣度,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尋找音樂的美麗,成為杰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傳承人。
參考文獻:
[1]盛滋波.實踐哲學范式下的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J].當代音樂,2017(20)
[2]張瑞.論音樂美學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