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藝術團是以組織優(yōu)化的方式對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進行了資源優(yōu)化配置,急需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對其建設和發(fā)展進行提升,本文嘗試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結合西南石油大學大學生藝術團的實踐情況,從大學生藝術團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團隊特點的構建,以及大學生藝術團的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化方向等方面,將師生共享和組織內協(xié)調作為新的目標。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大學生藝術團;組織協(xié)調;石油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當今高校藝術教育成為一個普遍而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而各個大學都致力于將藝術性與大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的,并在組織化程度上加以提升,而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學生藝術團,由此大學生藝術團日益成為各個高校最閃亮的名片之一。本文嘗試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結合西南石油大學大學生藝術團的實踐情況,談一談管理學對石油院校的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和發(fā)展的借鑒意義,以及打造特色類型高校學生藝術團的發(fā)展方向。
一、師生共享:大學生藝術團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團隊特點及其構建
大學生藝術團是以組織優(yōu)化的方式對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進行了資源優(yōu)化配置,本身就是一種人力資源管理。西南石油大學校學生會藝術團(以下簡稱“藝術團”)是在西南石油大學校團委的領導下,由具有一定藝術專長及興趣愛好的同學組成的一支有規(guī)模和特色的全校學生會藝術團體。藝術團采取“五團一室”政策,“四團”分別為舞蹈團、聲樂團、器樂團、朗誦與主持團、綜合表演團?!耙皇摇睘槌辙k公部。其中五團擁有各自的排練場地和排練方式,并配有專業(yè)的老師授課,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
事實上,大學生藝術團是高校的作為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藝術教育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將學生中的文藝精英組織起來,形成以半專業(yè)化的訓練、專業(yè)的演出和常規(guī)以及非常規(guī)的匯演比賽為目的的準專業(yè)化藝術團體。在管理體制上,大學生藝術團一般是由校黨委領導,由校團委直接管理,在管理型上通常分為演出部門和組織部門兩大類,演出門部主要負責節(jié)目的訓練編排,是屬于核心技術部門;而組織部門主要負責藝術團內部人事的組織協(xié)調、演出事務的組織安排和推廣等行政事務,屬于管理機構。
對于藝術團中的組織部門,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目前實際上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務所進行的管理工作,大學生藝術團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聯(lián)合組織,適用于人力資源對于團體管理和建設的理論。團隊是指一種為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的功能在于它的協(xié)作效應,大學生藝術團的成員,是少數(shù)在藝術表演領域中具有特長互補特點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愿意為了共同的藝術表演、宣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為目標而構成的一個團體,相互之間當然也有相應的權力、責任和義務,并且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梢哉f大學生藝術團不只是大學生的事情,他是自我管理型團隊與問題解決型團隊的綜合體,所以具有師生共享的特殊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類型,可以嘗試將大學生藝術團打造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多功能型團隊。
二、組織內協(xié)調:大學生藝術團的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化方向
但大學生藝術團的團隊性質與一般意義上的團隊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組織內協(xié)調不但包括團員之間的,更重要的是專業(yè)藝術教師這一藝術教育方面的引導和校級團委學生會這一行政管理層面的干預,在大學生藝術團中的組織協(xié)調作用,也是大學生藝術團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從組織內協(xié)調的角度來說,打造和強化團隊的溝通結構,應該是大學生藝術團的發(fā)展和提升的有效空間。
大學生藝術團不同于大學校園里的一般的學生興趣互助社團,社團的成員特長和素質各不相同,他們不互相依賴地的開展活動,而藝術團的成員是學生中具有互補性的特殊才藝和天賦的精英,一臺表演是需要不同藝術特長的成員以有機體式的方式合作完成,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性。因此大學生藝術團必須建立起更為復雜的溝通結構,以便于成員間的信息交流,可以完善集體決策機制,目前可以嘗試打造信息和決策的開放平臺,從而提升組織內協(xié)調的功能。
此外,對于像石油院校這樣的大學生藝術團,組織內協(xié)調功能的提升,還可以借鑒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石油院校的大學生群體具有自己的藝術行為模式,應致力于在組織內部形塑象征性標志,建立團員的藝術使命感,不但要專注于表演等文藝行為,更要在禮儀規(guī)范和日常習慣方面培養(yǎng)團員對于自我群體認同的感知能力。在大學生藝術愛好者、藝術參與者與藝術精英之構建共同信奉的價值觀、原則和宗旨,并把這種觀念以特殊類型文化的形式與石油院校文化結合起來,營造出大學生藝術團的多元藝術形式的文化內在統(tǒng)一性。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的是,大學生藝術團成員并不是一個“班級”,而是在學校全部學生中精選的藝術精英,他們來自于不同的專業(yè),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和文藝興趣,事實上又比較容易產生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所謂的跨文化沖突。因此在組織內協(xié)調功能的增強上,非常有必要在大學生藝術團中塑造共同價值觀,建立起對大學生藝術團的信念和認同,大學生藝術團不能僅僅是一個藝術訓練和表演的地方,必須在行為模式和交往準則上增加跨文化培訓的內容。
綜上所述,營造師生共享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和創(chuàng)建組織內協(xié)調的常態(tài)文化,對于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實際上,人力資源管理雖然主要是現(xiàn)代社會的企業(yè)經營管理理論,但如果把其中的一些內容運用到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和發(fā)展上,也是可以有許多借鑒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章海榮.論企業(yè)人力資源的跨文化管理[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2(5).
[2]斯蒂芬·羅賓斯,著.孫建敏,李原,等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葛玉輝.現(xiàn)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創(chuàng)新[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
[4]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蕭鳴政.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6]廖泉文.人力資源協(xié)調系統(tǒng)[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付相宜(1987-),女,漢族,四川南充人,本科,西南石油大學,校團委,助教,主要從事舞蹈學,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