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要:現(xiàn)代文閱讀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每年都占有較大比重,但是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失分較重?,F(xiàn)代文閱讀在高考試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要解讀考綱把握動向,有效地指導學生在初讀時意識,快速把握主旨。還要指導學生針對具體題目審清題干,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技巧,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新課標實行后,現(xiàn)代文更成為高考大閱讀的首選文體。因此,學生有必要依據(jù)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的命題特點,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散文特點確定閱讀方法,采取有效的解題策略,把握規(guī)律,掌握技巧,從而越過這道高考生的“傷心嶺”。
關鍵詞:現(xiàn)代文;閱讀;技巧;高考
一、著眼全局,豐富手段。加深學生的全面理解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題,在閱讀過程中如何做到迅速把握主題、抓住主旨,需要學生有著豐富的理解力,而理解能力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訓練。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語言活動。首先是將作品的外在語言通過閱讀者的觀看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語言,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包括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加工、理解,以及更為復雜的情感。鑒于學生個體的不同及能力的差異??梢酝ㄟ^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喚起其主動意識。
1.豐富文章的理解面。讀者在文章閱讀過程中會自然形成自己的觀感,高明者會浮現(xiàn)出活靈活現(xiàn)的閱讀形象。對于未完全掌握閱讀要領、理解力有待加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采取設立豐富情境、提高學生感知能力的方法,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面。情緒、情感在人的活動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學過程中設置有效情境,可以達到感染情緒的目標,使之保持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以及積極的求知欲,從而主動融入閱讀活動中。而設置情境,需要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進行靈活的創(chuàng)設,避免呆板。如在教《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在介紹莊子生平、思想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我用白話文將莊子作品中瑰麗、夸張的形象描述出來,鯤鷂等意象的描述展示出一種神奇的美感,強化了學生對莊子的興趣:另一方面,鑒于本文文字優(yōu)美、情感豐富的特點,特地播放錄音帶,使學生有代人感,能夠感受文章的情境。產(chǎn)生思想的共鳴,自然激起了學習興趣。
2.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傳統(tǒng)上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是施與者,而學生是被動接受者。而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上,我則充分置換角色,傾聽學生聲音:特別是在講解時。不首先提自己觀點,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大膽發(fā)表自己看法,不管看法對否,只要自成理論、自圓其說,都表揚其獨立思考性,再引導往正確的理解上去思考,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力。如在教巴爾扎克的《守財奴》時,在引導上聯(lián)系實際,與學生們探討我們周邊或社會上的關于“小氣”的入和事,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身邊的吝嗇鬼,之后再與文章的描寫方式相對照,在勾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加深對寫作技巧的認知。
3.教授多樣的積累方法。積累是提高能力的基礎,系統(tǒng)的積累可以豐富知識儲備,井有效轉(zhuǎn)化成能力,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首先是知識的積累,在多讀名著、多關注文藝作品外,還要關心報刊雜志上的時政要聞,做到不離書桌而知天下事,豐富自己的知識構(gòu)成,提高自己的視野。在閱讀時善于記錄、善于思考、善于反芻,把知識轉(zhuǎn)為自身內(nèi)在素養(yǎng)的一部分。其次是閱讀方法的積累。對于各式各樣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掌握感知性閱讀。是在快速瀏覽原文的基礎上掌握作品主旨。明晰行文思路,認識表達手法等。形成對文章的整體印象;掌握了理解性閱讀,是在感知基礎上。進一步加深理解,對全文內(nèi)容整體把握。還要鑒賞性閱讀,進一步懂得鑒賞和評價,感受作品深層次的內(nèi)涵。
二、抓住細節(jié),研究字句。加強對文章的把握力
《文心雕龍》里認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人情”,即是說,從閱讀者角度是先從語言文字著手,從而再理解篇章結(jié)構(gòu)和文章主旨。在閱讀中離不開對語言的感知和對文思的分析,這就是著眼于文章細節(jié)。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而達到充分把握文意的目的。
1.對語言的感知。感知語言所追求的目的是如何正確理解語言的準確性,及在表情達意上的功能和在形象散發(fā)上的描述方式,這關聯(lián)到對文章中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及運用。如《荷塘月色》開頭所寫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在“不寧靜”上含有豐富含義,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可以得知當時作者身上的現(xiàn)實壓力和精神困惑,去荷塘也包含著在精神上尋求解脫。所以抓住這個關鍵詞語,對全文主旨的掌握也就事半功倍了。感知語言就是在教學中注意分析關鍵性詞語。特別是能夠體現(xiàn)全篇主旨或思想的詞語,有助于迅速、深入、準確掌握全文。
2.對文思的分析。在文章閱讀過程中必須能夠通過作者的行文脈路來抓準作者的思維發(fā)展,在理清思維發(fā)展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全貌?,F(xiàn)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比較大的問題是東一句、西一段。不成體系,當然無法準確理解文意,更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了。分析文思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如《祝?!芬晃闹?,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不是按照祥林嫂第一次、第二次魯鎮(zhèn)的順序,而是讓她在祝福的鞭炮中死去。通過外面的熱鬧與她去世的冷清形成對比,造成反差,接著逐漸引出祥林嫂的生活歷程,一開始的死亡其實是對封建社會控訴的吶喊,倒敘手法的采用則深化了感情色彩。在這里如果對作者文思把握不準的話,對文章的理解也會削弱。所以引導學生注意文思,或者說行文思路,是非常必須的。 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方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語感”,沒有通過突擊培訓而一勞永逸解決的方法。教師應該突破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在激發(fā)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的同時,通過“大小兼顧”的全盤考慮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語文本身教無定法,它不像理科類的學科,理科類學科大多可以用公式去套,但語文答題幾乎是沒有公式可套,但是語文答題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至少可以讓學生明確答題的方向。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則是十分重要的,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該傳授給學生適當?shù)拈喿x技巧,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這才是解決學生答題盲目的關鍵,也是提高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