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顧紹春
摘要:當代中職學生早戀問題日益突出,已不容忽視或回避。它是指發(fā)生在生活、經濟上尚未完全獨立,同時距離法定結婚年齡尚有一段很長時間的少年群體里的戀愛行為。早戀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中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環(huán)境的影響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中職生;早戀;產因
“早戀”是當代中國本土概念,一般而言它是這樣定義的:發(fā)生在生活、經濟上尚未完全獨立,同時距離法定結婚年齡尚有一段很長時間的少年群體里的戀愛行為。“早戀”給學校帶來了許多教育難題,給家長平添了許多擔心和煩惱,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因此了解中學生早戀的現(xiàn)狀,正確分析中學生早戀的危害和原因,采取適當?shù)氖鑼Σ?,是中學階段各類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中學生早戀的產因
(一)中學生早戀的內部因素
1、從生理方面看,中學生早戀的背后隱藏著人類原始的生育本能和性本能。原始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很不安全、缺乏食物、疫病多,生命沒有保證,壽命很短,能夠存活到性成熟期很不容易。因此在有了生育能力后如果不立即進行繁殖,就可能失去繁衍后代的機會。但在今天,一方面青少年性成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性早熟。而另一方面由于人類文明有了重大進步,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類壽命有了普遍延長,兒童和青壯年很少會死亡,而隨著知識積累的增加和生產技術的復雜化,每個人必須用很長的時間進行學習,才能取得獨立謀生的能力,否則就不可能成家立業(yè)和養(yǎng)育后代。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早戀的主要原因:人的生物性成熟已經提前,幾乎接近生物遺傳的下限,而人的社會性成熟,因為對人素質要求的提高而向后推遲,生物性成熟和社會性成熟之間日漸增大的“剪刀差”,造成了一個既充滿青春活力又潛伏危機的較為漫長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如遇到適當?shù)臈l件,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早戀行為。
2、從心理方面看,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隨著性生理的變化,性心理也必然發(fā)生復雜的變化。中學階段正是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人生經歷了“第二次誕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斷乳”。中學生性生理的萌發(fā)與逐漸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異性疏遠期、異性吸引期、異性眷戀期和愛情嘗試期。中學生在低年段正處于異性吸引期,而很多高年段的中學生由于性早熟正處于異性眷戀期,他們有的認為異性的愛慕、欣賞、吸引就是一切,不加任何條件,并且錯誤地認為雙方的這種相互吸引的浪漫情懷就是愛情。他們根本不懂這種青春期的浪漫激情多半只是出自性動機,而性動機實屬自然反映,并不專一和持久,因此由其驅使的激情美麗而脆弱、淺薄而短暫。但由于中學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不會明白這些道理,所以很容易進入早戀的“禁區(qū)”。[1]
3、其他各種心理因素。①補償心理。青春期正是人的精力特別旺盛的時期,是長身體、學知識的大好時光,但是一部分孩子未能把充沛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又找不到適合的方式發(fā)泄這部分過剩的精力。于是,他們使用早戀來補償他們的心靈空虛。②虛榮心理。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加上流行的愛情歌曲和表現(xiàn)性愛的影視和書籍的誘導,少男少女的潛意識里也產生一種希望被肯定、被贊美甚至被追求的沖動需要。如果他平時在學校里因成績好或表現(xiàn)好常受到表揚或在家里能得到家長的肯定,這種需要就能得到滿足,分心的危險也就小些。③從眾心理。當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或朋友在寫情書或有男女朋友時,認為自己也需要交個男女朋友,以顯示自己不落伍?;谶@種心理,很多中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女(男)生頻頻示好,寫信、打電話或提出一起游玩。有的甚至幾個人相約各自帶著男女朋友外出郊游,有的時候女生甚至表現(xiàn)的更為主動。
以上三種心理較為常見,在當代社會,由于營養(yǎng)過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遺傳等原因,造成青少年身體早熟,外觀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變態(tài)心理,這些都屬于病理心理[2]。
(二)中學生早戀的外部因素
1、社會文化氛圍的負面影響。公園、馬路旁隨處可見的擁抱、親吻,普通電影電視、流行歌曲和無處不在的商業(yè)廣告也經常有男女親昵的鏡頭、夸張的性氣氛及情愛的對話,這種潛移默化使孩子性覺悟提前甚至出現(xiàn)不當?shù)男砸庾R;再加之當今文化市場上的各類文化產品良莠不齊,低級音像制品和“地攤文學”等文化垃圾對中學生思想毒害極深,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健康文學作品卻極度缺乏;而一些不法網吧老板又把一些成人網站和黃色網站推薦給未成年人[3]
2、學校因素。①青春期性教育嚴重滯后。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著急劇而大幅度的變化,他們對于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化倍感緊張,又極想弄清其中的奧秘,在這個時候他們非常需要指導。但綜觀現(xiàn)狀,不能不遺憾地說我國在中學生青春期教育方面做得不盡人意。正處在發(fā)育成長的青少年,缺乏性科學知識又沒有正確獲取的渠道,只有通過不正當?shù)耐緩絹硖接?、獲取有關兩性知識,因而極容易受到毒害。②應試教育造成學生學習壓力大,他們通過戀愛尋求解脫?,F(xiàn)在的素質教育雖然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觀念仍根深蒂固。學校重智輕德,片面追求升學率、名校率,任意削減活動課程。如此一來校園文化單調,校園生活枯燥,使得中學生過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地釋放。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他們急需把自己的不滿向他人發(fā)泄以尋求解脫,這種欲望很容易使情竇初開的中學生找到他心目中自認為值得傾訴且同病相憐的他(她)從而相互產生情感的共鳴,萌生心心相印的美麗錯覺,最終導致早戀。[4]
3、家庭因素。①教育觀的誤區(qū)。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關心孩子的分數(shù)而忽視他們的生理和心理,而且他們對性教育普遍采取壓制政策,近乎談性色變。國際著名的杜蕾斯全球性調查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主要的性知識來自母親的只有3%,父親更少,只有1%。而據另一項調查,能主動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家長占7.05%,有92.95%的家長承認自己不能主動積極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性知識教育。當孩子提到性問題時,他們要么故意回避,要么胡編亂造,給予錯誤的教育。②代溝問題嚴重,缺乏理解和溝通。兩代人的世界之間始終融著一層隔膜,代溝問題也就成為了現(xiàn)代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與父母無法溝通又無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加上對異性的好感兩顆孤寂的心很容易走到一起,由最初無話不說的友誼很快演變成愛情。③缺乏家庭關愛?,F(xiàn)代社會婚姻家庭問題嚴重:離婚率上升,單親家庭增多,家庭暴力、婚外戀現(xiàn)象嚴重……而據調查,15%到20%早戀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出現(xiàn)或正在經歷著家庭的情感危機。由于早期的情感經歷中缺少父愛或母愛,當學生進入青春期以后,就會在異性同伴中尋求相應的情感,以彌補感情的缺失,達到心理的平衡。
參考文獻:
[1]曾文星.性心理的分析與治療[M].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157-160.
[2]俞嘵東.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讀本[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23-25.
[3]董雅.青少年學生網絡不良行為與學校網絡道德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2,1:21-23.
[4]石向東.初中一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學體系整體構建實驗研究[M].接力出版社,2001,35-37.
[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6]Parsons R D.學校里的行為治療[M].沈聞佳,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