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紅
[摘 要]學生作文寫不長,意味著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不高,更不能綜合體現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面對學生口語轉化成書面語方面的困難,要引導學生學習與寫作內容相關的普通話詞匯和句法結構;面對學生寫作內容生成方面的困難,要給學生提供寫作學習支架,開發(fā)寫作內容;面對描寫不具體方面的困難,要教學生把瞬間發(fā)生的事分解開來寫。作為教師要找準學生的寫作需求,選對策略,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作困難;詞匯;支架;分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7-0086-02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轉向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只是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習作有一定的速度”,在第四學段要求學生“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但在學生寫作時,許多小學生經常苦于作文寫不長,一篇作文,寫個兩三百字就很費勁。對于這一現象,應當如何分析和應對呢?筆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口語轉化成書面語的困難
筆者發(fā)現學生在口述寫作內容時,口若懸河,而進行書面寫作時,作文卻寫不長。原因是,學生沒有合適的詞匯或句法結構,把口述時的意思表達出來。特別是一些農村的學生,口述時,說得很多,中間夾雜著不少方言土語,在書面表達時,因為書讀得少,詞匯積累得少,句法結構方面掌握得不好,就導致了作文寫不長。
(二)詞匯和句法結構是構造語篇的必要條件
“研究表明,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與言語技能水平相關。Santos(1988)、Astika(1993)、Engber(1995)發(fā)現詞匯量與寫作質量顯著相關,詞匯量水平最能說明寫作質量?!盵1]詞匯量大,不一定必然地帶來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是要選用合適的詞語,正確、恰當地表達寫作內容。另外,學生對于一些關聯詞的使用,不能很好地把握,寫出來的文章,也很拗口,顯得不簡潔,不生動。因此詞匯和句法結構是構造語篇的必要條件。
(三)指導學生學習與寫作內容相關的詞匯和句法結構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一些與寫作內容相關的詞匯和句法結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2《我的自畫像》時,就為學生提供了諸如“虎頭虎腦、眉清目秀、濃眉大眼”之類的詞匯,也提供了一些句式,如:“我那圓嘟嘟的臉蛋,白里透紅,像九月里熟透的蘋果一樣?!钡?。
(一)寫作內容生成方面的困難
學生在寫人時,往往只是詳寫人的外貌特征,而缺乏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或興趣愛好方面的具體描寫,顯得頭重腳輕,導致作文寫不長;在寫事的作文中,許多學生只會簡單描述事件的過程,籠統且空泛,沒有融入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反思。筆者曾隨機選擇三至六年級的772名學生做問卷調查,只有43.13%的小學生把自己“聯想或想象到的”當作寫作內容。學生不會收集、開發(fā)寫作內容,當然作文寫不長。
(二)寫作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支架一詞是以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腳手架做類比,現用來描述促進學習者從被動學習走向獨立學習的工具,它是指對那些超出學生能力的任務元素加以控制,從而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內容上,并更好地掌握它們?!盵2]針對學生不會收集、生成寫作內容,教師要提供幫助學生收集、生成寫作內容的接收支架,隨著學生收集、生成寫作內容的能力增強,教師應該逐步撤走支架,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寫作任務。
(三)設立接收支架,幫助學生開發(fā)寫作內容
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生成寫作內容”的策略,還要提供給學生寫作學習的支架?!奥撓搿?、“想象”、“列提綱”、“思維圖”、“查資料”等都是“生成寫作內容”的策略,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寫作內容生成困難,在寫作學習中提供接收支架,幫助學生收集、開發(fā)寫作內容。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2《我的自畫像》時,設置了這樣的接收支架,幫助學生收集、開發(fā)寫作內容:
1.我的樣子是怎么樣的?我的外貌特點是什么?同學看見什么能一眼認出我?
2.我喜歡參加哪項活動?參加此項活動時,我的表現是什么樣的?
3.發(fā)生在我身上的哪件事可以表現我的性格特點?詳細地寫下來。
學生在這三個問題的幫助和支持下,順利完成了習作,教師設立的接收支架為學生開發(fā)寫作內容提供了有效幫助。
(一)描寫不具體導致作文寫不長
學生作文寫不長的現象和描寫不具體有很大的關系。描寫不具體,作文字數就少,作文就寫不長?!安皇撬麄內鄙偎^的好詞好句,而是他們缺乏把瞬間的東西拉開來的才能,他們缺乏把綜合性的事情分解開來的才能?!盵3]描寫具體的核心是這個。有些教師要學生描寫具體,就教學生仔細觀察,其實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分解的方法。學生會分解了,描寫起來,字數就多了,作文不再寫不長。
(二)把瞬間的事分解開來
投籃時,持球進攻的時間不應超過24秒,這是真實籃球比賽中的規(guī)則,但解說員在解說時,所用的時間不知是24秒的多少倍,電視畫面還不停地播放運動員的慢動作。為什么?因為解說員在解說時,不僅說出了運動員跑步的動作、傳球的動作、投籃那一刻的動作和神態(tài),還說出了場外觀眾及教練員的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這就是分解方法,分人物角色,分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描寫。
(三)分解慢動作,作文不再寫不長
“從敘述的角度來看,描寫就是把很短的時間用很長的篇幅來敘述,慢動作就是把動作放慢拉出來展示?!盵4]筆者曾敲門走進教室,走上講臺,一拍桌子,伸出手來,大聲說:“不要亂講話!”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咚、咚、咚三聲敲門聲震住了整班學生,老師推門進來了。老師邁著穩(wěn)重的步伐,來到了講臺前,拿起了黑板擦,‘啪的一聲,黑板擦狠狠地落在了講桌上,頓時,黑板擦上的白色粉筆末全部落在了講桌上。此時的我們個個膽戰(zhàn)心驚,都十分緊張。老師突然伸起手臂,指向了兩名同學,皺起了眉頭,他犀利的目光緊緊盯住了那兩名同學,嚴厲地說:‘不要亂講話!”這里學生就學會了分解的方法,把老師的動作放慢拉長,用了一連串的動詞來寫,同時,還寫了老師的神態(tài)、語言,寫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綜上所述,遇到學生作文寫不長的問題時,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寫作樣本,分析學生的寫作行為,根據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來確定學生寫作時所遇到的困難,然后選取適宜的對策應略,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1] 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2] 鄧彤.微型化寫作課程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3] 王榮生.寫作教學的檢討與前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4] 王榮生.寫作教學的檢討與前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