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芳
摘要:小學班會是班主任進行學生德育活動開展和德育教育的主形式,人們利用班會實施著學生的德育活動,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人們需要進行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的研究和思考,以促進小學主題班會的更為有效。
關鍵詞:新課改;主題班會;有效設計;實施策略
班主任在平時的學生管理中,人們都在運用班會形式形成管理的有效。學科課程教學安排中,也都有班會課的一席之地,一般都安排在一星期的星期一或星期五。應當說人們還是比較充分利用班會進行學生常規(guī)管理教育的,也獲取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進行比較仔細的分析,班會課的教育效果還不是很高,班會的設計和實施還不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平時注意思考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注意相關策略的有效實施。
一、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要體現(xiàn)陶冶性的設計和實施
德育教育的本體論認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應當不是口頭說教的。應當體現(xiàn)其教育的陶冶性,即在相關的教學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情操的陶冶,以達到以境育人的效果。但在我們平時的班會課上,比較清一律的是教師照本宣科著本星期對學生要求的條條杠杠。小學生聽得很不入神,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教師宣導著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學生就是在班會活動的課堂上就在不守紀律。這就比較充分地說明,班會課也不能就是教師一言堂的課。怎樣促使班會課不是教師的一言堂?需要建立班會課的情境?,F(xiàn)在已經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階段,學科課程都在思考課堂教學生命活力的煥發(fā)問題,那處于如此關鍵階段的班會也應當去思考學生生命活力的煥發(fā)。從相關意義上說,如果將班會教育內容賦予情境意義,學生在情境下得以教育的潛移默化,那學生則完全就可以得以情操的陶冶,將班會所提出的要求逐步內化自身的需求或者就是完全可能的積極需求。作為小學班會內容都是有一定主題的,而且多半主題都是圍繞學校中心活動乃至相關節(jié)日去思考和敲定的。那么,我們的班會活動則應當設計出諸多的情境意義上的活動來。如每年的10月13日,是少先隊的建隊日,我們的班會活動不僅僅就是以少先隊的歷史為主題內容,還應當讓學生以一定的形式去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這形式可以說詩歌朗誦型的,也可以說載歌載舞型的。如讓學生去朗誦詩歌,盡可能地要求學生去朗誦自己的歷史,去朗誦自己的幸福,去朗誦自己的未來,去朗誦自己的目標,去朗誦自己的期待。
二、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要體現(xiàn)啟迪性的設計和實施
從一定的角度去說,人的智慧發(fā)展除去自身的智慧潛能外,相關意義上的啟迪也是相當重要的。人們所經常言過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耙稽c通”需要建立在“心有靈犀”的基礎上。小學主題班會,不就是簡單地讓班級學生去知道做什么,即知其然。還應當讓學生去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即知其所以然。作為教育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比較難的,是比較復雜的,說到底則應當就是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工程。但不竟就是復雜到不可解決,如果我們能夠設法應對某些復雜的現(xiàn)象,一切問題則是可以去迎刃而解的。如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除去要體現(xiàn)陶冶性的設計和實施外,也還要體現(xiàn)啟迪性的設計和實施。為什么這樣去說,因為陶冶性的設計和實施主要讓學生能夠樂意地接受班會的活動教育,而啟迪性的設計和實施是一種內心的感悟,是一種行為的內化,都是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如在九月九日的重陽節(jié),人們都思量著讓學生去開展敬老活動,也多開展以敬老為主題的班會活動,但所開展的班會活動就是不能在學生的心靈烙下深深的印記。在重陽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的喜人景象是學生都能夠為自己的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表敬長孝心。但往往就是一定層面上的好景不長。為什么就是如此?當都是我們所開展的以敬老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沒有能夠啟迪我們學生的心智。學生都誤以為敬老只是一時的,也只是重陽節(jié)那一天的事情,其余都應當就是無所謂有和無所謂無的。小學生本來就是幼學如鍥的,怎么就如此易忘了的呢?都是班會活動的學生心智啟迪不到位惹的禍。所以,在平時的班會活動中,堅持所設計的活動都帶有啟迪意義,或者在活動的開展中都讓學生能夠得以一定的啟迪。以此達成理想的精神人格成長的促進效果。
三、新課改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要體現(xiàn)主體性的設計和實施
回顧我們平時所開展的班會活動,設計者全是我們班主任。班級學生開展班會活動全是在班主任所設計的活動過程中進行活動,有時為了能夠體現(xiàn)出活動的精彩,往往都讓少數(shù)學生進行彩排,絕大多數(shù)學生就多成了班會活動的觀眾。這樣的班會活動對學生能夠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應當說教育的效果是有的,理想的教育效果是不可能的。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曾經研究過理想的智育。新課程目標實施的理想智育是什么?其條款比較多。其中有一條這樣說,將以學生為主體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理想的智育對我們班會活動的開展有無借鑒意義?應當說是完全有的。在新課改下的小學主題班會活動如果以班級學生為主體,甚至將以其為主體貫穿于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其效果會怎么樣?不去思考和實踐倒無所謂,而真正實施和實踐起來還真讓人感到驚訝。如在設計主題班會活動內容時,注意征求學生的意見時,一些學生的建議還是比較獨到的,就是給我們班主任也是極具啟示意義的。真正采用起來,所開展的活動還是頗具學生意義的,還是頗具學生生活的,學生也是樂意參與活動的。如在開展班會活動時,我們注意做到班會活動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整個班會活動不僅僅就是學生參與的喜聞樂見,就是我們自己也感到就是相當?shù)南猜剺芬姡覀兊男W生怎么就像是換了人似的。班會活動的以學生為主體,從相關意義上說學生在課堂受空間的限制,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受時間的限制。作為主題班會活動真正的凸顯以學生為主體,我們可以將活動延申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去,大自然乃至整個大社會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的課堂。那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會得以更加充分的發(fā)揮。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主題班會活動的有效設計和策略實施,都需要我們去做認真的思考。雖然,新課改下的主題班會活動的有效設計和策略實施是比較軟的任務,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班主任老師,則應當將其當作硬任務來實施,只有這樣主題班會活動才會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1]楊燕.小學主題班會現(xiàn)狀分析及創(chuàng)新研究[J].赤子.2014(01).
[2]李世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及措施[J].中華少年.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