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剛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腹股溝疝接受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進行治療的具體方法以及治療效果,為臨床疾病的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診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資料100例開展對比分析,根據治療方案的差異對所選患者進行分組,給予對照組50例傳統(tǒng)修補術進行治療,給予研究組50例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fā)癥產生情況,將所得各項數值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6.4±10.8)min、出血量(21.4±4.7)mL和住院時間(6.4±1.7)d顯著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61.4±9.1)min、出血量(43.7±5.5)mL和住院時間(8.7±3.4)d,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存在1例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患者,對照組中存在2例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組患者產生并發(fā)癥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中采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效果滿意,患者產生并發(fā)癥幾率低,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老年腹股溝疝;復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c)-00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nd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Methods 100 cases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carried 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m and then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5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rnia repair, 50 cases of the study group treated with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he obtained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46.4±10.8)min, (21.4±4.7)mL amount of bleed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6.4±1.7)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operation time of (61.4±9.1)min,(43.7±5.5)mL amount of bleed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8.7±3.4)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1 case of urinary retention, 1 patient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2 cases of urinary retention, 4 cases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in elderly inguinal hernia is satisfactory,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 so it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 in elderly; Film covered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reatment effect
腹股溝疝屬于臨床中非常多見的一類外科疾病,一般傳統(tǒng)開放式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由于需要強行將不同類型組織開展有張力縫合,引發(fā)局部張力性牽扯感,同時會伴隨疼痛,對于患者下床活動產生限制,根據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傳統(tǒng)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的復發(fā)幾率大概在10%~15%之間[1]。早在2000年臨床首次提出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現(xiàn)在已經被用于治療腹股溝疝,但是此種治療方式屬于簡化手術操作,不會對疝囊進行高位結扎,無需遵照疝修補原則,同時原疝囊位置中放置網塞團塊,會使患者產生局部不適,長期以往還會由于松動移位等導致并發(fā)癥[2]。該文方便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診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資料100例開展對比分析,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所接診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資料100例開展對比分析,所選患者中伴隨慢性支氣管炎10例,發(fā)病之前伴隨前列腺肥大18例,伴隨肝硬化腹水2例;所選100例患者全部通過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診斷獲得確診,所有患者全部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存在腹部手術史、合并肝腎等內分泌疾病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差異對所選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75.0±1.8)歲,腹股溝斜疝40例,腹股溝直疝10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75.2±1.7)歲,腹股溝斜疝40例,腹股溝直疝10例,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tǒng)修補術治療: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對疝囊實施高位結扎,與此同時開展修補或是加強腹股溝管管壁[3];給予研究組患者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指導患者保持頭低腳高位,在患者的臍部下緣做一個手術切口,長度為1.5 cm,深度需要直達患者的腹直肌前鞘,將腹直肌往患側位置進行牽拉,采取手指分離腹直肌下方之后進入到患者的腹膜前部間隙,實施常規(guī)穿刺之后建立腹膜前空間,通過腹腔鏡的指導下對患者疝囊加以游離,同時開展疝囊結扎,倘若患者的疝囊完全進入到其陰囊中,無需將疝囊完全分離,需要給予患者頸部結扎疝囊,同時將疝囊遠端進行切斷與曠置,之后卷曲補片之后,利用套管鞘膜覆蓋于患者恥骨肌孔內部,此時需要注意保護患者上緣部位超出腹橫肌下緣,同時保證下緣能夠遮擋患者產生股疝的股管口,最后拔除套管解除氣腹,使腹膜能夠慢慢回復,對于補片加以壓迫與固定[4-5]。
1.3 觀察指標
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兩組患者手術之后產生并發(fā)癥的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 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量數據通過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通過t 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通過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產生并發(fā)癥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3 討論
腹股溝疝指的是腹腔臟器在腹股溝利用腹壁缺損突出的一類疾病,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腹外疝類型,大概在全部腹外疝氣占據90%以上,腹股溝疝能夠分為兩種,包括腹股溝斜疝與腹股溝直疝,現(xiàn)在臨床中治療腹股溝疝主要開展手術治療方式。腹股溝疝產生的原因為患者腹部壓力提高,腹壁肌肉強度下降,患者中主要為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的腹壁相對比較薄,肌肉萎縮情況嚴重,腹股溝內部變得薄弱,引發(fā)疝氣,另外老年人群普遍存在便秘、前列腺增生以及哮喘等情況,引發(fā)排尿困難,造成腹壓升高,對于疝氣的形成產生刺激[6]。臨床中一般治療腹股溝疝采取手術方式,傳統(tǒng)修補術的治療目的為高位結扎疝囊,對于患者腹股溝管管壁進行修補和加強,將不同結構解剖層縫合為一塊,造成縫合張力相對較大,對患者所產生的創(chuàng)傷也比較大,手術之后患者手術位置會產生疼痛感與牽拉,同時疾病的復發(fā)率非常高,因此傳統(tǒng)修補術已經無法滿足目前外科手術和解剖生理特點。由于現(xiàn)在人們關于腹股溝疝的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不斷深入,臨床中腹腔鏡技術的大力發(fā)展,為腹股溝疝的治療提供了技術條件,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指的是通過患者臍下緣進入到其腹膜前部,進而直達患者下腹壁和髂血管,此區(qū)域是產生腹股溝疝的最原始部位,利用大網片加以廣泛修補,能夠顯著治愈老年腹股溝疝。腹腔鏡無需進入到患者的腹腔,僅僅在腹膜前間隙開展修補,因此無需固定,同時也不會受到老年腹股溝管的干擾,對患者產生的創(chuàng)傷比較小,疼痛感輕微,手術之后產生復發(fā)的幾率非常低,但是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對于技術的要求相對比較高,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同時此種手術方式的操作方法復雜,現(xiàn)在臨床中的應用受到限制[7]。建立腹膜外間隙屬于確保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成功的基礎保證,因此在開展手術期間需要確保充分游離患者腹膜前間隙,并且妥善放置補片,做好固定工作,防止對患者神經血管造成損傷。怎樣可以減少手術期間患者產生的局部不適感,同時獲得理想的生物兼容性,促進手術之后康復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是目前臨床學者需要關注的課題。該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產生并發(fā)癥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所選文獻資料顯示,對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給予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其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大概為4.8%,和該文所得結果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臨床中采取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手術治療時間短,患者手術期間出血量比較少,手術之后產生并發(fā)癥的幾率低,可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權溢,阮必行,岑海洋.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8(7):142-144.
[2] 周琳.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82-1683.
[3] 尹志彬.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10):215-216.
[4] 胡勇.疝氣修補的臨床體會[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34(3):423-425.
[5] 周畢軍.疝氣修補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1(8):160-161.
[6] 秦逸.腹股溝疝氣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7):666-668.
[7] 閆振宇,欒靜,高旭光,等.無張力疝修補術20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6,6(13):2567-2568.
[8] 王鍵,趙忠明,黃冬梅,等.評價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4,7(33):200.
(收稿日期: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