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君,王琰 張嫻 羅雪瀅 李文悅
摘 要:《易經》被譽為“中國文化總源頭”,不斷完善其英譯本是推動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2015年,任運忠教授出版《<易經>英譯研究與探索》一書(以下簡稱任本)以實現(xiàn)重譯構想,然而目前鮮有學者對其做出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本文基于文獻分析法和對比研究法,著眼于“再現(xiàn)原作藝術風格、保留相關文化意象以及完善文本結構、卦爻排版”三方面,通過對中國知網《易經》英譯相關論文,貝恩斯及理雅各英譯本進行選讀、對比分析,總結任運忠英譯本的成就,以期為更多譯本提供借鑒,同時呼吁學界更多關注《易經》英譯及其研究,推動《易經》更好地“走出去”。
關鍵詞:《易經》;英譯;對比研究;
“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無論是廣義的翻譯,還是狹義的翻譯,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的?!盵1]《易經》本身就是部詩歌,具備音美、形美、意美三大特點,這與直白理性的科技、外宣材料截然不同。受文化環(huán)境的限制,理雅各(下文簡稱理本)和貝恩斯(下文簡稱貝本)的譯本存在著藝術風格、文化意象缺失等不足。同時理雅各譯本在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之間進行轉換時極力推崇“信”,即忠實原文,側重直譯,過于理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源語言的特點;貝本在藝術風格把握上有所改進,簡潔有節(jié)奏,詩韻濃烈,可讀性強,但同因文化環(huán)境所限,其對文言文通假字、句讀等方面把握仍不夠準確。相比之下,任運忠的譯本(以下簡稱任本)對文本內的翻譯(包括藝術風格、相關文化意象等的把握),甚至文本之外的翻譯(提示詞)都有明顯改進。本文將立足任本,通過對比研究及實例剖析對其進行賞、析。
一、《易經》英譯研究回顧
“自16世紀以來,西方人在介紹中國文化時已開始注意《周易》,《周易》在西方的傳播中成為‘中學西傳的重要內容?!盵2]“16世紀,利瑪竇將《易經》介紹到西方,始創(chuàng)《易經》西行軌跡。自17世紀至今,《易經》先后被譯成多種文字,其中僅英譯就有十多個不同的版本?!盵3]在眾多英譯本中,西方最早的權威譯本是理本,被稱為西方易學的“舊約全書”;另一權威譯本為貝本,被稱為西方易學的“新約全書”。[4]為使《易經》得到更好的推廣,任運忠重譯《易經》并于2015年出版,這也是迄今國內最新的《易經》英譯本。
二、任運忠譯本的成就
(一)藝術風格的再現(xiàn)
《易經》經文句式簡潔、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任本采用詩歌體,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原著的藝術風格。
1.句式
從句式來看,《易經》經文主要采用三言和四言的基本結構,同時也有雜用二言的情況。
例:“需于沙,小有言,終吉。”(《需》卦第五)
理本:Undivided, shows its subject waiting on the sand (of the mountain stream). He will (suffer) the small (injury of) being spoken (against), but in the end there will be good fortune.
貝本:Waiting on the sand. There is some gossip. The end brings good fortune.
任本:He is waiting on the sandbeach. He will invite minor reproach. But the end is quite auspicious.
理本略顯繁瑣冗長,貝本和任本更為簡潔輕快。再細究后兩個譯本,貝本雖語言簡潔,但未做到韻律美。反觀任本,每行字數(shù)相當,語言十分簡潔,洗練明快,富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
2.音韻
從音韻來看,《易經》經文中的爻辭多是用韻文寫的,而且很多頗具詩意、美感?!啊兑捉洝穼σ繇嵉氖褂檬朱`活,主要有疊音、疊韻、押韻和復沓等多種形式。疊音如:乾乾、逐逐、蹇蹇等,疊韻如:盤桓、振恒、既濟、汔既等?!薄?】以“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為例。
理本:Undivided, (we see its subject as) the superior man active and vigilant all the day, and in the evening still careful and apprehensive.(The position is) dangerous, but there will be no mistake.
貝本:All day long the superior man is creatively active. At nightfall his mind is still beset with cares. Danger. No blame.
任本:The noble man strives hard in the daytime. His heart is at pace deep into the night. He is free of mistakes in times of danger.
《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采用疊詞的修辭手法,“乾乾”生動地刻畫了君子自強不息、勤勉事事的圣人形象。另外,這幾句爻辭之間是押韻的,且基本上采用四言格式,極富詩歌特征。理雅各譯本用爻位作主語,在括號中補充了原文沒有表達的隱含意義,將爻辭用一個定語從句譯出,行為規(guī)范而嚴謹,但顯得冗長而又呆板,這與《易經》簡潔洗練的語言風格不符,原文的藝術特征在理本中消失殆盡;貝本采用詩歌體形式,將“乾乾”譯為“creatively active”,以疊韻的方式再現(xiàn)原文疊詞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任本靈活地采用英語詩歌中多種用韻方式從整體上重構原文的音韻美感,如,行間諧元韻:daytime-night;行內諧元韻:strive-daytime,mistakes-danger等。
(二)文本外的細節(jié)處理
貝本和理本在綜述的闡釋上與正文保持一致的風格,并未做出區(qū)分;而任本在每卦開頭以固定的句式(XXX means XXX)便于讀者了解每卦主題、含義、背景。此外,任本對于每行行首提示詞的翻譯方式直白明了。
例:“初九”、“上六”
理本:“in the first nine”“the most top six”
貝本:“nine at the beginning”,“six at the top”
任本:“initial nine”,“top six”
(三)文化意象的重建
“文化意象是由物象和寓意兩部分構成的,也就是用具體的物象來表示抽象的寓意。”[6]中國古代文言文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奧的詞語,都造成了文言文古奧難懂的特點。以“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薄吨t》卦第十五中“涉大川”三個字為例?!按蟠ā敝复蠛哟蠼?,大川是古代難以涉越的天塹。即使在近代,大川仍然是軍事天險?!吧娲蟠ā蹦恕哆B山》遺語,源于大禹治水之古語。而“涉大川”意味著開闊疆土的大事業(yè),其抽象意義為“克服困難”。
理本將“涉大川”譯為“the great stream may be crossed”;貝本的處理方式近乎相同:“cross the great water”;任本:“conquers difficulties”。
“《易經》采用了意象的創(chuàng)作手法,以普通的物或者事來暗事明理。鑒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甚大,所以《易經》的文化意象不能借用或轉換成英語中相對應的物象,直譯法往往會引起讀者的誤解,故不足取?!盵5]又因為《易經》原文簡潔洗練,直譯補充法勢必造成譯文冗長繁瑣,破壞原文的藝術風格,故亦不可取。誠然,翻譯并不是簡單的文字轉換,或者字句當對,而是應該打破語言這層外殼,尋求文化上的相通。理本、貝本僅通過字面意思翻譯“涉大川”,譯文的意象之美,整體效果大打折扣。
三、結語
理本以其嚴謹?shù)膶W術風格備受西方學者青睞,但其厚重的學究氣將普通西方讀者拒之門外,枯燥而冗長的譯文風格飽受學者詬病。貝本結構體例復雜繁瑣,普通的西方讀者難究其理。任本作為國內最新的《易經》英譯本,以其優(yōu)美的韻律、整齊的結構以及對原文獨到的理解,為《易經》的英譯增添了活力。
參考文獻:
[1]熊誼華,熊軍輝.理雅各《周易》英譯本中的誤譯現(xiàn)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5):71-72.
[2]張西平.《易經》在西方早期的傳播[J].中國文化研究,1998(4):127-131.
[3]張的妮,廖志勤.國內《易經》英譯研究綜述(1985—2014)[J].周易研究,2015(2).
[4]趙娟.問題與視角:西方易學的三種研究路徑[J].周易研究,2011(4).
[5]任運忠.易經英譯研究與探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
[6]顧正陽,余雙玲.古詩詞曲英譯中的文化——燕子意象的翻譯[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